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奧林匹克運動百年滄桑,奧林匹克運動這種身心和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特征始終貫穿奧運歷史,在不斷汲取世界多元文化的基礎上,更顯其博大精深、生機勃勃。奧林匹克運動已成為在當代社會中人們進行身體教育和精神教育的重要手段。
奧林匹克運動是以體育運動和四年一度的奧林匹克慶典為主要活動內(nèi)容,促進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道德全面發(fā)展,溝通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奧林匹克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社會運動。她的一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教育。教育是古代奧運會和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永恒不變的思想內(nèi)涵,是奧林匹克主義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顧拜旦從他恢復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開始,就以教育為主線。他認為,體育具有高度的教育價值,是人類追求完美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他看來,恢復奧林匹克運動的真正目的在于通過體育來進行教育。正如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其任職宣言中所表述的那樣:“奧林匹克運動獨有的力量在于她在一代代年輕人中間傳播一個夢想,奧林匹克冠軍對他們產(chǎn)生無窮的榜樣力量,參加奧運會的夢想把青年們引導到體育世界,而體育作為一個教育工具將使他們獲益良多,體育有利于他們身體和心靈的發(fā)育,體育教他們遵守規(guī)則、尊重對手,體育帶給他們社會經(jīng)驗和知識,體育還讓他們證明自己,并獲得快樂、驕傲和健康,國際奧委會的職責就是:讓這個夢想永存?!盵1]
2008年北京奧運會教育計劃的主題是“和諧、交流和發(fā)展”,重點是奧林匹克教育。北京奧運會將使奧林匹克精神在我國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現(xiàn),將是奧林匹克教育在中國普及的一次歷史性的偉大實踐。通過這一國際性的盛會,對加強中國青少年教育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圍繞2008年北京奧運會,從和諧社會、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國際視野和健康意識五個角度,闡述此項盛會的成功召開將會對中國青少年教育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
一、有利于中國青少年對和諧社會的理解
和諧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追求和諧又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傳統(tǒng)。奧林匹克運動的社會發(fā)展理念在和諧社會的目標實現(xiàn)上,有其獨特的意義。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奧林匹克運動在中國的發(fā)展,它在加深中國青少年對和諧社會的理解方面有重要作用。和諧社會的基礎是全面發(fā)展的人,奧林匹克主義的中心思想是人的身心和諧發(fā)展,使體育運動與文化和教育融為一體,通過體育文化形態(tài)親和人際關系,實現(xiàn)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標。奧林匹克運動崇尚公正性、正義性,和諧社會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社會,二者在價值追求和目標上是一致的。奧林匹克運動倡導通過體育運動建立一個美好的社會,從她的活動內(nèi)容到組織形式,從運行機制到具體管理等方面力圖做到廣泛適應。和諧社會需要健全的社會組織機制,完善社會管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展模式值得借鑒。奧林匹克運動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相輔相成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奧林匹克運動理念的支持;奧運會在中國的舉辦,也應該成為塑造和諧、促進青少年發(fā)展的人文舞臺。它將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不重視肢體訓練的傾向起到一定的修正作用,將使奧林匹克主義對身心關系的觀點日漸深入人心,將使更多的人追求身心既善且美的和諧思想。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我國在新世紀的一次重要機遇,是我國推動和實踐奧林匹克運動的一次質(zhì)的飛躍,對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將產(chǎn)生積極推動作用,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中國青少年的教育將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二、有利于中國青少年理想信念的樹立
奧林匹克教育是一項弘揚城市文明、樹立中國形象的世界性的教育計劃,它依靠奧運體育和奧林匹克教育相結合來改造青少年,實現(xiàn)中國的奧運理想。奧林匹克教育包括思想、理論、綱領、政策、組織等一系列、一整套綜合體系,主要包括奧運思想理論和實踐兩大部分內(nèi)容,對中國人民而言,是新鮮而又陌生的,對人的教育也是非常全面和深刻的[2]。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教育活動,使奧林匹克理想在更大范圍內(nèi)推廣。要想舉辦一屆具有綠色、人文和科技特點的奧運,我們應該把“新北京、新奧運”理念的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奧運理念的教育對于培養(yǎng)青少年的環(huán)保意識、弘揚人文精神和獻身科技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中國青少年不僅是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主力軍,而且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在北京奧運會前的實際行動則是確保“新北京、新奧運”理念得以實現(xiàn)的關鍵。