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光 王艷梭
晉察冀這一舉世聞名的抗日模范根據地,有一位太行女性與它同輝,這就是聞名全國的“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人們懷念她,因為她在人民戰(zhàn)爭的風煙歲月,英勇無畏,用自己全身心的愛,救護了為民族奮斗的人民子弟兵;她又在和平建設的幾十年間,用自己全身心的愛,愛著人民,愛著集體,愛著國家。她是平凡的,卻又是偉大的;她是樸實的,卻又是崇高的。她以充滿母性和仁慈的光輝一生,贏得了所有人的熱愛與尊重。
戎冠秀是河北省平山縣下盤松人。1896年出生于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她參加了抗日婦救會,走上了革命道路。1938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擔任了村里的抗日婦救會會長、傷員運轉站站長。她帶領下盤松村的婦女們,積極擁軍支前。1943年反掃蕩期間,她對過往部隊多方關心,解決困難,保證部隊順利執(zhí)行任務。她曾多次冒著生命危險救護傷員,在她的精心救護下,那些身負重傷、生命垂危的八路軍戰(zhàn)士恢復了健康,重返前線,英勇殺敵。1944年2月,晉察冀邊區(qū)第一屆群英會授予她“北岳區(qū)擁軍模范——子弟兵的母親”光榮稱號。晉察冀軍區(qū)司令員聶榮臻為她頒發(fā)了錦旗。她在崇高的榮譽面前,戒驕戒躁,更加積極響應邊區(qū)政府開展大生產運動的號召,帶領群眾掀起了支援前線的大生產運動,同年在晉察冀邊區(qū)第二屆群英會上,她又榮獲“勞動英雄”光榮稱號。她的模范事跡,鼓舞了廣大軍民抗日的信心和勇氣。解放戰(zhàn)爭時期,她又做了大量地支援前線、保衛(wèi)解放區(qū)的工作。1949年,戎冠秀作為華北區(qū)的人民代表參加開國大典,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切接見。1989年8月12日,因病逝世,享年93歲。
時光飛逝,“子弟兵的母親”的模范事跡,也隨著時光的流逝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記憶。然而戎冠秀在晉察冀邊區(qū)第二屆群英會上被選為“勞動英雄”所作的典型報告即:北岳區(qū)子弟兵的母親——勞動英雄戎冠秀,就珍藏在河北省國家檔案館,永久保存了下來,它在默默地向人們訴說著“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的模范事跡。
這件珍貴檔案是一本小冊子,長13cm,寬9cm。封皮上用紅字印著“北岳區(qū)子弟兵的母親——勞動英雄戎冠秀”,左下角小紅字印著“晉察冀新華書店印行”。這些字的上面印著綠色的高粱、小麥、牛、豬、雞等圖案。原文內容如下:
