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璞璞
一、引言
在日常教學中,本人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盡管已經(jīng)學了很多年的英語,但無論是聽說,還是寫作,他們的表現(xiàn)并不好。我認為中西思維差異對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困難具有重要影響,因此要多鼓勵學生進行英語思維。但是,中文和英文是兩種具有巨大差異性的語言。從直觀上看,漢語是方塊字,英語是拉丁字母;從語言學角度看,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英語屬于印歐語系。學生有時很難理解復雜的英語語法和句法。久而久之,他們便失去了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是一個相互影響的過程,因此要想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充分考慮這一因素,盡量減少學生出現(xiàn)母語負遷移的現(xiàn)象。
二、中西思維差異對學生語言學習的影響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中國人喜歡以情感人,而西方人追求精確,喜歡以理服人,所以思維差異體現(xiàn)在語言上便是漢語重“意合”,英語重“形合”。無論是詞,還是句都存在這種差異,因而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各種困難。
(一)中西思維差異對詞語學習的影響
記單詞是學生英語學習的一大難題。中英文詞形的截然不同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記憶負擔。語言學家把漢語劃分為“分析型”語言,英語劃分為“綜合型”語言。漢語沒有形態(tài)變化,通常是通過詞的疊加來清楚地表達某個意思。而英語通過附加成分(前綴、后綴)或詞根的語音變化來改變詞義,因此英語中代詞的性、數(shù)、格,以及動詞的時態(tài)、語態(tài)等,變化很多,學生們對此經(jīng)常是一籌莫展。這是由于中式思維形象、直觀,對于這些變化,漢語要么是空缺,要么是忽略,所以使學生學起來很困難。例如:
(1)He is a teacher.
(2)He was a teacher.
(3)He has been a teacher since graduation.
(4)He will be a teacher after graduation.
在以上四句英文中,謂語動詞均為to be,但表示的卻分別是現(xiàn)在、過去、完成、將來四個不同時態(tài),句中并沒有出現(xiàn)表示相關時間范疇的詞,而是靠動詞本身的形態(tài)變化加助動詞來實現(xiàn)。因此,學生必須要先進行中英思維轉換。才能理解這四個句子的差別。
(1)他是老師。
(2)他過去是老師。
(3)他畢業(yè)后一直任教。
(4)畢業(yè)后他將成為老師。
此外,由于西方人注重邏輯,所以中心詞與修飾詞的位置較為固定,特別是多個形容詞修飾同一個名詞時,不同詞義的形容詞的先后順序是不變的。相反,中文要顯得松散很多,所以學生需要記住以下口訣,幫助記憶英語形容詞的順序。限定描繪大長高,形狀年齡和新老;顏色國籍跟材料,作用類別往后靠。例如:
two young and pretty Beijing girls with slender figure
(二)中西思維差異對句法學習的影響
句子是意義的基本單位,而語言作為思維的主要載體,中英文句法結構的不同充分地體現(xiàn)中西思維的差異。
1.漢語重意合,英語中形合
教師在為學生介紹漢英差異時,經(jīng)常會說“漢語重意合,英語重形合”。但什么是意合,什么是形合,學生經(jīng)常弄不清楚。所以教師要向學生解釋兩者的涵義和區(qū)別。意合和形合的出現(xiàn)是由于中國人偏重形象思維,而西方人偏重邏輯思維。意合和形合是語言表現(xiàn)法。意合是指借助詞語或句子所含意義的邏輯聯(lián)系實現(xiàn)連接,注重意義上的連貫;形合是指借助語言形式手段(關系詞)實現(xiàn)詞語或句子的連接,形合注重語言形式上的接應。例如:
Before them lay miles and miles of beautiful plain with lotsOf wild animals among the grass.
