母庸諱言,不少學生對語文缺乏濃厚的興趣,這種現(xiàn)象尤以職中生為甚。原因何在?這固然與語文教材的篇幅長,內(nèi)容紛繁復雜有關(guān),但教師陳舊、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也不可忽視。我認為,語文教學,特別是散文的教學,可以充分利用語言形象優(yōu)美、充滿著詩情畫意的特點,將文字轉(zhuǎn)化為畫面,巧用圖畫,既能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準確地把握課文內(nèi)容,又能提高學生美的鑒賞力??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抓好畫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就會成為語文學習的“樂之者”,在美的熏陶和享受中獲得知識。
一、散文教學中巧用圖畫
(一)展開想象的翅膀
高爾基說:“藝術(shù)是靠想象而存在的”,文學作品是語言藝術(shù),它不是直接看得見、摸得著的,這就要求師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通過聯(lián)想把它再現(xiàn)出來,使之轉(zhuǎn)化為直接生動的形象。
指導學生欣賞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時,可啟發(fā)他們聯(lián)系自己在某時某地見過的荷塘,或在畫報、影視中見過的荷塘。這樣,學生在充滿激情的朗讀中,就會浮想翩翩,腦海中出現(xiàn)了一幅畫,由模糊到清晰:一頃荷塘,月光如瀉,輕霧飄浮,萬綠叢中點綴著幾朵白花,白花儀態(tài)萬千,嬌柔可愛。這樣一展開聯(lián)想的翅膀,就能把文中描繪的景物活現(xiàn)腦中,僵硬的文字變成活物了。
(二)情景交融,進入角色
“文如其人”,散文中的文字是作者的真情流露,那些景物絕非簡單的客觀物象,而是飽含作者主觀感情。所以老師要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思想感情。如同是寫荷花,孫犁與朱自清的寫法卻截然不同。前者說“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jiān)視白洋淀的哨兵”。后者卻這樣描寫:“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眱晌蛔骷叶紝懙煤芟?,為什么又截然不同呢?如果離開了“情”,那是很難解釋清楚的。倘若引導學生理解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思想感情,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因為孫犁要反映的是根據(jù)地人民抗擊日寇的激昂情緒,而朱自清要表現(xiàn)的是大革命失敗后那淡淡的哀愁和難得偷來片刻逍遙的淡淡喜悅。
(三)畫圖
當文段在腦海中形成一幅畫面之后,為了把這畫面定型于線條色彩,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把它畫出來。動手繪畫,可以調(diào)動全體同學的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關(guān)鍵詞語。畫圖可由老師演示,也可以由學生示范畫、全體動手畫,方法靈活多樣,用色筆將景物的顏色、大小、方位描摹。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在畫圖時,一定是在前面“展開聯(lián)想的翅膀”、“進入情景”之后才能進行,有時還要在老師的點拔下才開始動手畫畫。第二,散文教學上的的圖畫,重點在于完成本課教學目的,如語言色彩美、景物的錯落有致、景物的對比等,不要變成美術(shù)課,花時間去學畫畫,研究這圖畫得美不美。
(四)、評畫
完成圖畫之后,師生共同欣賞,并一起品評,看這圖畫是否與課文文字相吻合,誰畫得最好,好在那里。圖畫成為課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品評,就是對課文語言更深一層的透徹領悟,也是對文學作品欣賞的一種好方法。
二、散文教學中用圖畫的四種情況
(一)突出語言色彩美
郁達夫《故都的秋》第三段“秋花圖”,就是一幅很美的風景畫:藍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云,天與地之間,鴿子在飛翔;庭院里,一棵高高的槐樹,葉子漏下一點日光,一個人靜坐在樹下,對著藍色的牽牛花,聆聽訓鴿的飛聲。多美的畫面呀,讓學生動手描繪,這比單調(diào)的老師講解文字,會理解得更深刻,更容易陶醉。
(二)在變化過程中寫同一景物
景物在不同時間階段,是會發(fā)生變化的。早霞與晚霞的不同是學生最熟悉的例子?!豆识嫉那铩穼懶∥莸墓饩€早晚的變化,早上是“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綻開了一些,好像層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動的,那是光線加強了,是早晨來到了山中”,晚上是“當花瓣微微收攏,那就是夜晚來臨了”。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想象,早上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慢慢地、慢慢地張開花瓣,露出花蕊來了;晚上則剛好相反,是由一朵怒放的花朵,慢慢地、慢慢地花瓣合攏起來,花蕊被藏于花苞里,(當然,花瓣是比喻群山,花蕊是比喻小屋)為了表達清楚這變化過程,通過形象的兩幅畫就可以一目了然。
(三)從不同角度、不同立足點寫同一景物
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寫山上的小屋,站在山下的遠景是:“這個角度是遠遠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樹,那些樹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樹與樹之間露出一些建筑的線條,一角活潑翹起的屋檐,一排整齊的圖案式的屋 。我的小屋在樹與樹之間若隱若現(xiàn),凌空而起,姿態(tài)翩然。本質(zhì)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卻像鳥一樣,蝶一樣,憩于枝頭,輕靈而自由!”。站在山外高處看:“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綻開了一些。山是不動的,那是光線加強了,是早晨來到了山中。當花瓣微微收攏,那就是夜晚來臨了。”學生將兩段文字繪成兩幅不同的畫,一對比,得出結(jié)論:角度、立足點不同,景色也不同。老師的教學目的很輕易就到了。
可見,課堂上巧妙利用圖畫,能一改單調(diào)呆板的教法,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形象化,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fā)揮想象力,又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省時省力,效果明顯。所以,散文教學巧用圖畫,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
(徐桂容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大良街道李偉強職業(yè)技術(shù)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