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
采訪手記:
到北京師范大學采訪錢志亮那天,正趕上師大教育學院04級的幾位學生在張羅制作畢業(yè)留念光盤,他們請錢老師面對鏡頭講幾句話。錢志亮的話非常簡潔,他說:“同學們,你們馬上就要畢業(yè)了,我想送給你們的只有一句話,那就是,昂起頭顱做事,夾緊尾巴做人?!?/p>
后來,采訪不時地被來找他的學生們打斷,看得出來,平時的錢老師是一位溫和平靜,處事有章法的人??墒巧线^他課的人都知道,一走上講臺,這位江南秀才便立刻成了“體力勞動者”,用同學們的話說就是“跑來跑去的,特別善于調(diào)動學生情緒,一堂課下來常常滿頭大汗……”,可以想像,課堂上的錢老師會毫不惜力地用他豐富的肢體語言使他的學生成為學并快樂的人。要不是這次采訪的話題比較沉重,記者也很想找機會“蹭”一回課,親身體驗一下群情激蕩的課堂氣氛。
汶川發(fā)生大地震后,錢志亮做為“汶川地震應對政策專家行動組成員”,隨時都有可能被國家召喚到災區(qū)“前線”,他也做好了隨時出發(fā)的準備。聽說我們雜志的讀者對象主要是零至七歲的孩子媽媽,錢老師認為,家長們應該借助地震這一突發(fā)事件,對自己的孩子進行“生命教育”,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孩子們懂得,人生有時必須直面死亡。
親愛的家長,當?shù)卣疬@一突發(fā)事件來臨,當電視上時刻傳來救災報道,當全國人民被一種強大的力量所凝聚,當每個人都捧出愛心的時候,面對你年幼的孩子純潔的眼睛,可能有一個話題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什么是“死”,如何面對“死”。
這時,需要做家長的你,向你膝上被擁在溫暖懷抱里的孩子娓娓地道來。
人與自然和諧處順應效法不唐突
孩子,地震只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
自然可以指我們所生存的這個地球的環(huán)境,也可以指某種規(guī)律,也就是萬物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我國古代哲學體系中,道家有一種基本觀點就是效法自然。效法自然,就是認識、遵循客觀規(guī)律,利用規(guī)律為我所用。
效法自然不是無知盲從,也不是隨心所欲。那摧毀房屋、毀壞道路、使山川挪移,河流改變方向的,是來自地殼深層的自然力,自然力是人類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強大的自然力面前,人類一定要順應自然的法則,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與自然規(guī)律相違背的行為。
違背自然的行為包括,發(fā)展工業(yè)卻不注意環(huán)保,污染了環(huán)境和水源,也包括亂砍濫伐樹木,破壞植被,還有偷獵野生動物,等等,這些都是在飲鴆止渴。
還有時,人類很自大,覺得能夠“勝天”,其實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蚍蜉想撼樹是不自量力,只能導致徹底失敗。只有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生息,人類才能繁衍下去,才能擁有未來。
面對突發(fā)先自保冷靜積極淡忘好
孩子,你未來的道路還很長久,有可能遇到各種突發(fā)事件。
在任何突發(fā)事件面前,應該迅速將自身調(diào)整到最佳狀態(tài),以求自保自救,然后發(fā)揮團結的力量,互助互救。對突發(fā)事件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一方面要冷靜坦然,接受現(xiàn)實,一方面還要采取措施積極應對,盡量彌補損失,因為生活還在繼續(xù),不能沉溺于痛苦或惶恐的經(jīng)歷中不能自拔,只有振奮起精神,投身于火熱的生活中,痛楚才能漸漸地被淡忘。
誰說死亡是終點盡心生活不遺憾
人的命運有時不是自己完全能夠掌握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長命百歲,無疾而終。只有珍惜當下的生活,無論貧賤還是富貴,要讓每一分每一秒都過得有意義,才不會在米來生命走到終點時產(chǎn)生種種遺憾。
