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一下
[關鍵詞]大危機,統(tǒng)計數據,歷史著作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0457—6241(2009)01—0070—02
為更具體地了解和剖析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近來,筆者查閱了一些反映此次危機的統(tǒng)計數據,結果發(fā)現(xiàn)各書使用的數據很不一致,有的數據出入之大,令人吃驚?,F(xiàn)舉出幾組供大家探討:
1反映危機期間資本主義世界工業(yè)生產下降的數據
《簡明世界通史》(下冊)寫道:“世界經濟危機從1929年到1933年持續(xù)了四年之久,1932為危機的頂點。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yè)生產下降了44%?!?/p>
《世界史·現(xiàn)代史編》(上卷)指出:“這次危機持續(xù)到1933年,使資本主義世界工業(yè)生產下降了40%以上?!薄妒澜绗F(xiàn)代史(1914--1945)》也指出:“危機期間,資本主義世界工業(yè)生產下降了40%以上?!?/p>
高中教材《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下冊)則說:“1929年至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yè)生產下降了1/3以上?!?/p>
44%、40%、1/3(亦即33.3%)以上,差距不能說不大。那么,三個數據中到底哪一更符合歷史事實呢?
2反映危機期間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yè)生產下降的數據
高中教材《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下冊)收錄的“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國工業(yè)生產分別下降情況”表:
《世界現(xiàn)代史(1914--1945)》說:“經濟危機引起各國工業(yè)生產大幅度下降,1932年工業(yè)產值與1929年相比美國下降46.2%,德國下降40.2%,日本下降37.4%,意大利下降33.2%,法國下降31.9%,英國下降20%?!?/p>
《簡明世界通史》(下冊)說:“1932年的工業(yè)生產與1929年相比,美國為53%,德國為59%,日本(1931年)為66%,意大利為66%,法國為69%,英國為82%?!睋Q算一下,則1929--1932年美國下降47%,德國下降41%,日本(1931年)和意大利下降34%,法國下降31%,英國下降18%。
以上三組數據中,美國和德國下降數基本一致,英、法有一些出入,而日本下降數則有8.4%、34%、37.4%三個,差距很大。如果日本真的只下降了8.4%,那么,1929--1933年經濟危機對日本經濟(尤其是工業(yè))的影響就不能說很大了。歷史實事是這樣嗎?
3反映危機期間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下降的數據
《富蘭克林·D·羅斯福時代》一書說:“表明經濟中商品和勞務總量的國民生產總值,從1929年的1044億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742億美元?!?/p>
《美國大蕭條》附錄一《1929--1932年的政府和國民產值》中,有“國民產值”和“私營產值”兩表,均標示1929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為1044億美元,1932年為585億美元。該書作者默里·羅斯巴德為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奧地利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在書中說明,上列數據采自權威性極高的《國民收入》(1954年)和《美國的收入和產出》(1958年)。筆者愿意相信這個數據,但又憑什么否定《富蘭克林·D·羅斯福時代》提供的數據呢?
4反映危機期間美國證券貶值情況的數據
《世界現(xiàn)代史(1914--1945)》指出:“從1929年到1932年,由于跌價引起的證券貶值,美國全國為840億美元。危機期間股票價值指數下降幅度在美國是51%,德國是32%,日本是45%。”
《富蘭克林·D·羅斯福時代》則說:“當1933年7月股票價格跌到最低點時,大約740億美元(相當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全部戰(zhàn)費的3倍),或者說1929年9月價值的5/6消失了?!?/p>
無論是證券貶值的絕對數還是下跌幅度,兩書所用數據相差都很大。
5反映危機期間美國銀行破產情況的數據
高中教材《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下冊)說:“據統(tǒng)計,1933年初,美國已經有半數銀行倒閉?!蹦敲?,破產倒閉的銀行到底有多少家?
《富蘭克林·D·羅斯福時代》說:“1929年至1932年間,破產銀行達5761家,其儲蓄額近35.53億美元,使千百萬美國人存款成為泡影?!?/p>
《世界現(xiàn)代史(1914--1945)》說:“1929--1933年美國破產銀行總數有10500家,占全國的49%?!?/p>
時間相差不過一年,破產銀行數卻相差4000多家,令人生疑。
以上數據,不僅沒有幫助筆者弄清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相關情況,反而有越查越糊涂的感覺。據筆者所知,一些一線歷史教師也有這種感覺。
重視定量分析,注意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已成為當代史學研究的一種趨勢。進行定量分析離不開數據。準確可靠是對數據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有助于人們了解歷史的真相,否則會模糊乃至顛倒人們對歷史的認識。看來,為更清楚地說明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的情況,我國史學界和歷史教學界有必要對歷史著作和歷史教科書中的相關重要數據進行清理、審核和修訂。坦誠地說,由于學識和外語水平的限制,筆者只能指出現(xiàn)在使用的數據存在的某些問題,而不能提供翔實可靠的數據。筆者期望,有這方面專長的歷史學家和歷史教師能為本人和廣大一線歷史教師釋疑解惑,提供幫助。
[責任編輯: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