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復述教學,就是通過對一經(jīng)典文段先閱讀分析,而后復述背寫,進而學習語言、提高表達能力的教學形式。在復述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在規(guī)范、連貫后再追求生動與創(chuàng)造,讓學生覺得語文也是一門內(nèi)容具體、學而能成的功課,才能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復述教學法 學習語言 運用語言 學習積極性
在常規(guī)語文教學中,我們不乏字詞的識記與文章的條分縷析,但這種教學方法并沒有快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許多老師習慣在講臺上口若懸河地講授,然而語文水平和能力卻不是聽出來的,而是學生讀、記、寫出來的。我們并不否定老師富有激情的精細講解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文化素養(yǎng)的作用,但這對于學好語文來說,絕對不是最關鍵的。
我們應該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指導著他們采取簡單實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去主動、自主地學習、訓練,以達到提高語文成績的目的。
一、什么是復述教學
所謂復述教學,就是通過對一經(jīng)典文段先閱讀分析,而后復述背寫,進而學習語言、提高表達能力的教學形式。
這是在誦讀背誦之后,提高敏銳感知語言能力的有效方法。語言的學習離不開模仿,一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對他的語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為不同環(huán)境的熏陶漸染,才使城鄉(xiāng)學生在語言表達上存在著差異。所謂復述教學,實際上就是強化語言學習的主動性和功效性,為學而讀,為用而學,針對性強。
二、文段的選擇與分析
復述教學法首先要做的是選擇合適的文段作為復述材料。
1.選擇經(jīng)典文段
(1)忌雜。不管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一股腦兒的找來介紹給學生,目不暇接的結果,必然是浮光掠影,這樣,很難讓學生培養(yǎng)較為穩(wěn)固的語言感知力。“著名的”不一定是最“管用的”。譬如練習書法,要從“一家”開始,而不能同時學習柳體、顏體,行書、楷書。所以,在某段時間內(nèi),要選擇同一作家或風格相近的作家作品作為復述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2)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不同時段內(nèi),可介紹不同作家和風格的作品;表達方式的選取上也應如此,先記敘、描寫,而后議論、抒情。
(3)文段選取兼顧課內(nèi)與課外。
這樣的作家作品很多。僅提供適合高中階段的一種選擇:冰心——林清玄——張曉風——余秋雨。
冰心的語言清新明麗、典雅細膩,富有感情色彩。她的散文,沒有雕琢,沒有堆砌,清淡中見明麗,樸實中出文采,清新、自然、流利,以感情色彩濃烈取勝。后期,更體現(xiàn)出喜悅、明快、剛健的樂觀主義精神。推薦篇目《談生命》。
林清玄的語言婉約、清雅,具有獨創(chuàng)性,文筆流暢清新,表現(xiàn)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文有深意,字卻淡淡,細細品來回味悠遠。推薦篇目《溫一壺月光下酒》。
張曉風的語言精美雋永、淡然溫暖、清新而又充滿哲理。推薦篇目《我有》《我的四季》《不朽的失眠》。
余秋雨的語言典雅、靈動如詩。余對語言有一種超強的領悟力和駕馭能力,他的散文追求一種情理交融的雅致語言,并且“語言在抒情中融著歷史理性,在歷史敘述中也透露著生命哲理”,把復雜深刻的歷史思想和文化說的深入淺出,平易近人,可讀性很強。推薦篇目《文化苦旅》《都江堰》。
閱讀背誦這些作家的優(yōu)秀作品,感受他們的語言風格,學習他們遣詞造句的技巧,培養(yǎng)自己的語言習慣,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2.在復述之前,對文段材料可以略作分析
著眼點:內(nèi)容上了解描述對象、陳述主體、話題材料、結構順序;語言方面注意修飾性詞語、連綴及關聯(lián)詞語。這樣對文段有個總體把握,既可以由老師來分析,也可以由學生自己進行。
三、復述的安排和作用
1.復述的安排
按照時間安排,文段復述可分兩種:即時復述——讀完后立即復述;隔時復述——一段時間后復述。復述的過程伴隨著回憶原文和自主表達兩種思維活動。這也是調(diào)用、斟酌、錘煉語言的過程,同時還得考慮文章的順序和層次的安排。
常規(guī)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往往是脫節(jié)的,學生們眼高手低,識別、理解、領會語言和文章的思想情感遠遠高于親手表達的能力。一個很簡單的事實:詞語讀得懂,然而用不上;詞語用得上,但是用不好。儲備容易調(diào)用難。而復述教學,就是對讀寫兩種能力的銜接與過渡,是對詞語的調(diào)用、斟酌和創(chuàng)造。
2.復述中的記憶
識記是語文學習的手段途徑而絕不是目的。在考試作文中抄襲和套作是違規(guī)的,但在平時教學中,我們完全可以利用識記與模仿,把“抄襲(復述)”、“套作”當作提高表達能力的訓練方式。因此,復述教學之初,可以強調(diào)學生邊背誦邊復述,或先背誦后復述:一切為了對語言的敏銳感知。
3.復述的作用
復述教學可以一舉兩得,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提高了閱讀能力。閱讀,是復述的前提,復述是對文章進一步的理解。
四、對復述文段的講評
一查連貫性,語句之間的銜接連綴如何,關聯(lián)詞語、插入語是否得當,材料內(nèi)容安排是否合理。
二看用詞是否連貫、得體。
以下面的訓練為例,我們試做分析:
1.原文
盛夏之際,假如你行駛在美國的南方,你會看到一種奇特的綠色景觀。那是一種巴掌大的綠葉,層層疊疊、密密匝匝地籠蓋了一切,時而平鋪直敘,時而起伏高聳,伸展出數(shù)十數(shù)百英里去。不到冬天的枯葉季節(jié),你能夠看到的只是無邊無涯密不透風的綠葉遮蓋……(《一支藤的故事》,作者丁林)
2.復述
盛夏的時候,如果你在美國南方,你會看到一種奇特的景。密密匝匝,層層疊疊,一會兒平鋪,時而高低起伏,伸展到數(shù)百英里,不到隆冬季節(jié),只能看到無邊的綠葉遮蓋……
3.講評
復述文段的問題:
(1)描述對象把握不準:原文“你就休想見到大地的真面目”,意在強調(diào)藤葉的茂密繁盛,而復述文段“不能看到真面目”顯然沒有表達到位,有些籠統(tǒng)模糊。
(2)寫作角度不清楚:原文移步換景,描述了百十里藤景的變化,第二句的“行駛”是至關重要的詞語。
(3)修飾限定性的詞語缺乏或不恰當。
復述文段的優(yōu)點:
較原文,復述文段在某些地方替換了詞語,而且表意還是清楚的,如“盛夏的時候”、“時而高低起伏”、“不到隆冬季節(jié)”等。在復述訓練中,這種情況,要表揚、提倡,合理地變換詞語,可以提高語言斟酌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五、寫作訓練
緊跟復述訓練的寫作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它能趁熱打鐵,進一步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寫作訓練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就其目的,可以是針對詞語的,可以是針對修辭的,也可以是針對文章結構、表達技巧的。
在復述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在規(guī)范、連貫后再追求生動與創(chuàng)造,讓學生覺得語文也是一門內(nèi)容具體、學而能成的功課,才能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作者簡介:宋從信,湖北晉州第一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