全國各級學校全力普及奧林匹克知識、奧林匹克理想和奧林匹克精神,突出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的主題思想,積極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體育環(huán)保、體育人文和體育科技意識,同時,采取一系列措施,廣泛動員青少年學生以極大的熱情和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投入到環(huán)保宣傳、人文培訓和科技攻關的奧運事業(yè)中去,讓綠色走進生活、走進校園、走進社區(qū),讓高科技帶給2008年北京奧運會全新的感受。[3]通過奧運理念教育,引導人們特別是中國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三、有利于中國青少年對民族和時代精神的傳承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tǒng),是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主旋律的重要組成部分。愛國主義教育對國民積極價值觀的導向、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素質(zhì)、改善社會風氣,以及展現(xiàn)良好的精神風貌具有引導的作用。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牽動著全國各族人民的心,廣大青少年學生尤為關注。申奧成功更是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激發(fā)了國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在奧運旗幟下所形成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顯而易見的。
此外,我們也要與時俱進,抓住時代的特點,賦予優(yōu)良愛國主義以新的時代內(nèi)涵和意義。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注意著重抓住青少年對國家的“責任意識”教育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從而深化青少年對國家的“深厚感情”。在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過程中,廣大青少年在奧運的旗幟下,將以高度的愛國熱情積極參與其中,思想得到熏陶,道德得以升華,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把青少年的倫理道德素質(zhì)和價值觀念提升到一個新水平,并在與世界各地人們的友好交往中,促使青少年形成更加寬廣的胸懷,以一流的品質(zhì)和業(yè)績服務奧運,從而使青少年在思想上達到新境界,學習和工作上取得新實效。
四、有利于中國青少年對國際社會的認識
當今世界,全球化浪潮勢不可擋,國家之間、民族之間的交往日趨緊密,任何一個國家的生存和發(fā)展都受到國際環(huán)境的影響。奧林匹克運動是一項以體育運動為主,長期的、持續(xù)的國際社會運動。她為民族間、國家間實現(xiàn)相互了解、理解與合作,提供了適宜的機會和氛圍。奧運會是世界各國運動員的大聚會,目前國際奧委會大家庭有成員國200多個,參加300多個項目的角逐。它不僅是國際間規(guī)模宏大的運動競賽,也是包容不同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外交、科技等于一體的國際交往。來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運動員、教練員、體育官員、工作人員、參觀者、旅游者匯聚一堂。雅典奧運會約有45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初步預計,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將有6到10萬名志愿者參與各項服務工作。悉尼奧運會期間,旅游與奧運緊密結合,比以往任何一屆都做得更好。比賽期間共接待國外旅游者達50萬人次。還有世界各地的熱心觀眾,都圍繞著奧運會的申辦、籌辦和舉辦了解中國,推動中國走向世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需要良好的國際外部環(huán)境,良好的國際外部環(huán)境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努力,奧林匹克運動是有效途徑之一。
2008年北京奧運會向中外來賓傳遞著友誼,傳遞著中國文化。在國際舞臺,通過體育交流的形式,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認識世界,達到加強彼此交往、增進友誼、維護和平的目的,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中國青少年要充分利用這一盛會提高自己對世界的了解,用國際視野來觀察這個多彩的世界。
五、有利于中國青少年健康意識的形成
和諧社會的基礎是全面發(fā)展的人,奧林匹克主義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和諧發(fā)展。《奧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主義是將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種品質(zhì)均衡地結合起來,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種人生哲學。她將體育運動與文化和教育融為一體?!鳖櫚莸﹦?chuàng)立奧林匹克運動的真正目的就是以一種新的角度、新的方式去教育青少年,促進青少年身心理的和諧發(fā)展,使體育運動為人的和諧發(fā)展服務,從而為建立一個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
中國的奧林匹克教育已呈現(xiàn)喜人的景象。在中國,已有適合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和普通市民的各類奧林匹克知識讀本。有針對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不同層次的奧林匹克課程,培養(yǎng)專門從事奧林匹克研究的博士生和碩士生的教育體系已經(jīng)形成,中國學校的奧林匹克教育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北京,以社區(qū)為切入點的對廣大市民進行的奧林匹克教育也正在開展。2008年北京奧運會教育計劃的實施,將進一步推進奧林匹克理想的傳播,將使占世界人口1/5的中國人民更加理解和熱愛奧林匹克主義,將使奧林匹克理想以前所未有的規(guī)模得到普及,并將為中國和世界體育、為奧林匹克運動留下獨一無二的偉大遺產(chǎn)。
注釋:
[1]周立華.論奧林匹克教育的內(nèi)涵及其多元化發(fā)展[J].四川體育科學,2005(1).
