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個并非虛構(gòu)的寓言

      2007-12-29 00:00:00
      上海文學 2007年5期


        “怪人”?
        
        寫完美國學生史力文的故事,我就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寫一寫我在耶魯教過的中國學生?。??
        猶豫,是生怕造成二度傷害。
        促使我決意提筆的原因,我后面再具體言及?!趺凑f呢,為著減免前面的憂慮,我將不單姑隱其名,也對真實細節(jié)略作移動、修飾,讀者不妨把它當作一個寓言性的故事來讀,但我可以保證一點:這是一個并非虛構(gòu)的寓言。
        數(shù)年前的一個中午,在耶魯西尼門學院餐廳每周例行的“中文桌子”上——這是美國大學語言教學中的一種“語言午餐”的形式——我聽到幾位美國學生夾雜著中、英文,在悄悄地、但相當熱烈地在議論著一個什么人。我探過身去打聽究竟,他們遲疑了一下,然后七嘴八舌地,告訴我這么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大一學生的“怪人”故事(他們用的是“weird”這個英文字,原意是“怪異”)。
        就叫他?。影伞驗樗种械倪@個S的發(fā)音很特別,使我很快就在后續(xù)的故事里可以對號入座——?。?,是近些年耶魯敞開大門,直接從中國大陸的高中生里招收的一位本科生(以往,中國留學生中一般以研究生為多)。據(jù)我所知,和很多美國大學一樣,這樣過五關斬六將——從SAT考試到派人到當?shù)孛嬖?,最后獲得高額獎學金,從中國大陸的高中直接進入耶魯校園就讀的幸運兒,近年來在逐漸增多。從若干年前的兩、三名,四、五名,一直增加到近來每年維持在十五至二十名左右。從中可以看出:中、美兩國之間的文化、教育交流,正在往深層次、年輕化的方向推進(同理,美國近年來已經(jīng)從高中就開始就向中國派送留學生,在北京、上海成立了名叫“海外學年”的美中合辦的專設項目)。我在前面的文字里一再提及,就歷史淵源而言,耶魯校園內(nèi)的“中國符號”本來就特別多,在近年的“中國熱”和“中文熱”中,這種“中國話題”幾乎無處不在的氛圍,更是?。觼淼揭敽缶土⒖谈惺艿降?。問題在于,這樣的“中國話題”眾多,反而成為?。舆h離中國土地之后最大的心理障礙了。
        和大多數(shù)美國一流大學一樣,耶魯在大學本科的低年級階段,實行的是不分專業(yè)的“通才教學”,學生選課的自由度極高。不管是出于一種鄉(xiāng)思鄉(xiāng)戀,還是為著學業(yè)考慮找一道便利的入門臺階,?。釉诖笠婚_學后,一口氣選修了兩、三門跟中國有關的課程(一般本科生修課,一個學期不超過五門),從歷史學、社會學一直到國際政治。?。記]有想到的是,幾乎在每一門課程里讀到的“中國”,大都迥異于他在中國大陸的教育中所學到的——在許多方面,要么是學校里不教的那些他聞所未聞的故事,要么是他覺得被嚴重歪曲、受到詆毀的人物和史實(恕我不便在此一一列舉)。出于他從小養(yǎng)成的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責任感,他決定:要為中華民族爭氣,堅強地站起來,抗爭到底。本來,在此間大學校園內(nèi),左、中、右各種觀點對歷史不同的解讀,是課程的常態(tài)。一般任課教授,也都喜歡用爭議、辯難的方式引導學生討論——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據(jù),越新奇越極端的見解,反而往往越受到重視,耶魯尤其如此。但小S的情況略微不同:因為有這種代表一個民族的尊嚴發(fā)言的自我期許,他在每一次討論的發(fā)言里,都是相當義正詞嚴和慷慨激昂的。不獨如此,課后,他會找每一位跟他意見不同的同學認真討論,以求更加詳盡地發(fā)表他在課堂上不能有充足時間表達的意見。
        ——寫到這里,我其實完全不敢用調(diào)侃、戲謔的文字語氣。因為據(jù)這些學生說:?。尤朔浅:?,態(tài)度非常嚴肅認真。開始他們都很客氣、很有耐心地聽他講述自己的不同看法,除了他說話的聲調(diào)有點“weird”(怪異),說的也都是他們早就熟悉的“報紙上的說法”之外,他們也沒有感到什么不對的地方。但是,自從上學期末,他在一門課中交出了一篇圍繞一個當代著名歷史事件的讀書報告,用非常激烈的語氣反駁、批判課程中關于這一事件的討論,TA(助教)找他談話,詢問他的真實意圖。因為任課教授以為他是故意用“后現(xiàn)代”式的“戲仿”——開玩笑的反諷方式來完成這篇報告的,“因為,這本來只是一個常識性(common sense)的話題?。 睘榇?,小S被徹底激怒了。他幾乎逢人就要提出這一個話題來爭辯,從宿舍到餐廳,從課上到課外,從教授、TA、室友到路遇的同學甲、同學乙,逮著一個說話的,就滔滔說個沒完。后來大家開始害怕了,惹不起還要躲得起,見了他就繞路走,或者他剛一開口,就想法子轉(zhuǎn)移話題。越是這樣,他反而就越是變得情緒激動。很快,他發(fā)現(xiàn)自己變得孤立無援,失去了任何對話伙伴,為此百思莫解,郁悶煩躁;漸漸,便茶飯不思,沉默自閉,夜夜失眠;以至,竟然難以維持正常的學業(yè)了。學監(jiān)帶他去看了幾回心理醫(yī)生也收效不彰,醫(yī)生診斷他得了“新生憂郁癥”——那是大一學生適應不良的常見心理疾病,于是,批準他“leave absent”——休學一年。
        “我的天,”這位美國學生感慨道,“這個學期,學舍里少了他的聲音,確實清靜了許多;只是,我也少了很多練習說中文的機會了。他的中文說得標準極啦,就像CCTV里聽到的一樣?!?br/>  
        “好學生”?
        
