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華
中越勘界之所以成功,需要感謝在一線的勘界隊員們,聯(lián)合勘界第四組組長蔡碧凌為此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還有涉險的女隊員們,劉建云、田麗華、袁自葵、廖維敏,她們都是最好的代表;更要感謝那些無名英雄們,年逾七旬的向導黃世邦就是其中一位,一個多月里他竟磨破了4雙解放鞋。
用腳步丈量國界線
“終于完成了?!?/p>
站在中越國境線上,中越陸地聯(lián)合勘界第四組勘界隊員劉建云說:“看著一塊塊豎立的界碑,我們對英靈多了一份敬重?!?/p>
劉建云所提及的英靈,包括中越戰(zhàn)爭中犧牲的戰(zhàn)士,也包括之后的和平年代喪生于雷區(qū)的那些普通村民們,當然還包括獻身于勘界這項偉大事業(yè)的同事。
中越陸地聯(lián)合勘界第四組的工作在勘界整體工作中具有代表性。他們的工作段地形復雜、水急河深、山高坡陡,并且占有中越邊界云南段爭議地區(qū)中的五分之一。由于爭議地區(qū)多、劃出面積多、軍事設施多,在勘界中經歷了十分艱難的與越方博弈談判的過程。中方勘界隊員在這里付出了艱辛的汗水、心血,甚至是生命。
2006年8月10日晨6時左右,蔡碧凌在都龍茅坪準備上界勘界時,不幸因病倒在了潮濕的宿舍內,1小時后,蔡碧凌帶著對未盡工作的深深遺憾,在前往金廠鎮(zhèn)衛(wèi)生院的路上永遠離開了人世。
“馬關30多萬人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做這件事,而我遇上了。我能代表國家簽字,是歷史賦予我的光榮史命,值得我一生為之驕傲和自豪?!辈瘫塘杞洺_@樣說。
蔡碧凌是2000年6月從坡腳鄉(xiāng)調入馬關縣外事辦任主任的,2002年他被委派了重要的任務——做好中越陸地邊界內部勘界工作。從此,他開始了用步子丈量138公里長的國界線的艱難行程。地圖上的每一個點,他都一步一步走過來。無論是荒無人煙,還是溝壑縱生,他都憑著一根自制的手杖,一步步地攀爬過來了。
“只要屬于我國的領土,死也不能讓你一寸?!辈瘫塘杞洺Uf的這句話,是所有勘界隊員的心聲。
為取得談判成功,不讓越方占到便宜,蔡碧凌每天從山野回來就在看條約和附圖。針對條約中所述內容,他逐條逐句地與隊員商討,對某句話、某個詞語越方可能咬住不放,就某個爭執(zhí)點越方可能不會讓步等提出多套應對方案,同時將第二天談判需要的成語事先告訴翻譯丁雷華,讓他有個準備,以便于越方充分理解他的意思。
在談判中雙方的斗爭相當激烈,既需要有外交家的風范,又要以條約、附圖為尺度;既要照顧好雙方的感情,又要代表國家利益。蔡碧凌始終以一種“歷史的思維”,站在國家的角度,以一種外交家的風度與之周旋。多次談判中,蔡碧凌有理、有利、有據(jù),致使談判對手多次出現(xiàn)冷戰(zhàn)、僵局,甚至拂手而去。每每遇到這種情況,蔡碧凌就平心靜氣地等談判對手心平氣和了再談判。
1個月磨破4雙解放鞋
在中越邊境靖西縣龍邦口岸,沒有誰比年逾七旬,生于斯,長于斯的黃世邦更了解口岸大大小小的山嶺地勢情形了。這種了如指掌的程度,恰恰使得他成為中越陸地邊界勘定的見證人和參與者。
2005年10月,黃世邦家里來了兩位自稱是地質勘查局的陌生人,仔細詢問了他在中越戰(zhàn)爭期間擔任民兵后勤隊長的情況,還反復問到是否熟悉周圍山嶺的情況,包括山脊、溝渠、谷底、水道、植被……
