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新楠
《課程標準》對機械效率的要求落實在“理解”的水平。這是因為機械效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效率的概念已廣泛地應用于生活、社會和科技問題中。有必要讓學生去探究、理解,要通過對做功的分析,理解有用功和額外功,認識機械效率的物理意義,知道機械效率不可能是100%;知道提高機械效率的實際意義和方法,有改進機械、提高效率的意識,從而具備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責任感。
中學理科·綜合版2008年1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xiàn)代工業(yè)經(jīng)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yè)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xiàn)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