        世事的湊巧,有時候會巧得讓你覺得是造物主的一種捉弄。
        這以后的某一年秋季開學,在我任教的“中國現(xiàn)代小說選讀”課上,在例行的選課學生自我介紹中,我突然聽到了一個“中文標準得就像CCTV一樣”的聲音。他的自報家門讓我暗暗吃了一驚:他名字里很特別的這個S發(fā)音,讓我一下子想到前面聽到的那個傳聞中很“weird”(怪異)的中國學生的名字。但我很是納悶,便說:按你的說法,你已經(jīng)在中國受完了全部中學教育,是完全沒有必要來修讀我這門中文課的——這門課雖然用的是文學材料,但只是一門針對美國學生的高級語言課程。他端坐著,有點著急,卻仍然字正腔圓地跟我解釋:“是這樣的,蘇老師,因為我去年得了病,休學了一年,我剛從中國回來,學監(jiān)建議:為了讓我重新適應學校生活,允許我修讀一本容易進入的課程。我經(jīng)過認真反復的考慮,就選了您的課。學監(jiān)說:需要的話,他會給您寫一封信作說明?!?br/>  我仔細端量他一眼:顯然,他就是那位——?。印#S后接到的學監(jiān)的電子郵件,更加確認了這一點)。與其說他“怪”(weird),不如說他“乖”——實在是太乖了。這是一位長相樸實、坐相端重、性格安靜的“鄰家少年”。他說話一而貫之用的全是“您”的尊稱,而且吐字清晰,發(fā)音抑揚頓挫,果真是像“CCTV”一樣標準的腔調(diào)。在我這個經(jīng)常要鬧“問一問你”和“吻一吻你”笑話,“我要請你吃水餃”和“我要請你去睡覺”攪擾不清的洋課堂上,他的標準播音體的普通話,不但顯得有點過于鶴立雞群,簡直,要把口音雖然標準、但畢竟帶點“老廣”南方腔的“蘇老師”,比下去啦!
        不過,他在課堂上倒是從來不搶風頭,決不會讓我這個任課教師為難。這門課所教的“魯郭茅,巴老曹”(魯迅、郭沫若、茅盾與巴金、老舍、曹禺),再加上我補充進去的“沈、張、蕭”(沈從文、張愛玲、蕭紅),也是他相對熟悉卻依舊有新鮮感的,并且也不牽涉太多爭議性的話題,所以,我注意到他學得很高興,也很用功。每一課的作業(yè)和作文,都寫得端端整整、無可挑剔的按時交來;內(nèi)容或許對于他顯得實在太輕淺了一些,卻讓我感到一絲隱隱的安慰——他告訴過我,雖然一直吃著藥,但為著怕他再犯病,這一回是他媽媽親自陪他從中國過來,就在耶魯附近租了房子“陪讀”??磧鹤釉谡n上學得愉快而順暢,做母親的還直說要邀“蘇老師”到家里去包餃子,以表謝意哩——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哪!
        只是,漸漸地,那個“weird”(怪異),在課堂上浮現(xiàn)出來了。不但因為,盡管我向?qū)W生們作了詳盡解釋而獲得諒解,他的完美的中文程度在洋同學中還是時時顯出一種“混課”似的尷尬;尤其是,他在班上永遠是那么正襟危坐、不茍言笑的樣子,對誰都是“您”、“您”、“您”地說話,一到討論發(fā)言,總是那么一副字正腔圓的“CCTV朗誦體”腔調(diào),便總跟活潑的課堂氣氛有點格格不入。但這些美國孩子們(包括亞裔學生)一般都很有涵養(yǎng),每次他聲調(diào)鏗鏘、抑揚頓挫地發(fā)完言,圍滿一個長圓桌的同學中間只是一片沉默,頂多互相遞個眼色,絕對不會有任何唐突、冒犯的表示。課程也就一直這樣略帶沉悶、但相安無事地進行下去。
        
