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孔壇
德化縣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脈,擁有豐富的森林、水力資源和優(yōu)質的高嶺土,為瓷器生產創(chuàng)造十分有利的條件。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印紋陶的制作,考古采集到的印紋陶片,證實了德化縣陶瓷生產的起源。至唐末五代中原先民大批南遷,帶來了中原地區(qū)先進的制陶技術,宋元時期德化瓷業(yè)已初具規(guī)模,德化瓷暢銷國外,成為當時的“海上絲綢之路”最主要的貿易品之一。這時期德化窯的青白瓷、白瓷在國內外市場上以物美價廉得到世人的贊譽。元代釉下醬彩的出現為明代釉下青花的產生奠定了基礎,明代是德化窯陶瓷生產的又一個高峰期。明代德化“象牙白”“豬油白”瓷的問世,其胎體滑潤致密,潔白如玉,叩擊如磬,光澤閃亮,其釉色純凈,釉面晶瑩光亮;乳白似象牙,如凝脂凍玉,美不勝收,代表了當時白瓷生產的最高水平。在世界市場上引起了轟動,特別是以何朝宗為代表的“象牙白”瓷把德化白瓷推向了古代白瓷生產的鼎盛時期。到了明代中晚期由于受景德鎮(zhèn)民窯青花瓷生產工藝的影響,德化民間陶瓷匠師們開始研究、試燒青花瓷器。
清代以后,青花瓷器代替了白釉瓷器,成為德化窯生產的主流,窯址遍布全縣各地,是德化青花瓷生產全盛時期。德化窯青花瓷以其裝飾圖案題材取材豐富、構圖簡潔舒展、筆法灑脫豪放、畫風樸實大方而獨具藝術魅力,備受國內外收藏家的青睞。
明末清初德化青花工藝漸臻成熟,德化窯白釉瓷退居次位,而青花瓷卻躍居主導地位,青花瓷得到了迅猛的發(fā)展,其制作的裝飾具有鮮明的地方風格和藝術特色,在我國陶瓷發(fā)展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尤其是康雍乾三朝,是德化青花瓷最為繁榮的時期,德化大量燒造青花瓷。經文物普查,全縣共發(fā)現青花窯址130余處,占德化窯址的五分之四,成為制瓷業(yè)的主流。德化青花瓷器,瓷土淘煉精細,胎體滑潤致密,胎釉結合緊密,釉面呈青白色或純白色,鈷料采用本地產品或輸入江浙料配套,上乘的呈色或濃重鮮艷或淡雅明麗。由于鈷料中含鐵成分較高的緣故,聚釉厚處往往發(fā)生崩裂縮釉的鐵銹紋痕,俗稱“蚯蚓走泥紋”呈現于圖畫之中,成為山石的裂隙、樹木的皮裂或人物服飾的皺褶,紋理自然,妙趣天成,別具風格,成為德化青花瓷區(qū)別于景德鎮(zhèn)青花瓷的典型特征之一。
德化青花瓷器型主要有:撇口碗、侈口深腹碗、斂口深腹碗、弧腹大盤、折腹盤、茶盤、杯、碟、鳳尾尊、花觚、三足爐、筒式爐、折沿鼓腹三足爐、蓋缸、直口深腹罐、梅瓶、棒槌式瓶、水盂、硯臺等。制作一般較為工整,造型渾圓古樸。紋飾繁多,主題圖案有遠山近水、人物、動物、植物、佛教圖案文字等。紋樣不受官方意識的束縛,取材豐富多彩,富于變化,以自然飄逸、瀟灑又清雅洗練見長,筆墨自由豪放,獨具民間藝術之韻味。
清德化青花瓷的青花用料多取江浙青料,也有本地產的金門青料,或混合料,其青花呈色鮮明,富有層次變化,德化青花瓷在工藝上受景德鎮(zhèn)窯的影響,但又具有自身的特點,它不像景德鎮(zhèn)康熙時青花料分五色,色澤鮮麗,德化青花的發(fā)色往往灰淡。青花發(fā)色常有暈散現象,呈色不一致,鮮亮的較少,大多發(fā)色灰藍,有的暗淡,這可能是使用含鈷的石墨作青料的緣故。清初后,德化開始從外地進口青料,改變專用本地鈷料的狀況。構圖簡潔舒展,筆法自由奔放,畫面單純樸實,粗獷大方。造型自然不笨重。施釉采用全器滿釉,足緣刮釉;澀圈削足;底足露胎,內外全釉等。
德化青花瓷的胎釉特點因時期不同而有所區(qū)別:在青花發(fā)展初期,胎體比較厚,圈足普遍矮淺,其胎色潔白,胎質細膩,堅硬,多在白釉瓷器上書寫青花銘文或用青料稍作點綴,其青花色澤比較淺淡,一般呈藍中泛青灰或晦暗的藍色。進入成熟繁榮期后,德化青花瓷的胎釉結合很堅密,瓷胎淘煉精致,胎質細膩,胎色潔白,承襲了明代白瓷的特點,釉質比較肥厚瑩潤,釉色或呈乳白色或微泛青或閃灰,清代德化青花瓷的裝飾技法有手繪、模印及手繪和模印相結合三種。手繪法的特點是隨心施繪,靈活多變,生動自然,青花色澤濃淡適中,紋飾生動活潑,層次分明。模印法是把裝飾紋樣刻成印模,而后在模上涂以青花顏料,進而在器物的坯體上施印而成。模印一般較工整,只適宜用于一些較簡單的紋樣。模印與手繪相結合法是在盤碗內外壁模印紋飾,而在器內底則手繪紋飾或在花蕊部位書寫組合“福壽”等字樣,紋飾既工整又秀雅,很有特色。
德化窯青花瓷的構圖布局,善于通過筆墨意境有機結合,構成協調統(tǒng)一、完美的整體。如瓶罐等琢器的紋樣布局,為表現其挺拔的氣勢,多于器物的胸腹施繪,與主體高大的器形相配合。盤碗等圓器的紋樣布局,則據器形圓平的特點,紋飾多配置在器內中心,施繪團菊、團荷、團牡丹等圓形花卉紋飾。大器外壁則繪以縱橫勾連纏枝紋,以團花充填其間,構成圓的中心畫面。即使繪花果圖,也在畫面周圍加繪幾道弦紋,使畫面更為完美集中。有些盤碗,則在其內壁或外壁模印二至四層不等的變體壽字紋,在內底中心繪團形壽字。
德化窯清代青花瓷,題材源于生活,構圖簡潔舒展、筆法豪放,瓷質瑩潤,白地青花色澤典雅。紋飾運筆婉轉自如,充滿生機。青花題材豐富,有人物、自然景物、動物圖案、植物圖案;具體來說人物類中有高仕圖,李白醉酒,題“志在書中”、“晨興半炷香”文字的書齋攻讀;植物類中有佛手、牽?;ā⑹?、花籃、牡丹等;動物紋有蟒龍紋(不只裝飾在器內,而且延伸到外壁),還有城樓紋等,都是令人感到親切的德化窯青花瓷器的典型裝飾題材。
值得一提的是,德化窯在裝飾上注意青花紋樣與白地之間的青白對比。德化窯產品質地潔白,以白見長。瓷工們在設計時注意使這一質地的特點得到充分的表露。因而以白底青花的數量居多。同時青花大都質樸洗練,保留較大的白地空間,顯示了白瓷魅力,這一點在福建青花瓷中非常突出?!?/p>
編輯:陳暢鳴charmingch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