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xué)訓(xùn)
古陶瓷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重要見證。醉心于古瓷藝術(shù)的收藏家注定要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結(jié)下不解之緣。
卓越的古瓷收藏家一生都在研究,他的財富是發(fā)現(xiàn)。瀟灑的收藏家一生都在投入,他的財富是揮霍。普通的收藏家一生都在尋覓,他的財富是機緣。貪婪的收藏家一生都在賭博,他的財富是失落。
古瓷收藏是沃野,只要你能孜孜不倦地耕耘,總會有發(fā)現(xiàn),有收獲。不過,機遇總是垂青于那些有著一顆平淡之心的收藏者,而那些心機狡黠的投機者、如狼似虎的掘?qū)氄?,機遇常常與他們失之交臂。
平庸的陶瓷收藏者往往容易走向兩個極端:先是自以為是地把那些極易看穿的贗品認“真”,吃過虧后,突然來個一百八十度拐彎,對一些不須上手即可認“真”的普通陶罐粗碗,也要睜大眼睛敲敲彈彈,然后指蛇為繩地說是假的。
對大多一般的古瓷收藏愛好者來說,“鑒定”的含義最多不過是想知道這件器物是不是“老東西”,至于年代、窯口如何,并不太重要。一個真正的“實戰(zhàn)派”古瓷鑒賞家,對古物的判斷不只是用眼,更多地是用腦子,即憑經(jīng)驗去鑒別,憑心靈去把握,聯(lián)想思維是成功古瓷鑒賞家的專利。
在古玩早市地攤上撿“漏”是業(yè)余收藏者的“政績”,而有勇氣在文物商店、在拍賣場憑眼力心機撿“漏”的,才是真正收藏家的“政績”。
佳品可遇不可求。
作為一名渴望成功的古瓷收藏者,你必須牢記“三千岳家軍能打敗十萬金兵”的道理。你千萬不要被早市地攤上似是而非的廉價“垃圾”所吸引。寧可藏一精,不可收百濫。
有一次,我在早市地攤上的一個晉代青瓷雞首壺前駐足良久,被其古拙的造型神態(tài)所打動,我覺得這應(yīng)是一件真品。當我終于決定掏腰包時,賣主開始眉飛色舞地講述此壺的出土故事。于是,我斷然把已掏出的鈔票重新放入兜中。因為我深知,有“故事”的古瓷都是假的。
三位古瓷收藏家在茶樓一隅談?wù)撟约菏詹氐哪康摹<渍f:我是為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而尋覓寶物的;乙說:我的收藏純粹是為了著書立說;丙則說:我一半是為了鑒賞,一半是等待升值。于是我知道,第一位收藏家豪華的客廳和櫥窗里,一定顯眼地擺滿了各種宋汝官鈞哥定等名窯贗品;第二位收藏家必定在他的書齋到處堆放著一些高古的殘?zhí)账榇?而只有丙的床底和櫥上擺放的箱內(nèi),里三層外三層地包裹著一些陶瓷精品。
有句時髦的歌詞道“該出手時就出手”,我以為很適用于淘瓷者。遲疑猶豫是收藏之大忌,而浮躁、貪婪則是藏家的大敵。
古瓷的魅力不只在于她的價值,而在于她無盡的韻味神采。精美的古瓷就像一位待嫁的少女,等待著有眼力的如意郎君去掀開她的面紗。這也許就是古陶瓷令無數(shù)收藏者如癡如醉的原因所在吧。
有人問我古瓷鑒定有無訣竅,我告訴他,古瓷鑒定的惟一途徑就是尋找“疑點”。一件器物,哪怕有一百處“真”的特征,而只要找到一處確鑿的疑點,即可以一否百,斷定其為贗品。
你請來一位行家朋友來鑒賞你的藏品,當他對某物經(jīng)不起你的催問,說“玩玩,還好”時,此物贗品可能八九不離十;如果對某件物品點頭稱“好”“不錯”時,你也千萬不要以為那是什么了不起的精品,很可能他是在心里說“太一般了”;如果他在你的一件藏品中駐足不前,一聲不吭,兩眼發(fā)直,并對此物不加任何評價時,那件東西你就要注意了。
物不在大,精美為上。器不在古,殊巧則名。
責編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