        略略引起我震動的,是這樣兩件事情:
        首先,是中文作文。我在從前寫的校園隨筆中曾表述過:我教過的耶魯學生,每每會在中文作文中敞開心懷,直抒胸臆,善于從一個切身具體的話題切入,寫來或許會有文法瑕疵,卻往往生動有趣、令人動容。改?。拥淖魑膮s讓我很傷腦筋:它毫無文法、句型的問題,從語言教師的角度應該是一篇得“A”的作文;可是,卻通篇充滿了各種空洞的大話、套話,類似“祖國大地鮮花盛開,改革開放日新月異”,“從大興安嶺到天涯海角,從東海之濱到喜馬拉雅山……”或者“繼承……,發(fā)揚……”“走……道路,奔向……目標”之類的熟語套式。為著讓小S真正學有所得,我只好在作業(yè)功課中給他略略開點“小灶”——洋學生們交的是“論述文”或“敘述文”的命題作文,我后來要求他寫的則是圍繞一個課文主題的小型讀書報告。比如從魯迅的《孔乙己》、《故鄉(xiāng)》和老舍的《黑白李》,討論“國民性”問題與傳統(tǒng)文化問題;從茅盾的《春蠶》,談談五四時代的“鄉(xiāng)土小說”和80年代“尋根文學”的關系等等。要命的事情出現(xiàn)了:我發(fā)現(xiàn),他幾乎完全對80年代以來許多代表性的中國作家和文學事件聞所未聞,在行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類似“發(fā)生在文革中的反右悲劇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這樣讓人啼笑皆非的句子——在現(xiàn)當代一些最基本的歷史知識上,簡直處在空白狀態(tài)!就舉一個相對“輕松”的例子吧:設若對“文化熱”與“《河殤》熱”完全一無所知,你讓他怎么進入“尋根文學”話題的具體討論?自然,就只能用不知所云的大話、套話充數(shù)了!
        課程最后發(fā)生的小尷尬,是在學期結(jié)束前夕的“Presentation”(演講、演示、表演)環(huán)節(jié)上。此間大學的文科尤其是語言課程,每個學期都有相應的“Presentation”作為課程內(nèi)容的小結(jié),學生也每每全力以赴,各出奇招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如今的電腦多媒體手段如此豐富發(fā)達,學生們每年花樣百出的“Presentation”,常常要看得我這個老師目瞪口呆,嘆為觀止。比方,我的課上最經(jīng)常發(fā)生的故事是:學生圍繞所給的一個題目,自己充當編劇、攝影、演員和導演,幾個人串聯(lián)好了拍一部由電腦播放的小電影,并且常常還把任課老師作為開玩笑的對象,在里面出盡洋相。這個學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我給學生的題目是:“關于故鄉(xiāng)——回憶與思考”。這一回,學生們倒是沒有拍電影;這些從美國各地也包括從韓國、日本來的學生,便挖空心思,用各種組合、影像、實物和化裝的方式,來表達這個與“故鄉(xiāng)”相關的主題。當然,也有人不做任何花哨的表演,只用學到的中文侃侃而談的方式,講述他們對故鄉(xiāng)的回憶與思考的。小S因為中文水平實在太高,沒有同學可能跟他做組合,我便安排他最后一個上臺。他的“Presentation”是一篇精心準備好的散文詩體的朗誦。“故鄉(xiāng)”又是這么一個讓人動感情的話題,小S一開口,自然就是聲情并茂的——對于我的“大陸背景”,?。铀褂玫睦收b腔調(diào)和語言方式,都是再熟悉不過的:“我的親愛的祖國母親啊……”“萬里長城萬里長……”“滔滔黃河滾滾長江……”“黃土地兒女……”“龍的傳人……”這些關于“故鄉(xiāng)”的標準化“大詞兒”,帶著充沛的感情從?。涌谥小皣姳《觥保Z音鏗鏘,調(diào)子高亢,卻實實在在把在場的所有學生都嚇住了。我突然明白:為什么前面的故事里,學生們會把?。釉谡n堂討論中的“義正詞嚴”、“慷慨激昂”看作“Weird”(怪異)了!他們一個個咧著嘴,直著眼睛,真的像注視一個怪物一樣地盯著眼前沉醉在激情朗誦中的?。?。自然,他們也極有涵養(yǎng),沒有交頭接耳或戲謔逗趣,沉默著聽完,滿場還是一片尷尬的沉默。其實當時,表情最尷尬的是我——我本來照例需要對每一個學生的“Presentation”作一點講評的,可對于這樣一個語言準確、卻內(nèi)容空洞夸張的“Presentation”,我能“點評”什么呢?在滿場的“目瞪口呆”之中,小S卻似乎無所察覺,靜靜走下臺,坐回到他的座位上去。我最后便只能哼哼哈哈地說幾句“不錯”、“很好”之類的客套話,宣布下課。
        這門課總算“有驚無險”,讓小S在休學一年回來之后順利修完了。我真的大大松了一口氣。應該說,從一個語言課教師的角度,我不能不給他一個“A”。無論從考勤、作業(yè)、學習態(tài)度到實際水平,小S確實都是一個“好學生”,我心里對此倒是心安理得的。只是我不知道,這個缺乏知識血色與質(zhì)地的“A”,一定和小S學生生涯中得過的眾多“A”無異;是否,又成了對他的一種誤導?
        課程結(jié)束那天,不經(jīng)意地,我聽到的一個學生的小聲嘀咕,讓我心頭冷然一震:
        “唉,跟一個Robot上了一個學期的課,也真有意思!”直到最后一刻我才知曉:原來班上的同學,一直以來悄悄把面容端重、獨來獨往的小S,叫做“Robot”——機器人。
        