北岳區(qū)子弟兵的母親——勞動英雄戎冠秀。1944年2月戎冠秀同志,是40多歲的鄉(xiāng)村婦女,平山下盤松村人,連任六年村婦救會主任,一貫積極工作,愛護軍隊。交公糧時,她從這個碾盤走到那個碾盤,告訴人要“揚盡砂子,簸兩遍”。做軍鞋時,她召集村中婦女說:“子弟兵爬坡上梁……都要把鞋做結實?!?943年秋季反“掃蕩”中,盤松一帶常有傷兵過往,她便把看護傷兵當作自己的任務,一個傷兵想吃蘿卜,她想蘿卜不好,便給他鴨梨吃,敵情緊急了,為了掩護傷員,她親自放哨。X團一連一個重傷員到她村里,這個傷員已經4天不能飲食,她慎重地親自看護,連夜不睡覺;怕傷員的腳凍壞,拿棉花把他的腳包裹了,她給傷員喂溫水,喂豆腐腦,喂面條。終使奄奄一息的重傷員逐漸恢復起來。戎冠秀在1944年春邊區(qū)第一屆群英大會時被推選為北岳區(qū)的擁軍模范——子弟兵的母親。1944年她又被選為勞動英雄,參加了邊區(qū)第二屆群英大會。在會上她作了典型報告。
關于她的家庭會議她說:“我們開第一次家庭會議時,不會開,沒有開好。開第二次的時候,問了問李有(她丈夫)就開了。閨女小子媳婦們都贊成媽當主席,我說:‘可不行,贊成你爹吧!李有說:‘可不行,她們都贊成你,我也贊成你,還是你當主席。就實行了民主,我當主席,先讓李有說,因為地消了,他懂得養(yǎng)種地。李有說:‘地明天就耕完了,然后把糞送完,種瓜,大麻子,高粱,玉茭,把兩條炕拆了,還得和人家變濕工,因為咱們有吃的。三小子蘭金說,‘我起圈背糞,我爹走路困難,勤務全由我擔了,一定好好勞動,該歇兩回的歇一回。喜花子是我從小奶下的媳婦,14歲了,她說:‘我不能誤了上學,放學回家來給咱洗鍋,送飯,早晨掃地給咱清潔衛(wèi)生,早晚接送牛驢,弄水,抽時間捻毛線。閨女說:‘推碾磨,做飯,喂豬,我擔任,我好好到地里頂男人作營生,我在家還做點針線。六身軍衣裳全拿到地里做去,下雨天在家作針線,生產搞好,還得別耽誤工作。我接著又說:‘咱們開會,該干的活先計劃出來,誰有缺點錯誤也要說,以后還要改改壞脾氣,我說你們,你們也別惱,我有缺點,你們也得提,誰要不接受咱們還有組織系統哩!我先說李有,‘你脾氣不好,心里倒沒事,嘴上好占個便宜,孩子們你們說我說的對不對?當下喜花子就說:‘爹,我媽說的可對,她早晨拾柴,你還罵她,閨女也說:‘您罵人不假。李有說:‘我今后一定要改改哩!我又說:‘你改改才好,不然人家可要笑話,這還是戎冠秀的男人哩!我以后生產要好好的干,您工作也要抓緊,我不敢跟別人挑戰(zhàn),可敢和您挑戰(zhàn)。學習上也得努力,我看您學習上就不行,我這兩天開會,就學下‘開會兩個字了,‘李有我也寫下了,還寫下‘戎冠秀三個字,你認認!他說:‘對!咱們挑戰(zhàn)!咱們爭取個模范家庭。這幾天我學會‘斤稱流法了,你學會啦沒有?我說:‘啦(那個)我比不過你,咱們以后看吧。我又對孩子們說:‘你們三個孩子別打架,都好好上進,咱們還是干部家哩,咱們在共產黨領導下,可得好好干,想想從前,共產黨沒有來的時候受的苦也得好好干呀!”
