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魯迅如何偉大的著作可以說是汗牛充棟,但我更注重這樣的一些細節(jié):
魯迅一生中沒有找任何人為自己寫序或者介紹文字,也沒發(fā)表任何沾沾自喜于與名流政要往來交游的“借光”文字。盡管他的故交舊友中多的是達官貴人以及宋慶齡、蔡元培、陳獨秀、胡適、林語堂這些名重一時甚至如日中天的社會名流;對魯迅有知遇之恩的陳獨秀曾經(jīng)紅極一時,甚至被愛因斯坦、羅素等人稱為“東方思想界的大彗星”。這樣的“大紅人”,自然是用來往自己臉上貼金的理想對象,但在陳獨秀當紅時魯迅基本上沒有提到過他。倒是在陳獨秀倒了大霉、先被共產(chǎn)黨開除后又被國民黨拘禁之際,魯迅“不識時務”地站出來宣稱,陳獨秀“是催促我做小說最著力的一個”;保姆王阿花面臨夫家的劫持,魯迅花150 大洋替她贖了一個自由身,盡管年輕的王阿花并不會帶孩子,還讓海嬰染上風寒后轉為支氣管炎,甚至久治不愈;深夜的上海街頭,一個洋車夫受傷了,路過的魯迅和周建人二話沒說就動手替他包扎,盡管這時候他已經(jīng)是名聞天下的“文壇巨子”,是很有身份的“上流社會人物”了……
【素材解讀】相比于魯迅在教科書中莊嚴偉大的思想家形象和文學家形象,這些細節(jié)也許瑣屑得不值一提。但正是這些細節(jié),讓我們的心中彌漫著敬意與溫情。
【適用主題】細節(jié)、骨氣、正直、名利、貼金、愛心、“平凡與偉大”……
(薛海潮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