        “機器人”?
        
        我知道,讀到這里,讀者一定會認為我“夸張”——可是,更“夸張”的,還在后面——至此,?。拥墓适虏]有完。
        世人都聽聞過耶魯校園里有各種“秘密社會”(Secret Society),尤其一個叫“骷髏會”的秘密社團,更被渲染得繪聲繪色。其實,那只是耶0966a43ab69053dc71507e94ed5075bd魯學生綿延百年的一種自發(fā)性的精英組織的形式。在校園內(nèi),除了那幾個傳統(tǒng)的秘密社團,學生里多的是由各種名目組成的秘密和半秘密的精英組織。據(jù)我所知,與中國和中文有關的這一類小團體,就不止一個。我的一位學生是其中一個團體的發(fā)起人,參與其不定期組織活動的,既有美國本土的學生,也有中國大陸學生。它的宗旨是——著眼于未來五十年的美中關系發(fā)展。
        這一天傍晚,應這位美國學生邀請,我和這個××社(遵守承諾,我不對外公開它的名字)的成員們一起共進晚餐,天南海北地聊著各種與中國有關的話題。不知怎么的,聊著聊著,就談到了?。印?br/>  “我們當然知道他!但是不認識他,他不會跟我們來往的?!睅讉€中國大陸男女本科生,七嘴八舌地說。
        “為什么?”
        “大概他認為我們太落后了?!?br/>  “落后?你們怎么會落后呢?”我很吃驚,“這么關心中國的發(fā)展,參與這么多學校里跟中國有關的交流活動?!蔽抑溃渲袔孜煌瑢W,都是近年來校園里接待中國各界來訪人士——比如著名的中國大學校長研討班等重頭活動的活躍人物。
        “人家呀,是××市評選了多少年的‘十佳少年’呢!當然是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的啰!”一個女孩子說,“我聽說,他的爸媽,可是連中央臺的‘焦點訪談’節(jié)目,都不讓他看的!”
        “憑什么呀?”我大吃一驚。
        “那里有社會黑暗面哪!說是不宜讓他太早接觸社會上陰暗、消極的東西。”
        “真的嗎?!”我瞪圓了眼睛。那個經(jīng)過層層過濾審查的“焦點訪談”節(jié)目,盡管辦得活潑尖銳,深受老百姓歡迎,可是,實在是足夠“光明”、“溫暖”、“純正”的了!后來稍微一打聽,我更是“驚了一個踉蹌”:原來當今滔滔天下,重視兒女考試升學的一般國中家長們,不讓上中學的孩子觀看“焦點訪談”之類的節(jié)目,竟然不是一個個案,甚至形成了一種普遍風氣!
        更讓我生奇的,是他們后面告訴我的?。拥摹皝須v不凡”——原來,?。硬坏恰啊痢潦焉倌辍保襾碜浴痢潦羞@家全國知名的重點中學并擔任過學生會主席;每年這個全國最大都會之一的元旦、五一、國慶的升國旗儀式,他都是被選出來代表本市少年兒童向國旗立正敬禮的少數(shù)代表之一!“出國前他可上過不少電視,登過報紙雜志的封面呢!”
        ——我心中“豁然開朗”:由此,我總算稍稍找到——?。雍我宰兂砂嗌贤瑢W口中的“Robot”(機器人)的大致答案了!
        
