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川
今天我收到一封讓人印象深刻的E-mail,它告訴我該如何從地震中逃生。這是美國國際救援小組的救援長官Doug Copp發(fā)給我的——
我第一次救援的地方是1985年墨西哥大地震時的一所學校。每個孩子都躲到了課桌下面,他們都不幸遇難。如果他們躲到課桌之間的過道中,生還的希望會大大增加。
因為當建筑物倒塌時,天花板的重量會壓在像家具這樣的大型物體上。雖然家具會被壓碎,但在它們周圍會留出一些‘生命空間,這就是‘生命三角區(qū)。大型物體越堅固,壓縮率就越小,留出的空間就越多,停留在此空間的人受到的傷害就越小。
地震來臨時,我們應該像狗和貓一樣,將身體蜷曲起來。這是生物求生的本能,這樣你能最小化自己需要的空間。盡量靠近容量大、體積大的物體。
木屋是地震中最安全的建筑。木頭會隨著地震一起擺動,如果木房子倒塌,會留有更大的生存空間。木質結構倒塌時,壓力會比較分散,對人的傷害不大。
如果地震時你正睡覺,你只需要從床上滾下來。床周圍一定會有安全空間。
建筑物倒下時,站在臥室門口的人無一生還。為什么?無論門框往前倒還是往后倒,你都會被天花板砸到。
不要沖向樓梯。因為樓梯有自己的震蕩頻率,建筑物的殘留部分會一直相互碰撞直到癱瘓為止。即使樓房沒有倒下,也要遠離樓梯。
發(fā)生地震時,躲在交通工具里也不是明智之舉,特別是當你行駛在立交橋上時。舊金山大地震發(fā)生時,所有待在車里的人都被砸死。如果他們走出車外,緊挨交通工具蹲下,一切就會平安無事。
當我爬進報社或其他紙比較多的辦公室開展救援時,那些紙沒有被壓的痕跡。這意味著,躲在紙堆旁邊會很安全。
(陳美春摘自《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