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佐希
[寫在前面]
閱讀是件神圣的事。閱讀是讀者心靈的旅程,是讀者與作者心靈的交流。閱讀是讀者靈魂的洗禮,智慧的升華。閱讀應當是自由、開放、多元的。讀自己喜歡的書,娛情、增智,任其所需。但當閱讀遭遇應試,閱讀就有了一絲尷尬。就像喜歡寫作,但考試時作文分數不高一樣,有的同學喜歡閱讀,讀書頗多,應試時卻顯得手足無措。其實原因很簡單,應試閱讀是一種規(guī)范閱讀,或者是一種程式化閱讀,它需要根據文體的不同特點去把握,它需要根據命題的特點去探究。這一個系列,就是從應試入手解決閱讀問題,讓你明白,不同的文體,特點是什么,閱讀這類文體需要有哪些知識儲備,命題人會怎樣設問,解答時有哪些規(guī)范性要求。
[走進詩歌]
詩歌是文學之母,讀詩本是很動人的事,然而事實上高考詩歌卻是失分最多的閱讀文體之一。詩歌有詩歌的特點,掌握了這些特點,你會感到詩歌鑒賞是挺好玩的事。下面就為你一一道來。
1.意象
意象和意境是詩家寫詩、詩評家論詩經常要用的兩個術語,也是命題者經常設題的兩個方向。人物形象也屬于意象,但由于人物形象與平時人們所講的意象之間的差異,經常被另外設題,故有關意象和意境的問題,我們分成意象、人物形象和意境三個小節(jié)來鑒賞。
意象即詩中的形象,但不限于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指詩中所寫的景和物,它們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是詩人抒情言志的憑借,是詩人主觀之“意”與客觀之“象”的結合體,是客觀物象經過詩人的感情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獨特形象,是一種富于更多的主觀色彩、迥異于生活原態(tài)而能為人所感知的具體藝術形象,即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思的形象,也即朱光潛所說的“典型情節(jié)”。
詩歌的意象因物象(即“素材”)不同,也有不同的類別: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有情節(jié)的事,有的是人物形象;有的是單一的,有的是組合的;有的是自然景觀,有的是人事活動、社會風情。我們這里講的,主要是景和物。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詩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來表達主題思想及感情,這些事物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被詩人賦予了某種特定的內涵。這種特定、深層的含義使意象言簡意賅,含蓄蘊藉,一個簡單的意象往往就是一幅動人的圖畫,使讀者可以展開聯想和想象,充實和豐富詩歌的內容。
●設問方式
1.這首詩第×句(聯)的某詞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它的深層意蘊是什么?整個詩句(聯)寫的是什么?
2.這首詩(第×句、第×聯)刻畫了什么意象?選擇這一素材有什么典型意義?融入了詩人什么樣的主觀情思?
●答題規(guī)范
詩歌描寫了……等意象,渲染了……的意境,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鑒賞規(guī)范
1.注意意象本身的特征。一般詩歌的寫作思路有兩種:一種是先有情思,然后借物巧言之,謂之情思的物態(tài)化;另一種是詩人眼中先見某物,后托物言志,謂之物象的情思化。不管是“情思的物態(tài)化”和“物象的情思化”,意象都是因為本身有某種特征,才為作者所用。如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江花”、“江水”兩個意象就足以說明白居易的快樂生活。
2.注意整體。有幾個意象組合在一起時,鑒賞重在把握一組或一串意象構成的有機的整體畫面。我們可以把單個意象看成是意象組合的一個“部件”,它們一旦離開整體,往往會失去它原來的意義。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枯藤”、“老樹”、“斷腸人”等就是單個意象,“枯藤”一旦離開《天凈沙·秋思》,“枯藤”便失去了這支散曲賦予它的悲涼色彩。
3.注意修辭。意象組合的意象之間,往往蘊含多種藝術修辭手法,鑒賞時要特別注意。如辛棄疾《水龍吟·壽韓南澗尚書》中“綠野風煙,平泉草木,東山歌酒”即平列三種意象。綠野、山泉、東山分別是唐代名相裴度、李德裕和東晉宰相謝安的退隱所居處,此用來隱喻韓南澗的高風亮節(jié)。
4.注意感情。一切景語皆情語,意象往往與詩歌表現出的意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聯系在一起的?;卮鹨庀?,一般要根據問題,回答表現出的意境或表達的感情。