[2]楊明,萬曉紅等.試論中國奧林匹克教育與人的社會化、國際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2).
[3]周立華.由2004年雅典奧林匹克教育計劃引發(fā)的思考——兼論2008年北京奧運會教育行動計劃的實施[J]. 湖北體育科技,2005(1).
?。ㄗ髡邌挝唬簴|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ㄘ熑尉庉嫞和跽芟龋?br/>
知識鏈接
2008北京奧運會教育計劃
2001年7月13日,北京贏得了2008年第29屆奧運會的舉辦權,中華民族的百年期盼終于在新世紀之初得以實現(xiàn)。如今,北京正在為2008年奧運會精心準備。為使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為為中國和世界體育留下的獨一無二的偉大遺產(chǎn),北京奧組委將在奧林匹克教育與傳播方面開展一系列活動。北京奧組委認為,教育是奧林匹克主義的核心內(nèi)容,奧林匹克運動對社會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的主要原因就是強調(diào)教育的價值,通過沒有任何歧視,具有奧林匹克精神——以友誼、團結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的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因此,我們將采取各種措施把體育運動與教育相結合,面向全中國和全世界傳播奧林匹克主義,推進奧林匹克理想。教育與傳播計劃將由以下部分組成。
廣泛傳播奧林匹克理想 通過各種媒體宣傳奧林匹克主義,在全國各電視臺設立奧林匹克專欄,拍攝、播放奧林匹克電視系列專題片,出版奧林匹克讀物,建立官方奧林匹克網(wǎng)站和虛擬奧林匹克博物館,使奧林匹克主義在13億中國人民心中生根開花。
在全國各級學校中普及奧林匹克教育 該計劃將把中國4億青少年作為教育的主要對象,從2005——2008年間,在全國大、中、小學中普遍開設奧林匹克講座,推薦由國際奧委會文化與教育委員會編寫的《奧林匹克教育課本》為教學內(nèi)容。同時,該計劃還把奧林匹克教育與我國學校體育必修課和學校的運動會結合起來,使億萬青少年在參與奧林匹克實踐中得到教益和快樂,使超越宗教、文化和國家差異的奧林匹克價值觀通過青少年的具體實踐融入他們的心靈,使青少年學生成為奧林匹克精神的實踐者和傳播者,并成為未來美好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
舉辦以“奧林匹克與人類文明”為主題的高層國際論壇,今后6年每年舉辦一次。邀請國際奧委會、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著名奧林匹克專家學者、奧林匹克優(yōu)秀選手來北京演講。論壇內(nèi)容將涉及奧林匹克運動與世界和平、奧林匹克運動與世界多元文化、奧林匹克運動與社會的關系、奧林匹克運動與現(xiàn)代體育、奧林匹克運動與人類未來等專題,在市民與學生中樹立奧林匹克運動在21世紀的崇高形象。
實施運動員教育計劃 在中國運動員中開展奧林匹克宗旨和基本原則的教育與討論,使奧林匹克主義所倡導的“增強體質(zhì)、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發(fā)展的生活哲學”和“在努力中尋求歡樂、發(fā)揮良好榜樣的教育價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則為基礎的生活方式”成為全體運動員的共識和行為準則。教育計劃還將用對人類理想的追求,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其他國家的尊重來凈化運動員的心靈,使他們成為奧林匹克精神的楷模。
舉辦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夏令營 自2005年起,每年舉辦一次為期10天的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夏令營,加強各國青少年的了解和友誼,使奧林匹克主義在更大范圍內(nèi)普及。
舉辦國際體育記者講習班 為使媒體更全面準確地傳播奧林匹克主義,自2005年起,每年舉辦一次國際體育記者講習班。
舉辦奧林匹克青年營 北京奧組委將組織奧林匹克青年營視作奧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動的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在奧林匹克的氛圍里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友好相聚。青年營擬組織來自世界各地的數(shù)百名營員,活動時間共3周,參加者為16~18周歲的男女青年。營員將參加奧林匹克火炬接力,觀看奧運會比賽,出席奧林匹克文化節(jié)活動,參觀游覽北京和上海、西安等城市,參加青年奧林匹克綠色行動。通過上述活動,將使來自不同國家、民族的青年歡聚一堂,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使他們加深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加深對中國和北京的了解。中國將設立國際青年營組織委員會,負責青年營的接待和組織活動。
——資料來源:張海峰.北京2008年奧運會教育計劃[J]. 中國學校體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