絮語
需要家長們注意的是,這一點要根據(jù)孩子的接受能力加以解釋。比如、對年齡小的孩子說得少一點,淺一點,一句話兩句話即可;對年齡大一點,理解力稍強點的孩子可以講得稍多一點,并且家長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用實例加以補充和說明。但是切記,有時解釋得過多反而會造成孩子對死亡的恐懼。
另外,跟孩子聊天時還應該在孩子熟悉的環(huán)境中,語氣輕松委婉,不能用有刺激性的語音語調(diào),也不能正襟危坐顯得太鄭重其事。
至愛親朋亦遠行溫暖傳遞人間情
人的一生中,與自己周圍的每一位親人、朋友都有一個相識相知的過程,也會充滿了理解和誤解,有時會離別,又會再重逢,但是也有可能跟其中的某一位,某幾位要永別。
永別就是永遠也見不到他們了,他們?nèi)チ四睦?,我們不知道,但是孩子,只要你真誠地對待每一個有緣相識的人,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盡量多地給予,而不是索取。這樣,即使親人朋友離去了,你也能坦然地揮一揮手,把思念留在心間,回想故去的人曾經(jīng)給你的溫暖,再把這份暖意傳達給身邊更多的人。
雪中送炭真豪俠社會責任小當家
孩子,你一定記得咱們看過的“千手觀音”吧,“千手觀音”這一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標識所傳達的就是,一個人要盡已所能地去幫助別人,那么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也就會有很多人來幫助你。
現(xiàn)在很多人都在關注汶川,支援汶川,志愿者大軍浩浩蕩蕩,從來沒有缺乏過后備力量。如果你也同情汶川的小朋友,想為他們做一點事情,那么,除了捐出自己的壓歲錢和學習用品、圖畫書以外,你還可以通過點滴小事來體現(xiàn)自己的未來主人翁精神,比如,節(jié)約能源,隨手關燈;將搜集來的廢舊電池送到指定地點;監(jiān)督大人使用環(huán)保購物袋;等等。
你知道嗎,在這樣做的時候,你就是正在用小小的肩膀承載著一定的社會責任,在支援著社會,支援社會不就是間接的支援災區(qū)了嗎。
絮語
這次地震將我們中國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tǒng)文化美德發(fā)揮到了極致,人們無私地奉獻愛心,真所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正是培養(yǎng)孩子同情心與責任感的良好契機。
理財樹立新觀念須知最重不是錢
孩子,你那天提出想給災區(qū)的孩子捐款,我讓你拿出自己的零花錢,你欣然同意了,我們很高興。你捐多少都可以,愛心不因為錢的多少而大或小。
將來你會有很多做這種選擇的機會。有時候,我們需要“盡力而為”,傾囊相助,而有時候又應該“量力而為”,因為你可以留下一些錢來“生”錢,然后再去幫助更多的人。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你會慢慢地擁有各種判斷能力,而現(xiàn)在,你首先要學會掌握正確的捐款方式。比如,到銀行匯款,匯到哪里;比如,在街上有人請你往他的箱子里投入捐款,應不應該信任他們;比如,我們的手機上常常接到愛心捐款的短信,應該如何對待……這個世界充滿愛心也充滿困惑,錢永遠都是身外物,但是如果你能使自己的財富發(fā)揮出最大的社會效益,那才沒有愧對給你財富的這個社會。
絮語
我們周圍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有自己的零花錢,有的還有數(shù)額較大的壓歲錢。如果孩子主動要求捐出這些屬于自己的錢,家長不要阻撓,但可以借此機會進行理財教育。通過捐款行為教會孩子管理自己的錢財,樹立良好的財富觀與價值觀。
上面這六條包括了對死亡的認知與面對死亡事件時心態(tài)的調(diào)整,建議家長根據(jù)自家孩子特點,利用看電視時插播廣告的時間或是其他零星時間與孩子進行相關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