她所報告的是第二次家庭會議的情形,一年來,她開了十二次家庭會議:第一次,是陰歷正月開的,通過全家一年的生產計劃,實行全年的分工與耕地送糞的準備工作的分工。第二次,陰歷二月,討論耕種問題。第三次,陰歷三月,討論鋤苗開荒,決定男人開荒,婦女鋤苗。第四次,陰歷四月,戎冠秀、李有和蘭金子都有病,會上主要解決干活和照顧病人的問題。第五次,麥收前,男人病未全好,抽調婦女收麥子。第六次,陰歷五月,計劃鋤頭過,大秋作物播種。第七次,六月,計劃鋤二、三遍。第八次,七月,秋收前,變工臥地。第九次,準備秋收反“掃蕩”。第十次,秋收中開的,討論怎樣幫助抗屬和旁人。第十一次,秋收后開的,弄菜,并幫助抗屬弄菜。第十二次,冬季生產計劃。這十二次家庭會議每次一個中心,都是貫徹堅持完成全年生產計劃,民主討論,及時檢查,具體分工的精神的。由于家庭民主籍家庭會議而發(fā)揚了,所以李有有了顯著的進步,閨女榮花以前不喜歡做飯,現在也很安心了,全家都參加了不同的撥工組,每人的工都能不言不語想法自動地去完成,用不著督促,大家學習很熱情,文化政治水平也空前提高了。十四歲的喜花子,擔任了村鋤奸組長。她還推動全村老百姓都開家庭會議,干部分工領導,由她幫助兩家落后的群眾。
由于1944年北岳區(qū)內地沒有反“掃蕩”,所以傷病員到她家去的比較少一點,但對擁軍優(yōu)抗工作,她還是堅持作得很好,特別是對于抗屬的幫助,比以往要強得多了。她在群英大會上報告說:“說我是擁軍模范,我可夠不上,我就是覺著我受共產黨領導抗日,部隊也受共產黨領導,所以見了部隊可親哩!非得趕上去和他說兩句話不行。冬天,一定給他們找個暖和家,夏天一定找個涼快地方,給部隊找房子我都是先動員婦女,值日的都和我慣熟,部隊吃飯掛柴我都得管?!?/p>
“夏天,我病了,婦女生產組長趙明秀問我生產工作去了,還告訴我有一個傷兵在她家養(yǎng)病,明天要走了,我要去看看,她不讓,其實那時我已經好一點了,等她走了以后,我還是去看看他。那天我爹正來看我,帶來的涼粉麻糖。我吃了三個麻糖就去了,路上就是走不動,我閨女拉上我,歇了四歇才走到。趙明秀趕快拉我上炕去歇歇,我問了問那同志,他也不吃不喝,我說:‘我有大米白面,涼粉麻糖,他也不想吃,我就硬讓趙明秀給他拿了一碗涼粉一個麻糖來,他勉強吃了快到一碗涼粉,我說:‘我來看你,你要一點不吃,我才難過哩!到明天,我讓閨女早些起來,做了一碗掛面,打上兩個雞蛋送去,他已經走了?!?/p>
“村里一來傷員,兒童們都跑去告訴我,過往的部隊,都去看我,叫我‘母親,我可羞的不行,我是擔當不起,照顧部隊是我的任務么!我病了,二分區(qū)的首長還去看我,還帶著醫(yī)生,想想革命首長對我的關心,想想我站在什么立場,我怎么能不好好干?”
“無論做什么工作,先動員婦女給抗屬做,鋤、耬都干了。割蒿子的時候,有八個有小孩的婦女,不能割,只有我這一組可以干,我這一組還有兩個抗屬,一個寡婦不能另外替抗屬干,就剩下我和趙明秀了,一早晨我們割了兩背,共140多斤,放在河灘上,讓我二小子和抗屬們背回去了;后晌,趙明秀不能去,我又給兩家抗屬割了點,割的還竟是好草。一有情況,先動員婦女給抗屬把地里的莊稼弄回來?!?/p>
“秋天,團體動員各組織慰勞部隊的時候,我還另外給動員了二斤瓜子兒,炒了炒,又動員一斤核桃,叫上抗屬各團體干部,大家伙一面吃一面談,讓抗屬把困難說出來,結果,我給趙三之家用土填砂壤修種一百窠南瓜的園地;村長趙瑞也自動出了三分水地給抗屬白種,農會主任趙增也讓出六分地給抗屬種,上盤松三家租種抗屬地的老百姓自動給抗屬增租子各一斗,我還向自衛(wèi)隊說:‘明年你給人家抗屬鋤地可得鋤得到一些,要不咱們可得提意見,你們不許見怪?!?/p>
這就是戎冠秀同志關于擁軍優(yōu)抗工作的報告,其實這些不過是她一年來擁軍優(yōu)抗工作的一部分,因為她為人老實,不怎么會說,又加上非常謙虛,所以報告的不完全,例如在交公糧時,她號召“推三糟米,不留砂子,不帶一點糠”,并動員群眾多交細糧,一共動員全村婦女兒童給抗屬割了一千四百四十斤綠肥,還經常領導婦女給抗屬拾柴,推碾,抬水做針線,背糞,鋤草,摘豆角,摘花椒等……這些工作,在推動群眾的擁軍優(yōu)抗上,都是有很好的成績的。
