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
黃侃:只要你不認為我有辱門墻,我就執(zhí)弟子禮
章太炎、劉師培、黃侃三人常在一起切磋學問。有一次,劉師培感嘆自己生平?jīng)]有資質(zhì)優(yōu)秀的弟子堪當傳人,黃侃即朗聲問道:“我來做你的關門弟子如何?”劉師培以為黃侃只是開玩笑,便說:“你自有名師,豈能相屈?”黃侃正色相告:“只要你不認為我有辱門墻,我就執(zhí)弟子禮?!?/p>
第二天,黃侃果然用紅紙封了十塊大洋,前往劉家磕頭拜師。有人認為黃的學問更勝于劉,不必自輕身份,黃說:“《三禮》為劉氏家學,非如此不能繼承絕學,此所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倍S侃只比劉師培小兩歲。
古直:做學問,不能靠二手貨
古直在廬山東林寺設帳收徒,杜宣等人前去聽課。古直問他帶了什么書,杜說只帶了一部《辭源》,古直勃然大怒說:“怎么我的學生用《辭源》?”杜宣說:“我不認識的字,不查《辭源》查什么?”古直更加怒了,大聲地說:“怎么,我的學生查《辭源》?”
后來古直緩和下來,才說:“做學問,不能靠二手貨,不懂的字,要查《說文》,查《爾雅》,查《水經(jīng)》。要查這個字第一次出現(xiàn)的地方,這樣才可靠。《辭源》這一類書,是二手貨。我們做學問要有窮根究底的精神才行。”
顧頡剛:某些事可以大題小做,在學問上則要小題大做
一次,學生出大題目要寫作,老師罵他:“你的毛病好出大題。要知道大題目費大功夫,不易做得充實;小題目可以做得充實有力,無懈可擊。某些事,可以大題小做,在學問上則要小題大做?!?/p>
胡小石:聰明人要用笨功夫
“聰明人要用笨功夫”。這是胡小石先生告誡其高足王季思的一句話。王季思早年在東南大學受教于胡先生。一次他將自己的一篇論文送請胡先生審閱。是篇評析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的論文,王季思用張華“平關之役,利在獲二俊”之言詮釋“論功若準平關例,合著黃金鑄子昂”二句。胡小石認為這一典故僅說明了前一句,而后句卻未有著落,因而建議他去查《國語》一書。季思先生遵囑查閱,方知后一句乃用《越語》中勾踐用黃金為范蠡鑄像的典故。
陳寅恪:我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獨立精神
1953年12月1日上午,在陳寅恪的家里,汪錢和自己的老師陳寅恪作了一次長談。汪錢按照老師的要求,記錄下陳寅恪的一篇口述長文。在這一“對科學院的答復”中,陳寅恪說:“我的思想,我的主張完全見于我所寫的《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中……我要請的人,要帶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獨立精神。不是這樣,即不是我的學生?!?/p>
陳寅恪說:沒有自由思想,沒有獨立精神,即不能發(fā)揚真理,即不能研究學術(shù),一切都是小事,唯此是大事。他認為:中國自今以后,即使能忠實輸入北美或東歐思想,其結(jié)局當亦等于玄奘唯識之學,在吾國思想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終歸于歇絕者。華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后漸衰微,終必復振。
石泉的《甲午戰(zhàn)爭前后的中國政局》是在導師陳寅恪的指導下開題的,這是陳寅恪唯一一次指導學生做中國近代史學位論文,在很多細節(jié)上對石泉有發(fā)蒙解惑之力。但陳寅恪同時對石泉說:“我可以指導你,其實我對晚清歷史還是熟悉的,不過我不能做這方面的研究。認真做,就必然會動感情,這樣一來,看問題就不客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