●常見意象
楊柳:離別的凄楚、依依不舍的心情、思念
黃葉:凋零、成熟、美人遲暮、新陳代謝
竹:氣節(jié)、積極向上
綠葉: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堅挺、傲岸、堅強、生命力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業(yè)的挫折、惜春、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楊花:流散(漂泊)
菊:隱逸、高潔、脫俗
蘭:高潔
梅:傲雪、堅強、不屈不撓
牡丹:富貴、美好
草:生命力強、生生不息、希望、荒涼、偏僻、離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子規(guī):悲慘、凄惻
鴻鵠:理想、追求
雁:孤獨、思鄉(xiāng)、思親、音信、消息
鷹:剛勁、自由、人生的搏擊、事業(yè)的成功
蟬:清潔、清高、惜時光、痛別離、苦遠游、感身世
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
海:遼闊、力量、深邃、氣勢
江水:時光的流逝、歲月的短暫、綿長的愁苦。
煙霧:情感的朦朧、慘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滅
小雨:春景、希望、生機活力、潛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殘酷、熱情、政治斗爭、掃蕩惡勢力的力量、蕩滌污穢的力量
春風:曠達、歡愉、希望
西風:落寞惆悵、衰敗、游子思歸
狂風:作亂、摧毀舊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會環(huán)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純潔、美好、環(huán)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天陰:壓抑、愁苦、寂寞
天晴:歡愉、光明
云:游子、漂泊
黃昏:孤寂、感傷、悲愁、落寞、惆悵
落日:優(yōu)美、恬淡、雄壯、廣闊、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暫的人生或事物
月亮:人生的圓滿、缺憾、思鄉(xiāng)、思親
酒:歡悅、得意、失意、愁苦
春秋季節(jié):對生命的困惑和悲哀、內心的不寧和感傷、新鮮感
登樓憑欄:悲哀、彷徨、無奈、哀愁、閑適
●練習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7分)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注:鐸,車馬的鈴鐺。杜陵,作者的故鄉(xiāng)。
(1)這首詩的頷聯,歷來膾炙人口。請簡要分析詩句的特點,再用優(yōu)美的文字描摹出這兩句詩的景象。(3分)
(2)全詩處處突出“早行”二字,從整首詩看,用了什么意象,渲染了什么氣氛,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4分)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以下問題。(6分)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
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
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
留得枯荷聽雨聲。
(1)本詩的詩題為“寄懷”,詩中選用了哪些物象作為詩人寄托情感的載體?(3分)
(2)清代文學家紀昀評這首詩時說:“相思之際微露端倪,寄懷之意全在言外?!蹦闶侨绾慰吹??(3分)
●意象答案:
1.(1)詩的頷聯純用名詞組成,即意象組合(六種景物,涵蓋著聲響、色彩,其間又有遠景和近景之分,雖未置動詞,而人物之動態(tài)自在其中;看似未抒情,然情致溢于言外,時間、地點、節(jié)令都暗含其中),描摹茅店之月和板橋之霜,有聲音,有物象,構成了一幅生動的山村早晨的景色的水墨畫,寫出了山村中的荒涼和偏僻。天邊殘月未落,房頂蓋著茅草的山中小客店,傳來報曉雞鳴。村外,木板小橋上凝著層白霜,橋上留下一行疏疏落落的腳印,趕路的客人早早出發(fā)。
(2)詩歌用“月”、“雞聲”、“明”等意象,描繪出一幅遠行途中的客人在初春拂曉時出發(fā)的圖景,營造出一幅早行的清冷圖景,表達了行旅的辛苦和行旅的人心中凄涼冷落的感情。
2.(1)修竹、清水、靜亭、枯荷、秋雨
(2)本詩的特點正在于不是直露地抒寫相思之情,而是以修竹、清水、靜亭、枯荷、秋雨等意象為載體,表達相思之情。傳情入景,即景表情,從而使情意更顯綿密、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