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我教書育人已12個春秋,卻極少從作業(yè)堆里探出頭來體味學生的心理需求。兒子上小學后,我慢慢體會到關注孩子心靈的魅力,學會用兒童的眼光研究兒童,明白了只有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問題。
一、用“快樂”開啟心靈之門
兒子上小學后,學習中的一些錯誤常常是一犯再犯。經常是我上午講清楚了他下午又錯,下午講了晚上錯,今天講了明天錯……我慢慢發(fā)覺:面對學習問題,兒子面前仿佛有一道門,當我對他嘮叨要認真聽講、大膽舉手、講過要記住時,那扇門便關閉起來。他實際上什么也沒聽見。這就是他一錯再錯的原因。我意識到,嘮叨非但未能對孩子的學習有所指導,反而給他帶來了痛苦體驗。
我開始嘗試用快樂讓兒子打開心門。每到周末、假期,我們把學習暫時放下。我和兒子混跡在山林深處,縱橫于山野之間。在盡情游玩中,他體會到了快樂——那是一種身心釋放、無拘無束的快樂。在大自然寬厚的懷抱中,他學會了大膽嘗試和百折不撓。在學習上,他的接受能力和參與度明顯提高。更重要的是:他從悶悶不樂漸漸變得笑逐顏開。
兒子的變化讓我想到,打開孩子們對老師關閉的心門,快樂也許也是一條通途。我教的班里有一個小男孩,總喜歡和別人打架。每次請他進辦公室接受老師教育的時候,他反倒淚流滿面。有一次,我問他:“你和別人打架的時候,是快樂還是難受呢?”“難受?!薄澳呛茫瑥慕裉炱?,你就去找快樂。每做一件讓你感到快樂的事就來告訴我?!?br/> 之后,我每天堅持問他找到了什么快樂。有時他說借給同學一塊橡皮讓他快樂,有時他說受到老師表揚讓他快樂……漸漸地,他告訴我的快樂越來越多,煩惱越來越少。在一次期末評語中,我只對他寫了一句話“希望你在假期里多和小朋友交往,做個快樂、自信的孩子”。第二學期開學時,我發(fā)現他的變化非常大,他不再和同學打架,還常到辦公室來看我改作業(yè),主動和我說點什么……看來,是快樂讓這個內心陰雨的孩子變得謙和、自信、開朗。
如果我們不糾纏于孩子的缺點與錯誤,變換視角,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問題,我們就能發(fā)現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我們可以從缺點和錯誤中找到教育的契機,引導他們做一些讓自己快樂也讓周圍人快樂的事,由此使孩子的消極情感沖突轉變?yōu)榉e極向上的情感。
二、用“愛”澆灌心田
有一天放學后,兒子歡天喜地地告訴我:“張老師說他愛我。”真是比吃了糖還興奮。張老師是在提醒他以后要記著帶數學學具時說這話的。盡管兒子的數學能力實在不怎么樣,但從那以后,他喜歡上了數學。是老師的愛給了他學習數學的力量。不用說兒子,每當我聽他不厭其煩地重復這句話時,我心里也涌起一種莫名的感動,忍不住淚花瑩瑩。原來,老師的話有這樣一種撼人心魄的力量!
從那以后,我也開始“濫用”“愛”這個詞。不管學生出什么狀況,我都不忘補充一句:“宋老師愛你!”
愛從每一個細節(jié)出發(fā),在每一個角落生根。老師的愛會在學生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智慧的種子,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學會感激和努力。
三、用鼓勵培育信心
剛上學時,每當我鼓勵兒子,說他“很棒”時,他往往仰起頭疑惑地說:“我不棒呀。老師說我們班最棒的是xxx”。有時候他還說:“字寫不好有什么關系,反正我又不是寫得最好的。我們班寫得最好的是xxx?!?br/> 為克服兒子的自卑心理,班主任老師花費了不少心血。當他有一點一滴進步時,老師總不忘表揚他。有一天,兒子終于對我說:“媽媽,今天我很認真地把字寫工整了。我是最棒的!”我說:“是老師這樣說的嗎?”“不,我是這樣認為的!”
兒子堅定地回答深深震撼了我。孩子的可塑性多強啊!我意識到,讓兒子感受自己有所努力或取得了進步,這就能使他體驗成功并對自己有信心。我迅速將這個經驗用到教學中。當學生不敢舉手時,我會說:“回答好不好并不重要,敢舉手就已經成功了?!被蛘吒纱鄟砑⒎ǎ骸斑€沒和同學比就自己把自己打敗了,真不劃算。”“他說你不愛動腦筋,你是不是這樣認為?”每當這時,孩子們小臉氣得通紅“他說我不行,我偏要做給他看!”在我的激勵下,發(fā)言的孩子多了,自信的孩子多了,親近我的孩子也多了。課堂上一雙雙閃爍著智慧光芒、充滿著自信的眼睛多讓我感動啊!
正是這些從心靈深處自然流露出的飽含深情的激勵與贊賞,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惺惺相惜之心和款款珍視之情,幫助他們樹立了自信。
四、用理解關照每一個孩子
入學后,兒子首先接觸的是拼音。每天回家打開書,兒子除了認識幾個韻母外,聲調一律不會讀。單韻母“a”的二聲,我整整教了兩天他還不會。開學第一周,我陪著兒子沒日沒夜地讀拼音,吃飯時讀,走路時讀……總之,無時無刻不在讀拼音。那一周,兒子有些精神恍惚,我也幾乎崩潰。有一次,我到兒子班聽拼音課。大部分孩子讀得滾瓜爛熟。回家后,兒子只會讀一個音節(jié),其余都不會。我多么希望老師和同學能停下匆匆的腳步,等等吃力的兒子啊!但理智告訴我,那是不可能的。我唯有拉著兒子馬不停蹄地追趕,夜以繼日地幫他渡過難關。
為此,我深深理解了“差生家長”的心情。那種內心的焦灼和無助是旁人無法體會的。我也深深體會到“差生”的內心是多么脆弱和彷徨。從那以后,我對班里的“差生”多了幾分關愛和提攜,少了幾分責怪。我的脾氣變得溫和起來。課堂上,我的眼光隨時在“差生”身上停留。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我敏感的神經。有簡單的問題,我留給他們去回答;開小差時,我輕輕敲下他們的桌子;做錯題時,我耐心給他們講解;同學嘲笑時,我為他們爭辯;有進步時,我連聲贊嘆……漸漸地,他們和我親近了,學習勁頭也足了。
對這些孩子的家長,我也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抱怨。我相信他們已經盡力了。每次與他們談心,我都及時舒緩他們的心理壓力,指導他們循序漸進的輔導方法。我明白,心靈的傷害比肉體傷害更可怕,它直接摧毀的是學生的意志和希望。放棄一個學生就是摧毀兩代人一生的幸福!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差生”以最大的關愛和提攜,讓孩子們“成為一個好孩子”的愿望火花永遠綻放。
兒子上學的這一年,他由一個一無所知、懦弱自卑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堅強自信的孩子;學習成績突飛猛進,期末還當了三好學生!最重要的是,我開始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審視自己:作為教師,只有用心靈去體驗孩子的內心世界,全身心地關愛孩子,創(chuàng)設尊重、理解、信任的心理環(huán)境,及時解決孩子的心理困擾,為孩子架起通向快樂與成功的橋梁,這才能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留下你的印跡!
(作者單位,四川省德陽市實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