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排毒”小技巧
“奶粉”事件發(fā)生后,人們又一次將食品安全問題擺在重要位置,下面介紹一些日常生活中可能被添加化學元素食品的“排毒”小技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牛奶(三聚氰胺)
以下方法逐步依次實施,就能讓你測試奶粉中是否含三聚氰胺:
1. 按比平常濃的比例用熱水沖奶粉,充分攪拌到不見固塊,然后放入冰箱,待牛奶靜置降溫。
2. 準備一塊黑布和一個空杯,把黑布蒙在空杯口上作為過濾器。
3. 將冷卻的牛奶倒在黑布上過濾。
4. 如果有白色固體濾出,則用清水沖洗幾次,排除其他可溶物。
5. 如果沖洗后發(fā)現(xiàn)有白色晶體,可以將晶體放入清水中,該晶體如果沉入水底,那就很可能是三聚氰胺,這種奶粉就不能吃了。
辣椒咸鴨蛋(蘇丹紅)
1. 看食品著色劑是否溶于水,蘇丹紅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
2. 沒有加入蘇丹紅的辣椒面顏色很自然,呈金黃色;加入蘇丹紅后顏色非常鮮艷,紅得不自然。天然辣椒面隨著存放時間的延長,顏色會慢慢黯淡下來;而添加了蘇丹紅的辣椒面顏色很鮮艷,存放1年也不會變色。可以拿一個容器,取一點兒放進去,然后加一些食用油進行攪拌,幾個小時后油的顏色很紅,就可能是加入了蘇丹紅,如果顏色變化不大,那就說明沒有加入蘇丹紅。
3. 咸鴨蛋是否含蘇丹紅的辨別方法:從外殼來看,含蘇丹紅的咸鴨蛋外殼是淺紅色,正常的紅心咸鴨蛋外殼應該是黃白色或青白色。從蛋黃來看,含蘇丹紅的咸鴨蛋是腥紅色,可以看出紅得很不正常。
水發(fā)食品(甲醛)
在水發(fā)食品市場,不法商販經常用甲醛等工業(yè)原料泡發(fā)食品坑害消費者,被甲醛等工業(yè)原料泡發(fā)的食品看上去新鮮光亮。
甲醛為無色氣體,易溶于水,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鑒別含甲醛水發(fā)食品的簡單方法,主要有眼看、鼻聞、手摸等方式。看水發(fā)食品顏色是否正常,如果食品超過其應有的白色,而且體積肥大,應避免購買和食用;聞一聞你所購買的水發(fā)食品是否有一些刺激性的異味,如有異味,應持謹慎的態(tài)度;手摸水發(fā)食品,經手一捏很容易碎的,很可能就是甲醛浸泡食品。而非水發(fā)食品則主要靠聞氣味來鑒別。
專家建議:誤食含有甲醛的食品后,通常會出現(xiàn)頭暈、嘔吐、腹瀉等癥狀,這時應立即飲用300毫升清水或者牛奶,起到稀釋和在胃里形成保護膜的作用,減少胃的吸收。癥狀嚴重的則要立即去醫(yī)院治療。
木耳
越優(yōu)質的木耳吸水膨脹性越好。如果木耳的顏色呈黑褐色,體質沉重,身濕肉薄,朵形碎小,蒂端帶有木質,嗅之有霉味或其他異味,吸水膨脹性小,說明是劣質木耳;如果取一片木耳放在嘴里品嘗,品出咸味、甜味或澀味,說明木耳中摻了紅糖、食鹽、明礬、硫酸鎂等。優(yōu)質木耳應是清淡無味的。摻假黑木耳的識別方法:
1. 看顏色:質量好的木耳呈烏黑色,色澤均勻;摻假木耳為黑灰色,并伴有白色的附著物。
2. 看外形:優(yōu)質木耳卷曲緊縮,葉薄且無完整輪廓;摻假木耳由于含有大量米湯和糖,其形態(tài)膨脹,顯得肥厚,少卷曲且邊緣較為完整。
3. 看質地:好的木耳堅挺,有韌勁,用手不易捏碎;摻假木耳較脆易碎,用手稍掰即碎斷脫落,放在口中易變軟。
4. 嘗味道:優(yōu)質木耳放入嘴里嚼時,有渾厚鮮味感;而摻假木耳有甜味。
面粉
有人為增加小麥粉的重量,生產面粉時在小麥粉中摻入大白粉、石膏、滑石粉等無機物。摻有滑石粉的面粉,和面時面團松懈、軟塌,難以成形,吃了之后會引起腹脹。為了確保安全,消費者在購買面粉時,一定要選購標有“QS”市場準入標志的產品。
大米
所謂毒大米,是將陳米反復研磨后,摻進工業(yè)原料白蠟油混合而成的大米。其色澤透明,賣相好,食用后會引起人體全身乏力、惡心、頭暈、頭疼等癥狀。
辨別摻假大米要一看二摸三嗅:從觀感上看大米成色如何,用手摸大米是否有油膩感,聞一下有無大米的自然香味。最簡便的方法是,把少許米放進水里,漂油花的就是摻油大米。
銀耳
市場上出售的用硫磺熏制的銀耳顏色呈雪白,賣相很好,拿到鼻子下面聞會有一股刺鼻的味道。這些銀耳在加工過程中一旦經過硫磺熏蒸以后,二氧化硫會直接吸附在銀耳當中,食用后會使人產生嘔吐、腹瀉、惡心等癥狀。而真正的銀耳顏色微黃,無明顯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