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煒
阿爾勒 他處的古羅馬
阿爾勒,位于法國南部羅納河畔的一座古城,歷史可以追溯到歐洲的古老的凱爾特民族。4000多年前,凱爾特人曾在這兒居住,后來被希臘統(tǒng)治。在古羅馬帝國凱撒大帝統(tǒng)治下,這里成為退休軍人的定居城市,繼而在基督教發(fā)展初期成為重要的宗教中心。甚至當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也在阿爾勒設有自己的寢宮,幾次在這里停留。可以說,是古羅馬人塑造了阿爾勒。所以,今天阿爾勒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古羅馬文化留下的痕跡。
其中最為有名的,是這座公元前46年建于阿爾勒城最高處的雙層拱廊競技場。雖然規(guī)模上并不如著名的羅馬競技場,但也可以視為當時羅馬政治、文化、藝術水平所達到的頂峰之作,并且在1981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曾經(jīng),在這座長軸為136米、短軸達107米、可容納2.5萬名觀眾的圓形競技場里,上演過無數(shù)場人獸大戰(zhàn)和角斗士之間的生死搏斗。而在后來戰(zhàn)爭頻繁的中世紀,這座競技場又一度成為阿爾勒人的天然城堡,人們在競技場內(nèi)建起了一座小型的村落,借助著競技場的高墻堅壁和地形上的優(yōu)勢,抵御著外來的進攻。
爬上競技場高聳的塔樓,放眼望去,一邊是寧靜安詳?shù)陌柪招℃?zhèn)。那里有昔日梵高生命中最后一段時光和他300多幅作品的絢爛色彩,有今天歐洲最頂尖的阿爾勒攝影節(jié),還有無數(shù)慕名而來的游客。另一邊,是空蕩蕩的競技場,四周鋼架搭起的觀眾席和那些保留了2000年的石拱廊。風吹過的時候,似乎還會從那些斑駁的石頭里隱隱地聽見當年觀眾們的助威聲、野獸們的吼叫、斗士們的吶喊,還有混雜著兩萬人的無法分辨的巨大歡呼。
這里是一個帝國和文明的見證。只是最終,贏,都變做了土;輸,也都變做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