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路
硯以洮河石制成,色藍綠而有黑色斑點,作葉形。正面前端浮雕海水玄武紋,背部凸起葉筋。右下葉筋間行書鐫銘曰:“崇禎壬午為石齋丈人銘。道鄰史可法”。下鐫橄欖形小印“可法”二字。
史可法(1602-1645年),字憲之,一字道鄰,大興籍,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崇禎元年進士,授西安府推官,歷戶部員外郎、郎中,十年擢左僉都御史,巡撫安慶、廬州、太平、池州及河南、江西、湖廣等地,后總督漕運,拜南京兵部尚書。南明弘光朝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督師揚州,清順治二年城破被俘,多鐸勸降不從,英勇就義,葬衣冠于梅花嶺。其后清兵屠揚州十天,史稱“揚州十日”。工行書,氣勢嚴正,似其為人。后人稱為史閣部,清代追謚忠正,有《史忠正集》。
黃道周(1585-1646年),字幼玄,一字螭若,號石齋,福建漳州人。天啟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九年擢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讀學士,充經(jīng)筵日講官。性嚴冷方剛,不偕俗流。以犯顏諫爭,多次被貶。十五年復(fù)原職,乞病返漳浦,建明誠書院。弘光朝晉禮部尚書,唐王朱聿鍵即位于福州,改元隆武,晉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組織抗清于婺源被執(zhí)不降,清順治三年就義于金陵。賜謚忠烈,贈文明伯。清乾隆時追謚忠端,道光朝旨準從祀孔廟。工詩、書、畫,自成一家。學貫古今,尤以文章風節(jié)高天下。一生潛心學問,精天文、歷數(shù)。徐霞客稱其為“字畫為館閣第一,文章為國朝第一,人品為海內(nèi)第一?!庇小兑紫笳x》、《孝經(jīng)集解》、《洪范明文》、《春秋撰》、《續(xù)離騷》、《石齋集》、《駢枝別集》等。
崇禎壬午為崇禎十五年。時史、黃同朝為官。黃道周適官復(fù)原職,且長史可法十七歲,故稱丈人。后三年史可法就義于揚州,后四年黃道周就義于金陵。史可法墨跡流傳不多,故宮博物院存其行草書信札數(shù)通,乃守揚州時家書,據(jù)劉九庵先生考證,其書法頗具雋秀之姿,與此硯銘刻秀雅風格正通。此硯傳出土河北深縣,邊緣殘損為葬俗所致,具明末風格,純樸敦厚,古拙深奧,為名家名品,聯(lián)系著兩位民族英雄,殊可寶重。
(作者系職業(yè)畫家、作家、文物鑒賞家。曾任《中國文房四寶》常務(wù)副主編,著有《雕蟲小記》、《明清瓷萃》、《古玉菁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