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農(nóng)
雨果曾經(jīng)說:“我愛人民,但我討厭亂哄哄的群眾?!?/p>
19世紀的法國歷史,是用鮮血和刺刀寫就的。革命、起義此起彼伏,帝制、共和反復不止。社會運動反映出的聲音只有一種,就是對抗。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的雨果,作品中卻少有你死我活的斗爭,而體現(xiàn)了深厚的人道主義思想。究其原因,家庭出身應該是重要的一點。
雨果出生在一個政治分裂的拿破侖時代的家庭:父親是拿破侖手下的一名將軍,曾長期跟隨拿破侖南征北戰(zhàn),后又宣誓效忠波旁復辟王朝;母親卻曾積極密謀推翻拿破侖。處于同床異夢的父母之間,他從小就困惑于對立雙方的不同、不容和不屑。這最終造就了雨果在政治上的平衡和非極端:既堅持民主、追求自由:但又絕不介入打打殺殺的革命。
在他以84歲高齡告別人世的時候,彌留之際的大作家吟出了這樣一個詩句:“在日光與夜色中沖擊。”后來,著名傳記作家安德烈·莫洛亞評論說:“這一佳句描述了他的一生,也描述了人類的一生。”
(柳時洋摘自《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