不僅幫助抗屬,對一般群眾有困難她也是耐心誠意地幫助的。在她影響推動之下,全村婦女都一改從前在家干活不下地受苦的習慣,到地里干活去了,并且組織了婦女撥工組,在生產中,她是特別關心孕婦的,一見孕婦做重活,她就說服她們不讓去,或與她們撥點輕活干,秋收后發(fā)起了衛(wèi)生運動,她被選為隊長,定期進行檢查,把全村的舊的骯臟習慣都改變了,群眾生病的很少,老百姓沒有不夸說戎冠秀同志的,平常,因為她身兼數職(婦救會主任、民校校長、生產隊長、衛(wèi)生隊長、代耕團長等),村干部和老百姓找她的很多,她可不管怎么忙,就是端著飯碗,她也很和氣地答復你,誰看了她那慈善的“母親”一樣的態(tài)度,再加上她辦事公平,肚大量寬,先為公,后為私,不怕自己吃虧的精神,也要感動的,所以她每天給群眾排難解紛,村里沒有一個打官司的。
下盤松村“戎冠秀冬學”在她的推動組織下成為民辦的冬學,小組是自由組合,冬學委員會由群眾民主選出,學習辦法大家討論,集體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集合,每組有一個小學生作教員。戎冠秀的自學方法很多:例如,黑板學習——她準備一塊黑木板,代替石板,上學帶上,放學把字寫上帶回來,平常放在針線簸籮里,常拿出來看,做飯時放在灶火坑旁邊,……總之,隨處都要帶上她的“武器”學習。紙條學習——她經常把所學的字,找人寫在一個紙條上,裝在口袋里,無論在什么時候就拿出來看看,開會時就學“開會”兩字,工作時就學“工作”兩字。她無論工作生產多忙,也要一天堅持學會一個字,戎冠秀小組還訂立了學習公約,后來竟變成全校的學習公約了,她高漲的學習情緒,帶動了全村群眾,特別是青年和婦女,好多人都準備了一塊小黑板,走到哪里學到哪里,尤其是戎冠秀小組更努力,其他小組為了學習他們,還派人到她組“留洋”,這“留學生”學了她們的辦法回去就提高了本小組的學習。學習了12天以后,曾經測驗一次,結果,婦女趙明秀識生字44個,青年趙蘭朵識生字49個,一般人也都在20個以上,這樣成績,是往年冬學從來沒有得到過的。戎冠秀同志為了解決學習用紙的困難,親自到區(qū)合作社買紙一刀,交給教員訂成小本,愛學習的發(fā)大本,不愛學習的發(fā)小本,引起學員熱烈的學習競賽熱潮來,大伙心眼里沒有不敬愛“老會長”(指戎冠秀)的。
她這樣擁護革命,努力生產,公私兼顧的結果,不但改善了自己的生活,還推進了過去很落后的下盤村的工作,在她大小子菊金的領導下,砂坪村成為平山四區(qū)第一個模范村,戎冠秀與她弟媳孔正娥被選為平山縣勞動英雄,大兒子菊金是四區(qū)生產模范,下盤松村小學教員劉旭也成為平山縣模范教員。
正如戎冠秀每天天色剛明就敲得當當響,叫人們起來生產的鐘聲一樣響亮,戎冠秀的名字是在全北岳區(qū),特別是四專區(qū)的群眾中,尤其是婦女們的心中非常響亮,“戎冠秀運動”在四專區(qū)各個角落里展開了,模范“戎運”小組和模范人物在各個角落涌現了。
檔案讀后,引發(fā)了我們深深地思索!正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祉這一宗旨,才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并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子弟兵的母親”。正是有了千千萬萬人民群眾的擁護,才使得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由弱小變強大,最后贏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