老黃一邊回憶,一邊仔細地解釋每一塊山嶺的由來。兩位客人做了詳細的筆記。臨走時,這兩位同志反復叮囑:“我們到訪的情況一定不能輕易告訴別人。您所了解的情況也不要輕易透露給別人?!?/p>
2006年初,這兩位曾經拜訪過老黃的同志再次來到他家中。邀請老黃前往實地勘察,核心是把過去的界碑一一找出來。這一跑就是一個多月。白天上山,晚上繪圖。這是老黃記憶最深刻的工作狀態(tài)。他說:“我磨破了4雙解放鞋。”
凡有界碑的地方,他們都留下了大量的照片,同時還用隨身攜帶的“望遠鏡”記錄數(shù)據(jù)。黃世邦說的“望遠鏡”其實是測繪專用的勘測工具。
“好些地方都是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時候我們解放軍守著的山頭,不少地方山嶺上還有貓耳洞、戰(zhàn)壕……”站在龍邦口岸的山頭上,幾乎可以俯瞰整個山嶺周圍。上世紀的中越戰(zhàn)爭中,“法卡山”上的“英雄連”被譽為保家衛(wèi)國的楷模。如今,法卡山已經全部劃歸越南方面。
老黃用手指著周圍的崇山峻嶺說:“現(xiàn)在地雷就沒有了,這幾年大排雷把大部分地雷都挖了出來,現(xiàn)在翻山越嶺都挺放心的?!?/p>
老黃的兒子黃岐輝也曾經在中越戰(zhàn)爭中擔任民兵,他說,龍邦一帶埋設的地雷種類有壓發(fā)雷、跳雷、拋撒雷等20多種,它們中有美制地雷、蘇制地雷、越制地雷及中國研制的地雷。
“發(fā)現(xiàn)地雷難,排雷更難,由于埋藏時間長達十多年,很多地雷非常敏感,一些雖然已經失效,但危險依然存在。一些埋設精巧的‘詭雷,被埋在石縫、山旮旯、樹杈等地方,而且多是兩三顆串連在一起,人稱‘連環(huán)雷‘母子雷‘陰陽雷,讓人防不勝防?!秉S岐輝說。
排除地雷之后,龍邦、東興、寧明這些地方的邊境小道,成了地地道道的“親戚路”和“致富路”。
美女們的野外生存法則
在中越勘界隊員中,有一些特別能吃苦的勘界女人,她們在漫長的邊界線上演繹著女性報效祖國的壯舉和赤膽忠心。
她們和男隊員一樣行走在茫茫大山、原始森林和崎嶇小路,還要經常面臨各種突發(fā)的情況,比如毒蛇、野獸、攀懸崖、過獨木橋。此外,個頭特別大的蚊子、毛毛蟲和一些不知名的動物的“襲擊”也是常事,偶爾還會碰到黑熊等一些大點的野獸?!伴_始的時候還嚇得跑到男同志后面藏起來或者尖叫,后來逐漸就習以為常了?!迸爢T廖維敏笑笑說。
女隊員田麗華說,有一次在山上搭完帳篷出去砍柴回來,就發(fā)現(xiàn)一條色彩鮮艷的蛇已經睡在被子里了。這也是為什么劉建云一年四季不管多熱都要穿兩條褲子,因為長到膝蓋高的草叢里不知道會有什么東西。
在第四勘界組,還有一位被稱為“三姐”的女隊員袁自葵,她說,大家每到一個新的勘界點,先要四處尋找水源。她們都有過要喝牛棚里的水的經歷,而旁邊就是牛的糞便?!斑@種水我在城里生活時,可能沖廁所都嫌臟,但在野外沒辦法,為了節(jié)約往返時間,我們盡可能選擇靠近界碑測量處住,什么水都得喝。由于在野外時間長,很多隊員的肚子都已經習慣了生水,喝純凈水反而難受。
“勘界結束了,我現(xiàn)在才有時間陪自己的小兒子??苯绲臅r候,‘媽媽過幾天就回來的謊言不知道說了多少遍?!绷尉S敏說,“既然國家交給自己這樣一個神圣的使命,就必須舍棄小家。若干年后,每一位隊員都會為曾經參加過中越勘界工作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摘自《國際先驅導報》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