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菊
蘇教版教材在習作訓練之前一般都安排了一個習作例文,目的是讓剛剛踏入習作之門的孩子有所借鑒、啟發(fā)。例文在素材選擇、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等方面提供一個范例,幫助孩子打開思路,激起興趣,暗示孩子習作可以這樣寫。但是,我們許多老師在習作教學中沒有很好地利用它,要么視而不見,一帶而過;要么生搬硬套,造成學生的作文或千篇一律,或面目全非。那么如何適度的運用好習作例文,讓它為習作服務呢?現(xiàn)以《“護蛋”》為例來談談習作例文的教學。
《“護蛋”》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里一篇關于體驗的習作例文,寫的是小作者一次保護雞蛋的經(jīng)歷和感受。文章寫得情趣盎然,很有真情實感。
一、賞析——拓展思路遣詞造句
1、賞選材
師:請同學們將例文自讀兩遍,說說例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寫得怎么樣?
生:寫了小作者保護雞蛋的經(jīng)歷,寫得很有趣。
師:習作就要寫真事,抒真情。真事從哪里來?從生活中來,從自己的親身體驗中來。為什么要讓大家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就是要培養(yǎng)大家觀察生活、搜集素材的能力。小作者能夠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寫得趣味橫生,是因為他真實地經(jīng)歷了這件事。所以我們在選擇素材時要真實,素材無大小,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想想生活中有哪些難忘的經(jīng)歷,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生1:那晚,爸媽有事出去了,很晚才回來,我一個人在家很害怕。
生2:那天,媽媽讓我當了一天家。
生3:“六一”節(jié)那天我表演了一個節(jié)目。
生4:星期天,我當了一次小老師,可過癮了。
先從整體上感知例文就是為了給學生帶來啟發(fā),拓展習作思路。習作前,學生的素材積累猶如一座豐富的寶藏,我們需要一把鑰匙巧妙地開啟它,而欣賞優(yōu)秀例文無疑起到了“鑰匙”的作用,讓學生明白了寫什么,解決了“無米下鍋”的問題。
2、賞語言
師:請大家說說讀了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
生:我讀著讀著都忍不住笑了。
師:為什么會笑啊?
生:他說自己都快成“小母雞”了。
生:他把“護蛋”時的樣子寫得很有趣,仿佛就在我眼前。
師:你看,小作者多會運用自己的語言啊!把同學們下課時的擁擠說成是“危險區(qū)”,把同學們的圍觀說成是“包圍圈”,把小心護蛋的自己說成是“小母雞”等等。這些詼諧幽默的語言使文章讀起來別有情趣,讓我們在緊張這只雞蛋命運的同時,又得到了一些放松,著實吊足了人的胃口。我們要借鑒小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在錘煉語言上下工夫。
引導學生欣賞例文中小作者的語言,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語言、遣詞造句的能力。杜甫曾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本褪且覀冊趯懽鲿r要反復斟酌用詞。要能根據(jù)文章的風格恰當運用語言來給文章潤色。小作者在這篇文章中的語言是值得借鑒、學習的,把一次緊張、驚險的“護蛋”過程寫得充滿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二、模仿——謀篇表達
師:讀過后,你的感覺很有趣,小作者的感受也是這樣嗎?
生:不是,他很緊張,很小心的。
師:噢,文章里有“緊張”這個詞嗎?如果沒有,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生:文章中沒有寫,我是從這幾件事中讀出來的:一是給雞蛋裹上四層“保護層”;二是下課了,他坐在座位上當“小母雞”;三是不敢圍觀打碎的雞蛋,繼續(xù)做“小母雞”。
師:你看,小作者通篇沒有將自己緊張、小心翼翼的感受直接寫出來,而是通過幾件事來表達,這就是用事實說話,“事實勝于雄辯”。在寫作中,要學會圍繞觀點選擇事例表達,這樣文章有理有據(jù),更有說服力。這幾件事小作者選取得很典型,先寫在家里小心地裹上四層,再寫到學校做“小母雞”,安排合理,言之有序,這是我們應該模仿的。剛才,同學們都說了難忘的事,老師很感興趣,我想知道你們在這件事中的感受如何。
生1:我只做了半天的老師就感覺很辛苦。
生2:當家也不容易,爸媽很辛苦。
生3:第一次登臺演出,感覺太緊張了。
師:嗯,同學們的感受很深啊!我看你們個個情緒高漲,想告訴我經(jīng)過,別急,先認真地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想想哪個先說哪個后說,該用哪些事例來表達這種感受,可以模仿小作者的寫法。
