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燈平臺進入鞍山一中是在一年之前,2006年8月29日,全國中小學范圍內的首次魔燈平臺介紹與應用培訓在鞍山一中的信息時代研究型教師高級研修班上進行,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教學平臺——魔燈(Moodle)。在黎加厚教授和研究生況亮的幫助下,我校率先點燃魔燈之火,建立了全國中小學范圍內第一個魔燈信息化課程——鞍山一中魔燈網絡課程(新版:http://221.203.55.42/moodle7,舊版: http://221.203.55.41/moodle)。通過一年多的試用,大家一致認為,魔燈是新課程改革中滿足教師追求自身專業(yè)發(fā)展需求的良好平臺,是學校繼續(xù)推進課程整合的教學利器。魔燈不僅是將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與課堂教學實踐緊密結合的,真正能夠提高教學質量的,可供教師借鑒和遷移的,具體可操作的方法、技術、策略的工具;還是促使教師的教學從給學生呈現(xiàn)教學內容轉變?yōu)榻o學生提供學習資源,促使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橹笇W生利用資源進行探究學習的導師。可以說,教師利用魔燈進行課程設計的過程,就是深入體驗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的過程。
下面就將我校一年來從接觸、學習、建立、嘗試使用魔燈平臺到建立課程并推廣應用于新課程教學管理中的一些經驗和做法,與喜愛魔燈教學的同仁們進行交流。
專家引領教學、校長親自規(guī)劃是推動魔燈在學校信息化應用層面發(fā)展的組織保證
學校的辦學水平要提高,教師素質要提高,需要專家引領和指導,以明確新的課程理念,抓住課程改革的本質,改變某些落后的管理方式和教育行為。2007年2月,黎加厚教授和研究生況亮再次來到鞍山一中,為學校教師授課。黎教授做了“魔燈:新課程改革的新平臺”學術報告,重點介紹了魔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和管理評價”的先進教育理念、豐富的教學功能、系統(tǒng)的課程框架、靈活的課程設計以及魔燈在中小學教學中應用的方式等內容,并要求全體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以魔燈為平臺,學習掌握新型教學管理系統(tǒng),拓寬新課程改革的視野,提高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能力和教學質量。
學校明確要求各管理部門負責人和骨干教師必須全部參加培訓,詳細探討魔燈的各項功能。周惠欣校長不僅親自參加培訓,而且還指導大家把魔燈平臺應用在日常教學與管理工作中,她的研究熱情很大程度地提升了學校教師研究團隊的凝聚力與活力,快速促進了魔燈平臺的應用。目前,我校的魔燈課程平臺已經從1.5升級到1.7版本,開設8大門類17科,建立信息化課程38節(jié),開課教師19位,涉及學生1000余人。
建立學生成長記錄系統(tǒng)和家校聯(lián)系平臺,以魔燈促進常規(guī)管理網絡化電子化
魔燈的網站管理功能使我們可以利用其建立功能強大的互動性網站,以用于學校的日常教學與管理工作。我校在周惠欣校長的指導下,大膽使用魔燈平臺建立了學生成長記錄,并根據新課程中對學生成長記錄的要求,規(guī)劃了8個設定主題和2個自由主題,詳細制定了各主題需要建立的形式和內容。同時,根據各主題的呈現(xiàn)要求,認真對魔燈的功能進行了實驗,以便為每個主題確定最佳的資源或活動表現(xiàn)形式。方案如下:
09級學生個人成長記錄電子版方案
主題1:“我的資料”——標簽形式存儲個人基本信息。
主題2:“我的日記”——用“博客”或“論壇”形式規(guī)劃個人網絡日志空間。
注:該主題也可以叫做“我的成長足跡”,還是以日記的形式,但可以改成周記,每周一記,可以做總結。
主題3:“我的文章”——以網頁或超鏈接Word文檔的形式積累作文范例,如平日發(fā)在??系奈淖值取?br/> 主題4:“我的作品”——以超鏈接文件或站點的形式積累個人主要興趣和創(chuàng)作的作品。比如:制作的網站、PS的圖片、Flash動畫、PPT演示文稿等。
