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日:“風(fēng)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然變色,日:“當共戮力王室,克復(fù)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注釋】①過江諸人:西晉末年戰(zhàn)亂不斷,中原人士相繼過江避難?!斑^江諸人”本指這些人,這里實際卻是指其中的朝廷大官、士族人士。②藉卉:坐在草地上。③王丞相:王導(dǎo),字茂弘,晉元帝即位后任丞相。④楚囚:楚國的囚犯。據(jù)《左傳·成公九年》載:一個楚囚彈琴時奏南方樂調(diào),表示不忘故舊。后來借指處境窘迫的人。
1,結(jié)合語境理解下面句子的含義。
(1)風(fēng)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
譯:
可至作楚囚相對!
譯:
2,請找出描寫周侯和王丞相神情的語句。
3短文描繪了怎樣的場景?具體表現(xiàn)了什么內(nèi)容?
4,士族們面對現(xiàn)實形成不同的態(tài)度,他們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呢?
5,文章刻畫人物形象在語言運用上有什么特點?
京房與漢元帝共論,因問帝:“幽、厲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狈吭唬骸爸恢叶沃涡?”曰:“亡國之君各賢其臣,豈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將恐今之視古,亦猶后之視今也?!?/p>
【注釋】①京房:字君明,漢元帝的侍從官。②幽、厲之君:“厲”指周厲王,是西周時代的君主,在位時暴虐無道,濫施殺伐,最終被國人流放?!坝摹敝钢苡耐酰菂柾醯膶O子,在位時寵幸妃子褒姒,沉迷酒色,后來外族入侵,他被殺死。兩人都是暴虐之君。
1,“幽、厲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京房提出這兩個問題的目的是什么?
2,京房勸諫很善于抓住時機,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這一點?
3,京房與諸葛亮的《出師表》在對君主勸諫的內(nèi)容上有何相似之處?
4,“亡國之君各賢其臣,豈知不忠而任之!”這句話道出了怎樣的問題?
5,“將恐今之視古,亦猶后之視今也”一句的意思是什么?其言外之意又是什么?
1,(1)這里的風(fēng)景和中原沒有什么禾同,只是山河不一樣了!(2)哪里至于像囚犯似的相對流淚呢!
2,周侯:“坐而嘆”“相視流淚”;王丞相:“愀然變色”。
3,通過描繪過江諸人在新亭飲宴的場景,生動而真實地反映了南渡的士族官僚們在國破家亡后的生活和情緒,以及士族面對現(xiàn)實而形成的不同態(tài)度。
4,一種是感傷頹廢,以周侯為代表;一種是慷慨陳詞,奮發(fā)圖強。表現(xiàn)了愛國思想,以王丞相為代表。
5,運用含蓄簡潔、精練傳神的筆墨,生動地刻畫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如周侯的庸懦頹廢,王丞相的剛毅奮發(fā),都只是通過一個動作和一句話來表現(xiàn)的。生動傳神,精練扼要。
1,引出議論的話題,為勸諫作準備。
2,論事時趁機提出問題,在漢元帝回答“豈知不忠而任之”時,抓住機會借幽、厲二君之亡來向漢元帝進諫。
3,希望君主要親近賢臣、疏遠小人。
4,亡國之君昏庸,不了解自己的大臣,容易用錯人。
5,句意:就怕我們今天看古人,也像后代的人看我們今天一樣啊。言外之意:暗示漢元帝的親信中有人專權(quán),可能會犯上作亂,導(dǎo)致亡國,提醒漢元帝不能成為幽、厲二君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