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小飛
夜半耳鳴求醫(yī)兩年無果
45歲的岳芝蘭是山東陽信縣人,10年前低頭彎腰時會偶爾感到耳朵“吱”一聲響。當時她和家人都以為是“上火”造成的,就沒在意。直到2006年9月份,岳芝蘭的丈夫王保旭在晚上睡覺時總能聽到“吱吱”的聲音。剛開始他還以為是老鼠的聲音,后來又懷疑是漏電的聲音,他四處尋找聲音的來源,最終發(fā)現(xiàn)這“吱吱”聲竟然是從老婆的左耳傳出來的。
聲音從自己的耳朵發(fā)出來,岳芝蘭當然清楚。因為耳鳴,岳芝蘭每晚都難以入睡,白天上班則無精打采。但她沒有想到的是,自己耳朵發(fā)出的聲音,別人也能聽到。
第二天,他們到當地醫(yī)院檢查。醫(yī)生也不清楚原因,先讓她輸液觀察一段時間,并開了催眠藥物幫助入睡??墒窃乐ヌm的耳鳴聲越來越大,時高時低,而且與心臟或血管脈搏跳動同步。他們決定求診北京的醫(yī)院。經過北京多家醫(yī)院檢查后,仍然沒有找到引起耳鳴的原因,且所有的檢查結果都顯示正常。
影像檢查異常血管顯現(xiàn)
2006年10月5日,岳芝蘭和愛人第三次來到北京。他們到了同仁醫(yī)院,耳科主任、專家龔樹生仔細查看了岳芝蘭的情況。經行顳骨螺旋CT、核磁共振檢查,和放射科王振常主任、鮮軍舫副主任共同會診后,在岳芝蘭的顳骨CT片子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細微的異常,認為耳鳴系顳骨內存在異常血管所致,建議患者住院檢查。
岳芝蘭的顳骨CT片顯示,左側乳突蜂房后上臨近乙狀竇處可見軟組織影。龔主任望著這個“軟組織影”對岳芝蘭說:“如果這個軟組織影是引起耳鳴的血管,你的病就有救了?!?/p>
不久后,在全麻下龔主任為岳芝蘭實施左耳乳突開放+畸形血管壓閉術。術后幾天,岳芝蘭的身體狀況逐漸穩(wěn)定,伴隨她多年的耳鳴聲終于消失。至此,龔主任的診斷得到了證明,岳芝蘭顱內的異常血管確實就是造成她耳鳴的責任血管。
科學論證解開耳鳴之謎
2008年12月1日,岳芝蘭再次來到北京同仁醫(yī)院進行復查,結果一切正常。根據以往的病史,患者顳骨與顱內相通的異常血管很有可能是先天性的異常血管,從而造成搏動性耳鳴出現(xiàn)。
龔樹生主任解釋說:耳鳴為無相應的外界聲源或電刺激,而主觀上在耳內或顱內有聲音感覺。據相關文獻報道,耳鳴的發(fā)生率為3%-30%。隨著年齡的增長,耳鳴的發(fā)生率升高,高發(fā)年齡在40-60歲。但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加大,耳鳴也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所謂搏動性耳鳴是耳鳴的一種,是一種有節(jié)律的耳鳴,由頭頸部的血管或肌肉產生,并通過骨骼、血管和血流傳導到耳蝸而感知。搏動性耳鳴可分為血管性和非血管性兩大類,血管性搏動性耳鳴較多見,其耳鳴節(jié)律與患者自身的心跳節(jié)律一致,主要由血管的解剖變異或血管的其他病變引起的管徑狹窄、血流加速和心理紊亂所致;非血管性搏動性耳鳴與頭部的肌肉痙攣有關,這種耳鳴節(jié)律與心跳節(jié)律不一致。搏動性耳鳴大多為主觀性,有些為他覺性。大多數患者是單側發(fā)病,女性較男性多發(fā)。岳芝蘭就是因為硬腦膜與乙狀竇之間存在穿越乳突氣房的畸形血管,引起如同心臟跳動或血管搏動樣耳鳴聲,不僅患者本人可以聽到,旁人靠近其耳部甚至頭部也可聽到耳鳴聲。
據《健康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