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桑榆
說到浮夸,一般人只認為是那些為了向上爬而不擇手段的庸官俗吏的把戲,卻不知有些皇帝也熱衷于此道。
以荒淫著稱的隋煬帝楊廣即是一位善搞浮夸的皇帝。楊廣早年曾隨他老爸楊堅南征北戰(zhàn),《隋書》稱他“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也許正因為如此,登上皇帝寶座之后的楊廣就認為自己英明偉大,無與倫比,連秦皇漢武也稍遜風騷。他大興土木以滿足自己的奢欲,四處巡幸以擴大自己的聲威,勞師征討以炫耀自己的武功。此外,他還有一大愛好,那就是不失時機地大搞浮夸,以顯示隋朝的“富強”。
據(jù)《資治通鑒·隋紀》載:大業(yè)二年(606年)十二月,突厥國的首領(lǐng)啟民可汗將來東都(今河南洛陽)朝覲,楊廣先生為了向這位番邦首領(lǐng)夸耀隋朝的富足,詔令全國最好的舞樂、百戲全部集中于東都,來一次規(guī)??涨暗拇髤R演,并且親自到芳華苑積翠池畔檢閱百戲。這次匯演,不僅節(jié)目豐富多彩、千變?nèi)f化,令人目不暇接,而且成千上萬的藝人都身穿錦緞繡綢的服裝,腰里系著叮當作響的珮環(huán),衣帽上綴著五彩繽紛的羽飾。由于從全國調(diào)集的藝人太多,朝廷分派京兆、河南兩郡制作演出服裝,長安、洛陽的錦緞繡綢一時間被搜刮一空。第二年,楊廣北巡時,為了向鄰邦小國炫耀他的天子氣派,居然命令負責匠作的大臣宇文愷為他特制了一個能容納幾千人的大帳,以便其在帳中設(shè)宴招待啟民可汗等番邦首領(lǐng)。見啟民可汗等人對大帳十分好奇,楊廣又命令字文愷制作了“觀風行殿”和“行城”,行殿下面裝有輪軸,靠風力推動,可容納幾百個衛(wèi)兵;行城周長2000步,用繪滿丹青的厚布包裹,亭臺樓閣應(yīng)有盡有。這兩個亙古未有的大制作被推出后,番邦的百姓見了無不驚嘆,于是十里之外就屈膝下跪,將其敬為天神。
楊廣頂替他老爸登上皇帝寶座時,隋朝還算國強民富,向鄰邦夸耀夸耀倒也罷了。但數(shù)年之后,楊堅好不容易掙下的大家當被糟蹋得不成樣子時,楊廣仍不顧國庫空虛、人民貧困,依然打腫臉充胖子。據(jù)《資治通鑒·隋紀》載,大業(yè)六年春,番邦首領(lǐng)齊集東都,楊廣詔令在端門街為他們舉行歌舞盛會,戲場周長5000步,管弦樂隊達18000人,演出通宵達旦,燈火照耀天地,絲竹管弦之聲數(shù)十里外可聞。這次演出持續(xù)了一月之久,耗資無數(shù)。當胡商提出要進入豐都市場做生意時,楊廣又詔令將街道裝修一新,店鋪的房檐要整齊劃一,街邊要多設(shè)帷帳,店內(nèi)要擺滿珍奇貨物,街上的百姓要衣著華麗,連賣菜小販的屁股下也鋪著龍須草編成的席墊。他還作出一個“英明”決定:外賓從酒店飯館門前經(jīng)過,店老板須邀入就坐,免費吃喝一通,并騙他們說中國富足,喝酒吃飯概不收錢。外賓無不為之驚嘆。不過有位聰明的老外見街上的樹木以絲帛纏繞,覺得其中有假,便故意質(zhì)疑曰:“我看中國也有衣不蔽體的窮人,何不把這些絲帛送給他們,用來纏樹何用?”這一問,令在場的東都百姓尷尬得無言以對。
嗟夫,那些庸官俗吏為了向上爬而搞浮夸,只是為害一方;而皇帝一旦浮夸起來,則往往使一國的百姓遭殃。楊廣靠浮夸而制造出來的虛假繁榮,只能唬人于一時,在他創(chuàng)造“吃飯不要錢”的奇跡之后僅三年,國家便民不聊生,戰(zhàn)亂迭起;沒幾年,便江山易主,他本人也落了個身死人手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