        顯然,?。?,是按照當今一種制式化的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好學生”的標準件。其成因有二:一是“小皇帝”式的獨生子女家庭氛圍,為他(她)修筑起一道足夠遮擋各方風雨、過濾各種“陰暗”病菌的安全而透明的保護墻;盡管身處一敲鍵盤就出去十萬八千里的信息時代,從“重點”到“重點”的應試教育體制,又讓他的閱讀面和知識結(jié)構(gòu),始終停留在學校教科書講授的和指導老師認為“正確”與“高考有用”的那些范圍層面;那種“重大節(jié)日站在國旗前面敬禮”的光榮歷練,甚至都成了制造出這具“Robot”的巧手——因為是“十佳少年”、是某某全國重點中學的領頭人物,這種“代表中國少年兒童”、“代表祖國尊嚴”以至“代表中華民族”的自我期許,就是自然而然的;甚至,日常生活里那種永遠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的CCTV朗誦腔的說話方式,在?。涌磥?,也是這種“好學生代表”應有的說話方式——因為,在他參加過的眾多“富有代表性”和“崇高榮譽性”的活動中,他從來就是以這個樣子的腔調(diào)說話的!
        ——其實,不僅僅是一個?。樱以?jīng)不止一次為近期出國的某些大陸年輕學生喜歡用的這種不自然的“CCTV”腔調(diào)說話感到困惑:某一年,我的課上請過一位新到此邦的研究生做“TA”(助教),日常里她就喜歡這么端著朗誦腔跟我說話。新學期開始的第一課,我照例請她到我的課堂上,向?qū)W生做一點自我介紹。萬沒想到,她站起來,向前邁出半步,身板筆挺,儀容端重,從口袋里掏出一張認真準備好的講稿,用標準的CCTV朗誦腔,一五一十,從自己的姓名來歷到自己擔任中文助教對于中美文化交流的意義和責任,一直到五千年中國歷史文化的悠久偉大,改革開放和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使得學中文的意義深遠廣闊等等等等,非常“正確”而“切題”地,抑揚頓挫念了足足十分鐘。聽得我和學生們兩眼發(fā)直,一片鴉雀無聲。下一回,到了年底,我因為網(wǎng)技不佳,請她代我向?qū)W生們“群發(fā)”一個電郵通知,告知班上學生們學期末到我家包餃子的集合時間和地點(這是“蘇老師”課上行之有年的保留節(jié)目)。結(jié)果,就這么簡單的一個通知,當我打開她向?qū)W生群發(fā)的文件(確實是一個“文件”),著實嚇了一跳:那是一篇長達大半頁紙的介紹餃子和“交子”和“元寶”和中國新年和偉大祖國悠久歷史文化關系的宣傳文稿,最后的關于包餃子的時間、地點,被擠在最不顯眼的角落里,學生們非得要讀完這篇偉大餃子的文稿,才能知道“蘇老師”家的偉大餃子,如何才能順利地吃下肚子去。
        ——顯然,我的這位盡責的好“TA”,也是上面那種制式化的模式教育出來的“好學生”;她是隨時隨地,見縫插針,都要“代表中華民族”,“宣揚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呢!
        ——對不起,我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忍不住,在行文中使用了調(diào)侃和戲謔的語氣。為此,我終于需要道出這個讓我猶豫多時、又促使我最后向你們言說?。庸适碌木唧w因由了!
        