主題5:“我的課題”——用網頁或文檔形式記錄自己所參加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展現(xiàn)所取得的成果或搜集的資料。
主題6:“我的榮譽”——以網頁配合圖片的形式積累個人所獲得各種榮譽/證書等。
主題7:“我的朋友”——用超鏈接的方式放置好朋友的網站、成長記錄、博客等。
主題8:“我的論壇”——設計一個論壇與同學交流。
以上8個設定主題為我們規(guī)劃的主體框架,教師會教會在學生每個框架內放置什么資源、使用哪種手段等,其余部分可由學生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設個性化的自由主題。
學校通過在09級的信息技術課上把魔燈平臺的應用作為必修內容講授,目前已有千余名學生學會了在魔燈中注冊學習、建立自己的個人成長檔案。通過魔燈,學生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華和創(chuàng)意,完成了個性十足的電子成長記錄。這樣的成長記錄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以人為本”的理念。
此外,政教科利用魔燈平臺建立的家校聯(lián)系平臺,現(xiàn)已成為促進家長與學校溝通的渠道與紐帶。
特色教師打先鋒,典型課例作示范
我校在引入魔燈課程平臺后,組織骨干教師、特色教師積極利用魔燈平臺進行了教學設計,并在學校教學公開課上進行展示教學,以讓全體教師了解、體驗魔燈平臺教學。
由于魔燈平臺具有強大的課程管理功能和學習管理功能,教師可以通過魔燈平臺創(chuàng)建自己的信息化課程。經過研討,我們實驗了以下三種魔燈課程教學方式。
1.微機室集體教學方式。即基于網絡教室的上課模式,師生通過魔燈平臺進行各種教學活動??梢哉f,魔燈平臺的引入成為課程整合研究的突破口,它拓展了課程整合的網絡教學方式,使課程資源的呈現(xiàn)方式和教學活動的設計新穎活潑,如論壇、測驗題、考試、投票等教學活動以及互動評價、數(shù)據庫等教學方式。
2006年12月24日的全國高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yōu)質課大賽上,我校周衛(wèi)峰老師的基于魔燈平臺設計的網絡教學課《談吃》獲得了一等獎,并作為觀摩課在大會現(xiàn)場示范,這是魔燈平臺在全國教學大賽中首次亮相。該課基于魔燈平臺進行設計,融入了新的課程教育理念,通過設置課前訓練營、小測驗、生詞詞匯表等解決學生閱讀文章的生僻詞匯問題;充分應用全局、群組論壇開展教學討論,并大膽采用WIKI共筆系統(tǒng)建立學習探究小組,使學生真正體會網絡協(xié)作學習的樂趣,較好地體現(xiàn)新課程的資源活動多樣性和學習的參與性的要求,使教學得以向深度和廣度拓展。
2007年,我校張達麗老師的美術課《個性標志設計》也采用魔燈平臺進行網絡教學。利用魔燈的數(shù)據庫功能,師生通過網絡搜索查找建立個性標志數(shù)據庫,設定標準:標志名稱、圖片、來源、說明等項目。學生利用作業(yè)功能上傳自己設計的標志并開展互相評價。在課題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制作、設計、評價等活動,教師通過網絡指導,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在建立數(shù)據庫中獲得學習成就感。
2.教師/學生單機學習/訓練方式:即基于普通教室的單機講授教學。教師設計建立好魔燈課程后,在教室登錄魔燈平臺,通過投影向學生展示相關教學資源與信息,如圖片、視頻、動畫等,同時開展一些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像操作幻燈片教學課件一樣簡單,還可以把教學內容作為學校信息化網絡課程資源保存在網絡上,供學生課后復習時查看。
