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鴿
從前,走街串巷的生意人,一般都是高門大嗓地吆喝,正如俗語所說,賣什么吆喝什么。但是,有些生意人,他們不吆喝,而是利用響器來招攬生意。人們聽到某種響器的聲響,就知道它吆喝的是什么,是做什么生意的。
比如,胡同里傳來嘩鋃鋃的聲響,那聲音又是由強漸弱的顫音,這是名叫“喚頭”的聲音。大家都知道是理發(fā)的來啦!家里有老人、小孩,圖方便,趕快把師傅請進來,這筆生意就做成了。撥浪鼓咚不咚不咚不咚咚的聲響,那是賣布的吆喝聲。打破盆、摔破碗的人家,就盼胡同里有叮當?shù)男¤屄暎鞘切t匠的吆喝。貨郎鼓是鑼鼓兩種響器的組合,既有撥浪鼓聲,又有小鑼聲,兩種響器的合奏作為一種吆喝。即便這樣,人們也能分辨得清楚,買針頭線腦的婦女會聞聲出門。耍木偶的吆喝那更是多種響器的合奏。開場的時候,又是鑼又是鼓又镲,敲得驚天動地,像大戲開臺一樣,堪稱最有轟動效應的吆喝。一會兒工夫,胡同里的男女老少就都圍攏過來了。
一種響器兼有兩種吆喝的也有。同是搖鈴,由于時間不同,吆喝的內(nèi)容也不同。早上的鈴聲又響又急,那不是做生意的,是招呼人們倒垃圾的;傍晚的鈴聲又輕又緩,那是绱鞋的串街入戶。一般時候,敲梆子是賣油的,要是午休后晚飯前敲梆子是賣小吃的。
上邊說的這些吆喝,大多為敲擊聲,可戲稱為打擊樂;其實,這其中也不乏吹奏樂。磨剪子搶菜刀的就是吹喇叭,噠嘀噠嘀嘀嘀噠,有時,也即興喊上一嗓子。用小號吹歌曲的是賣藥糖的。他一邊說藥糖的療效,一邊唱著優(yōu)美的歌曲。人們?yōu)槁牳瑁偸前阉麌美锶龑油馊龑拥?,生意十分紅火。
有些制售小食品的生意人,他們連響器也不用,制售過程就帶來吆喝聲。賣碗糕的蒸氣鍋上有個氣嘴兒,一邊噴吐熱氣,一邊發(fā)出汽笛般的鳴叫聲。做碗糕時,把小籠屜放在汽嘴兒上蒸,汽笛聲就戛然而止了;待取下籠屜,汽笛又鳴叫起來,繼續(xù)吆喝。一個汽嘴兒既管制作,又管吆喝,交互使用,配合默契。這種設計,真可謂奇思妙想。賣爆米花的一進胡同,他首先忙著先爆上一鍋,待米花出鍋,“嘭”的一聲爆響,成為胡同里最有震撼力的吆喝,何愁人們不知爆米花的來了呢?
那時,這些響器代表的吆喝,每天在胡同里回蕩,仿佛是一組動聽的胡同交響曲。然而,曾幾何時,這些為人們耳熟能詳?shù)倪汉嚷?,悄無聲息地消逝了。今天,我們重新回放這些漸行漸遠的吆喝聲,不是欣賞,不是留戀,而是為了記住這段歷史,記住我們今天生活的富足是從那樣困窘的年代發(fā)展進步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