        “荒蕪感”
        
        說實在的,我自己,曾經(jīng)就是這么一個如假包換的?。?。
        “……在我今天看來,‘我是一個中國人’,應該是建立在‘我是中國的一個人’這樣一種內(nèi)涵之上的。這并非文字游戲。首先去正視自己作為‘一個人’的種種,然后再去認識‘中國’,或許要比把‘個人’與‘中國’淹壓成一片,要來得‘通情達理’一些。”
        ——這是我自己在早年的留美生涯結(jié)束之時,寫于一本留學生小說集的后記中,一段有感而發(fā)的話(見《遠行人》,北京出版社,1988)。
        它源自自己早年一段不無沉痛的留學經(jīng)驗。作為文革后第一批大學生(77級)和第一批出國留學生,我在1982年春甫踏出國門時,同樣是滿懷著“中華民族優(yōu)秀代表”的自豪感和自我期許的。我在當時罕見“大陸人”面孔的此邦土地上所感受到的那種超常的熱情和溫暖,更加讓我這個從小到大的“乖孩子”,加深了這種“為中國人爭光”“不能給中國人丟臉”的自我確認。但是我很快就發(fā)現(xiàn),我的這種心態(tài),讓我無法面對國門大開之后,那種懸殊、強烈得不可思議的現(xiàn)實對比與黑白反差,更無法面對“文革”結(jié)束后瘡痍滿目的祖國大地在海外傳媒中所呈現(xiàn)的各種真實影像。一部當年獲奧斯卡獎的音樂紀錄片《從莫扎特到毛澤東》,看得我在電影院里垂淚終場,每一個畫面都讓我心弦顫抖,但我卻不敢、也不愿和我的美國室友正面討論影片中呈現(xiàn)的那些“寒傖”和“尷尬”的“惡意片斷”。(我曾在當年寫的《鄉(xiāng)愁的滋味》一文中,表達過這種復雜、悲酸的鄉(xiāng)土情結(jié)。去年夏天我在北京電視頻道上重看《從莫扎特到毛澤東》——那是一部多么真實溫馨、感人至深的好片子哪?。┪夷菚r一心只想為自己的國家護短,哪怕護到文革也“在所不惜”,同樣被我的老美室友用“相當客氣”的“Weird”(怪異)名之。我們當時在校園里為數(shù)不多的“大陸學生”,最喜歡跟人數(shù)壓了一頭的中國臺灣學生、香港學生們“舌戰(zhàn)群儒”,辯論各種關于中國的話題。每每爭到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在許多最基本的史實上完全一無所知,被他們一句話就嗆得個舌頭打結(jié):“你們除了重復那些報紙上現(xiàn)成的話,還能說點自己的話么?!”
        怎么能夠想到,二三十年過去,今天四通八達的“信息高速公路”與我們當初那個如饑似渴偷讀《參考消息》的時代(因為那是一定級別才有資格讀的“機密級”報紙),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我竟然會在耶魯校園中自己任教的班級上,又遇見了仿佛是鏡子里的當年自己——被班上同學稱呼為“Robot”(機器人)的小S呢?!
        記得當年,當我們終于學會一無忌諱、一無掛礙地睜開眼睛看世界,學會舒心地笑,自然地說話,打碎附著在自己身上那種種樣樣魔障似的硬殼兒,我才驚覺:自己這一代人視野的狹窄、知識的殘缺和靈魂的荒蕪——那真是一種沙漠似的、廢墟似的荒蕪啊!經(jīng)歷過80年代從禁錮走向開放心路歷程的這一代過來人,應該對這種荒蕪感很不陌生。我怎么會想到,今天,面對信息時代和消費時代成長起來的?。右淮?,這種荒蕪感,又一次像塵網(wǎng)一樣藤蔓一樣沙漠一樣,爬滿我的困惑迷茫的視界呢?
        我沒有“一竹篙打翻一船人”的意思。應該說,我今天在耶魯校園里遇見的俗稱“80后一代”的中國留學生群體,大都是一些視野開闊、腦筋靈便、適應能力奇強的人物,像小S這樣的“水土不服”的,絕對是極少數(shù)、極偏頗、極夸張的“個案”。早在三四年前,身邊朋友們聽我言說過這個小S的故事,就曾一再催促我動筆而未果,即是因為:我怕自己筆頭粗率,鬧不好,就會以偏蓋全還挫傷了人。
        最終,促使我提筆寫下這個?。庸适碌模遣痪靡郧?,我在海外中文報章上,讀到一位我深為尊崇的文壇前輩的這篇同樣是寓言體的短文。文字不長,謹錄于下:
        