生思考后交流。
生1:星期天,我和鄰居家的小朋友們在一起玩上課的游戲。我做老師,小朋友們做學生。第一節(jié)課是語文,“我們來學‘a(chǎn)、o、e”,我嚴肅地說。你瞧,我的“學生們”個個還挺認真,坐得筆直筆直的,兩眼直直地看著我。我心里暗自高興,清了清嗓音,繼續(xù)說:“跟老師一起讀。”這時,我看到小新在那里玩小汽車,“小新,把你的小汽車交上來?!蔽覈绤柕卣f。小新裝作沒聽見,還繼續(xù)玩?!斑@不是藐視我老師的權威嗎!”我想著,一個箭步?jīng)_過去把小車奪了過來。小新看汽車被奪走了,就急得在地上打滾。這可把課堂紀律給擾亂了,有的孩子大叫我要小便,有的孩子說我要喝水……任憑我把講桌捶得“砰砰”響,他們也不安靜,我只好舉手投降,宣布:“休息十分鐘再上課。”
第二節(jié)上數(shù)學課。上課前,我沒收了他們的玩具,并且約法三章:誰要是不聽話,先吃一頓“棍子炒肉”,再站墻根。嘿!這招還挺管用,上課五分鐘了,還沒人搗亂?!昂茫旅嫱瑢W們知道5加2等于幾了嗎?現(xiàn)在老師把答案擦掉,請同學們在作業(yè)本上寫出答案?!蔽腋杏X良好地說。因為這道題我已講了十遍,應該不會有人不會做了吧!結果五個孩子竟然有三個沒寫對答案。我剛想發(fā)火,一想到我們老師對我們的態(tài)度,那真是“講你千遍也不厭倦”,我又打起精神講了一遍,還有人沒寫對。我真的快崩潰了!兩節(jié)課下來,我筋疲力盡了,當老師真不容易啊!
師:模仿例文說得真好,語言風趣,很有順序,很好地表達了當老師的辛苦。
除此之外,我還引導學生分析了文章的結構。文章首尾呼應,開頭寫感覺“護蛋”好笑,末尾擔心雞蛋的命運,在對比中道出了“護蛋”的艱辛。結構完整,欲揚先抑,這是謀篇的一個特點,值得模仿。
朱熹曾說:“古人作文作詩都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繪畫、書法皆從臨摹開始,而后自成一家,習作也不例外。模仿的最終目的是要獨立創(chuàng)作。新課標強調(diào),習作要表達真情實感。具有真情實感對于學生來說不是難事,關鍵在如何表達上。如何將自己的感受訴諸于筆端,這就要訓練,就要引導學生從名家名篇、優(yōu)秀例文中模仿作者的取材立意、布局謀篇、表達方法等等。尤其在中年級習作的起步階段,模仿尤為重要。所以當我們看到有的學生寫出來的作文與例文雷同,缺少創(chuàng)新,也不要否定,模仿成功了也是習作的成功。因為模仿是習作的必經(jīng)階段,特別是對能力偏下的學生而言,模仿就是行走在習作路上的拐杖,對這些孩子不要苛求。
三、創(chuàng)新——自由遷移
師:同學們,寫作模仿別人的可以,像魏圣亞同學說的“當一天老師”就是模仿例文的語言、結構,很成功!但老師更鼓勵創(chuàng)新。像剛才我們由小作者“護蛋”想到自己的一次登臺、當家、做一回盲人等等,這都是創(chuàng)新。我想我們班能夠創(chuàng)新的孩子更多。
生1:老師,我的開頭像這樣寫:童年的趣事就像大海邊的貝殼,五彩斑斕,其中有這樣一枚貝殼一直珍藏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它告訴我要勇敢要堅強,今天我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師:太美了!你知道這種開頭方式在寫作上叫什么嗎?叫“倒敘”,有新意!
生2:老師,我覺得我這篇作文用一件事就能充分表達我的感受。
師:可以啊,這就是創(chuàng)新嘛,說來聽聽。
這里談到創(chuàng)新,與上文的“模仿”并不柑悖。模仿側重于表達的形式,創(chuàng)新側重于內(nèi)容上的自然與真實,對優(yōu)等生來說創(chuàng)新也是表達形式的靈活運用,創(chuàng)新是在模仿上的自由遷移。當學生具有了創(chuàng)新的能力,我們就會看到個性不一、不同風格的文章猶如朵朵形態(tài)各異、爭奇斗艷的鮮花盛開在習作的百花園中。從交上來的作文看,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有所創(chuàng)新,表現(xiàn)在選擇素材上,如“第一次包餃子…‘小鬼當家”“走夜路”等等。在謀篇布局上,運用倒敘、插敘、首尾呼應等。在表達上,靈活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文章感染力;運用舉事例增強文章的說服力;細膩刻畫人物動作、心理來凸顯人物形象,充滿童趣,很有真情實感。這些寫作技巧,就是學生在不斷賞析模仿中達到了靈活運用,實現(xiàn)了從模仿到獨立創(chuàng)作的自由遷移。
綜上所述,例文是對本次習作訓練的鋪墊與引領,是實現(xiàn)習作訓練有效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與策略。作為語文教師要合理、適度、用好、用活例文,把例文的賞析、模仿、創(chuàng)新與習作教學有機結合,讓例文更好地為習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