2007年,在我校的第二屆特色教師展示課上,張禹老師的《大國崛起》一課就進行了以魔燈平臺設計課程取代幻燈片課件教學的嘗試,分別以文本、網頁、鏈接文件及標簽等形式呈現(xiàn)教學資源,并且設置了討論區(qū),供大家課后探討,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而且課后有很多同學繼續(xù)上網查詢、學習此課程,并在課堂的討論與發(fā)言基礎上,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3.電子閱覽室及遠程網絡學習方式。即學生通過校內、外網絡登錄魔燈課程平臺,根據課程設置的學習路線,自主學習課程提供的信息資源、參與教學活動和課程資源建設、在線進行課程測驗和完成作業(yè)、開展作品與學習成果的互動評價、得到課程教師的在線評價與輔導等。該方式比較適合于經過整理的系列化的可供學習者自學或輔助復習的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如我?;瘜W組曹書楷老師和楊丹老師利用魔燈平臺建立的高中化學總復習課堂等,就成為了許多高三學生復習化學的“網上老師”。
以制度化推進魔燈平臺普及應用與研究
為推進和加快魔燈平臺在學校新課程改革和管理工作中普及并發(fā)揮效益,提高教師使用魔燈的積極性,并使學校的骨干教師在推廣應用魔燈中起到示范作用,學??蒲惺疑暾埖氖〖壙蒲姓n題《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策略研究》把魔燈和博客確定為課題研究的技術平臺,利用魔燈和博客開展信息化課程設計、協(xié)作教學和自我反思,并設置信息技術應用科研成就獎,對在魔燈教學應用中成績突出的教師給予榮譽表彰和物質獎勵。同時,在學校推薦、評聘骨干教師、特色教師和首席教師崗位時,把魔燈教學應用作為評價項目納入考核標準,從而以制度化推進魔燈普及應用與研究。
建魔燈培訓視頻教程,提倡自學、交流、協(xié)作的新模式
經過黎教授的兩次培訓,我校大部分教師已經熟悉掌握了魔燈的基本功能與操作,能夠根據自己的教學要求對魔燈平臺進行詳細的研究和試驗,并建立了自己獨具特色的信息化課程。根據培訓經驗和黎教授的指導,我們認為:要想使教師都盡快掌握魔燈平臺,就要結合日常教學的實際需求,采取“在做中學”、“案例教學”、“頭腦風暴”、“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等方法開展培訓。這樣,教師才能夠逐步掌握魔燈的豐富功能,并能夠結合自己的教學靈活應用。
今年上半年,我們組織學校高、中級骨干教師、首席教師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魔燈應用培訓,培訓中,大家針對魔燈的各項功能邊做邊學,根據自己的設計體會各抒己見,并就如何將魔燈有效地應用到教學管理工作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同時,為了更有效地推廣魔燈的應用,避免因教學任務重而難以進行大規(guī)模、長時間的集中培訓的問題,拓展培訓空間,我校信息中心的教師在充分理解和掌握了魔燈平臺的功能后,制作了長達10小時的魔燈培訓視頻課程,并放置在鞍山一中魔燈網絡課程上,供學校教師和全國喜歡魔燈的教師在線學習。從而使學校的常規(guī)培訓與網絡化在線學習得以結合,網絡在線培訓打破了時空的限制,提高了魔燈平臺推廣應用的速度。目前,鞍山一中魔燈網絡課程共有學習用戶1000余人,全國各地教師注冊用戶達到200余人,很多沒有參加過魔燈培訓的教師通過在線學習視頻課程掌握了魔燈課程平臺。
打造魔燈遠程網絡教學平臺,促進魔燈的區(qū)域發(fā)展應用
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離不開交流、反思和協(xié)作,魔燈平臺的應用更是如此。教師之間要充分交流魔燈信息化課程設計的心得體會和教學經驗,注重開展校內外交流與合作,虛心學習魔燈應用較早的國家、地區(qū)的優(yōu)秀教學課例,吸收精華為我所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好魔燈的強大功能和深刻的教育理念,打造一批高質量信息化教師,完善信息化教學平臺,為新課程改革提供技術支持。
我們要借助普及魔燈來拉動新一輪的“校校通”建設,逐步建立遠程網絡教學平臺,增加課程管理的計劃性、系列性和完整性。爭取實現(xiàn)讓每一個教師和學生可以真正利用網絡來輔助教學,進而共同促進魔燈的區(qū)域發(fā)展和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