        應試教育
        
        北京有一所中學名校,她的畢業(yè)生不乏進入高官和“大款”系列的超級人才;至今都是升學率極高的名校。沒有過硬的“條件”是很難入門的了。
        名校歷史悠久,又要舉辦校慶了,擔任校刊記者的高材生,去采訪若干年前的一位老校長,向他要幾張老照片,校長說一張也沒有了,問為什么,說“抄家時都抄走了”,于是問什么叫抄家,說“文革的時候到家里來查抄,想拿什么就拿走”,又問什么叫文革,說“文革就是1966年毛澤東發(fā)動和領導的一場運動”,最后,出人意料的是,問“毛澤東是誰”?
        大概高考不會考文革與抄家,老師自然沒講過這個。
        淡化歷史,原本是想讓下一代忽略“三七開”的負面部分,始料不及的是,因此把整個的紅太陽推到忘川里去了。悲夫!
        (引自邵燕祥《偶語二三》,《明報月刊》2007年3月號)
        
        ——“紅太陽”的隱沒和“機器人”的出現(xiàn),夸張不夸張?——當然夸張。這,真是一種寓言式的夸張啊!
        
        結(jié)筆于2007年4月8日,于耶魯澄齋——康州袞雪廬
        哦,今天正是西方人的復活節(jié)。希望對本文的主人公?。觽儯簿哂心撤N寓言性的意義吧!

      齐齐哈尔市| 崇义县| 华池县| 茶陵县| 佛学| 开鲁县| 石首市| 望奎县| 关岭| 藁城市| 永顺县| 东城区| 光泽县| 葫芦岛市| 石棉县| 冀州市| 信阳市| 左贡县| 师宗县| 司法| 高雄县| 贡觉县| 鄢陵县| 孟州市| 江都市| 鱼台县| 理塘县| 博兴县| 呼伦贝尔市| 沅陵县| 会理县| 临朐县| 临湘市| 泰宁县| 金堂县| 惠东县| 怀集县| 平遥县| 雷州市| 甘孜| 韶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