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超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文章。
人們注意到: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央領導,無論是即席演講,還是發(fā)表重要講話,常常引經(jīng)據(jù)典,表達政治理念,其文化底蘊和學識,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去年6月5日,胡錦濤主席第一次訪問蒙古,在蒙古議會發(fā)表題為《攜手共建睦鄰互信伙伴關系》的演講。在短短的致辭中,他引用了多個中國成語。在談到我國的外交方針時,胡錦濤主席說:“中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將始終不渝地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方針,同周邊國家平等相待、和諧共處、風雨同舟、攜手進步?!边@里,胡錦濤主席把成語“以鄰為壑”改為“以鄰為伴”,一字之改,生動地反映了我國政府的外交方針。
將現(xiàn)成的名言警句、成語、俗語、廣告等改動一兩個字后賦予全新的寓意,或者反其意而用之,可以體現(xiàn)一個人的智慧。請你選擇一個成語,運用上面所說的方法,寫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我曾經(jīng)信奉并喜愛著“拋磚引玉”這個成語,常想這是一個多么勻稱的詞、又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隨著閱歷的增多,突然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如今我要略抒己見:拋磚未必能引玉!
“拋磚引玉”意為拋出磚就能引來美玉。比喻自己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表示謙虛。也可以簡單理解為:做某事希望得到好結果。無論是拋磚以引玉的目的關系還是拋磚而引玉的因果關系,都不能只說是投機取巧,畢竟一切皆有可能發(fā)生。
但也不能主觀臆斷這是必然或偶然。拋磚與引玉沒有絕對的必然聯(lián)系。偶然和必然之間也不會劃等號而進行等量代換。既然“必然”不正確,我們就齊刷刷向“偶然”靠攏。然而,總是期待偶然正如花大把時間慢性自殺似的守株待兔,讓年華如此肆無忌憚地荒蕪,即使等到了也是得不償失、入不敷出,失去了所做之事的意義。
成就絕非單靠偶然所能取得。只有那些實事求是,踏踏實實,準備充分,在人生旅途上經(jīng)得起風霜雪雨而勇往直前的人才可能永遠深受偶然的青睞,真正認識并擁抱偶然。
古有周瑜為了奪取荊州而“拋磚”。雖然拋聲好聽、磚形好看,但他虛偽的面具終究躲不過旁觀者的慧眼——陰謀被諸葛亮識破了。結果他不僅沒引來“美玉”,反而連自己的“美玉”都白送了——賠了夫人又折兵。
現(xiàn)有白燁先生為了闡明“80后”作家是否已真正進入文壇而在網(wǎng)上發(fā)表看法評論。他的“拋磚”引來的不是“美玉”,而是韓寒“狠砸過來的土坯”。從此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fā)一場軒然大波。文學爭論變成了道德爭論。我們卻不希望看到這是非糾紛中的唇槍舌劍、烽火連天。
又有陶東風教授“拋磚”說“中國文學已經(jīng)進入裝神弄鬼時代”,引來了作家、編輯、網(wǎng)民們比較客觀的反擊、反駁、反對的“口水”,卻也不是“美玉”了。
可見,拋磚未必能引玉。只有練好拋磚的方法,合情合理地把握好方向、分寸,拋出符合砌墻的磚——繼承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完善為人處世的真諦,汲取充盈生活的智慧,才可能真正引來心中的美玉——獲得成功、活得精彩!
評點 孟曉東
本文非常有新意,作者對“拋磚引玉”這一成語作了全新的詮釋,并引入了自己的見解——“拋磚與引玉沒有絕對的必然聯(lián)系”,白燁、陶東風等拋磚引“磚”的例子頗富時代氣息,論證過程有理有據(jù),極具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