他們眼前是一片綿延數(shù)英里的美麗草原,綠草茵茵,野生動物出沒其間。
2.漢語重主題,英語重主語
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經(jīng)常會借助母語一漢語的幫助,他們都知道“主—謂”結構,但他們卻不清楚兩者在本質上是不同的。中式思維往往以“人”為中心,形成了以人為中心來思考事物的思維模式,而西方的思維注重客觀事物對人的作用和影響,因此對主體與客體有著嚴格的區(qū)分。表現(xiàn)在語言上,漢語常用人稱作主語,當人稱不言自明時,就使用泛指人稱或省略主語的無主句,所以這種主謂結構其實是“話題一說明”的關系結構框架;而英語物稱傾向比較普遍,常使用不主動發(fā)出動作的詞或無生命名詞充當主語,主語在句子中占有重要地位,起支配作用。
例如:If you are not satisfied, you can get a refund.不滿意就退貨。
3.漢語重心在后,英語重心在前
句子的重心對于學生把握句子意義具有重要作用,學生要先找出句子重心,然后分析句子成分,最后理解句子意思。中式“由多歸一”的思維方式影響漢語將句子語義重心放在句末,論述問題常由具體的現(xiàn)象談起,最后點題給出結論以示強調,即先講事實、原因,后講態(tài)度、結果;而西方“由一到多”的思維方式使得英語將句子語義重心放在句首,習慣把重要信息首先提出,然后再給事實、原因加以分析說明,即先講態(tài)度、觀點、結論,后敘述原因、條件、事實等。
例如:The volumn of given weight of gas varies directly asthe absolute temperature, provided that the pressure does notchange.
壓力不變,一定重量的氣體的體積就與絕對溫度成正比。
4.漢語句子呈線形,英語句子呈樹形
英語句子的層疊結構經(jīng)常讓學生很苦惱,不知如何劃分句子成分,無法確定從句的類型。他們說的或寫的英文句子結構散漫,邏輯混亂,這顯然是受母語的影響。中式思維模式呈間接的。即把大量的筆墨用在鋪墊和陳述上。最后才擺出自己的觀點;而西方的思維模式是直接的,英語的分句或從句都必須與主句緊密相關,要保持意義的連貫性。所以。漢語句子呈線形,沒有明顯的主句從句之分。個分句往往呈并列形式彼此相連;英語句子呈樹形,總有一個主句作為主干,次要部分作為支干掛在主干上,句子后部可以增加許多從句起限制或修飾作用。所以,漢語是前開放,后封閉,而英語則相反。例如:a.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我們黨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代表大會,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為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而奮斗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
b. This is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三、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
(一)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應該采取深入淺出的辦法。首先要樹立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因為漢語與英語代表的是兩個風格迥異的文化,學生對異域文化的興趣要遠高于枯燥的語法或語言學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教授學生語言知識,還應該穿插一些英美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信息,讓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能夠進行理性的思考。然后通過對學生展示英美國家的社會風貌,加深其對英語語言現(xiàn)象的理解和感悟,再進行中西方思維對比,這時學生能更容易領會兩者的區(qū)別。最后以句子為單位進行英漢語言對比,這種比較直觀、明了,并要求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真正掌握兩者語言的差異。在英語聽說、寫作中避免出現(xiàn)中式英語,從而大大提高英語使用的準確性。
(二)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感
作為教師,我們經(jīng)??梢钥吹接行W生可以憑感覺做對英語習題,可要其說明解題方法時,他可能答不上來。這是為什么呢?其實,是因為這些學生具有英語語感。盡管他們沒有掌握高深的語法知識,但他們卻真正掌握了英語。由此可見,學習語言,語感非常重要。但語感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事物。是一種復雜的、多層次的語言心理現(xiàn)象。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首先要求學生接觸大量的英語語言資料,需注意的是,這些語言資料應有代表性,而不是盲目的、不加挑選的。只有學生掌握了大量的英語語言素材。才有可能產(chǎn)生對英語的感性反應,能夠不經(jīng)思考地說出或寫出正確、地道的英語句子。這比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英語語法要有效的多,因為語法是高度概括的知識,是抽象的,學生有時很難理解,無法理解就更談不上運用了。所以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在他們在潛移默化中運用英語思維。
(三)培養(yǎng)學生語篇知識能力
現(xiàn)在的英語教學越來越重視語篇的作用,這源于人們的日常交際需求。人們在交際過程中經(jīng)常要表達較為復雜的思想。三言兩語并不能實現(xiàn)交際目的,而是需要多個句子,甚至是整個篇章。通過加強學生的語篇知識能力,可以讓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原文所傳達的意圖,從而提高他們相應的英語能力,例如: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翻譯能力等。同時,應充分發(fā)揮正遷移的作用,從而使語篇可以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盡量減少負遷移的影響,排除漢語思維對英語學習的影響,使學生能夠將英語運用自如,真正實現(xiàn)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目標。
四、結語
總之,英語思維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將英語思維培養(yǎng)納入課堂教學中。建立一種英語教學的思維促進模式。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運用英語思維,促進其英語語言能力。而且,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和語言應用能力的增強也促使學生的英語思維越來越靈活、越來越全面,最終達到英語學習與英語思維共同進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