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施張
我們先來看一個古代的故事:
石崇和王愷比誰更富有,(兩人比賽擺闊,這是事情的起因、)兩人都拿出最華麗的東西來打扮車輛、衣服、帽子。(怎么個比法呢,概括交代一下,可見比富的范圍很廣。)晉武帝是王愷的外甥,常常幫助王愷,曾經把一株兩尺來高的珊瑚樹送給王愷,(寫到具體的事情了王愷還有皇帝做后臺哦,這樣的行為皇帝都支持,可見那時的統(tǒng)治者過著怎樣奢侈的生活)王愷拿出來給石崇看。那珊瑚生得枝葉茂盛,像一棵真樹一樣,世間少有。(寫珊瑚之美,為后文作鋪墊)石崇看完后,隨手就把它打碎了。(石崇在干什么?出人意料!)王愷心痛得不得了,(前面寫珊瑚之美,這里寫王愷心痛,是連貫一致的)以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好寶貝,(讀者大概也會這樣想吧?)臉色變得很難看,大聲指責石崇。(人之常情)石崇說:“這么個東西值得你惱成這樣嗎?我現(xiàn)在就賠給你?!?又一次出人意料!事情到此來了個大轉折。)于是他叫隨從把自己的珊瑚樹統(tǒng)統(tǒng)拿來,只見光是三尺高的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棵,棵棵長得枝條美麗鮮艷,光彩奪目,像王愷那種兩尺高的珊瑚就更多了。(王愷那美麗的珊瑚好像都相形出絀了,事情達到高潮,王愷因兩尺高珊瑚被毀而“心痛”,“指責”,就顯得有點少見多怪)王愷看了,心中感到很不是滋味。(結局。)
這是晉朝人劉義慶《世說新語》里的一個故事,當然,它原來是用文言文寫的,這里把它翻譯成了現(xiàn)代文。你看,短短的一個故事,圍繞著“石崇與王愷比富”這個事件,有開端、有過程、有高潮、有結局,有詳有略,還交代了一定的社會背景,前后文很講究對比與呼應,劉義慶真是個講故事的高手。
寫記事文章,我們要學會既把一件事寫得完整、清楚,還要把這件事寫得生動。下面我們來看看幾位小作者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