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í) 習(xí)
能彼此說一些知心閑話的人,必然是親近的人;特別是長年累月地、靠著親切地絮叨身邊的小小閑事來相互慰藉、表白思念,那必然是最親密的人。有一本書信集,有著溫暖的顏色,它叫《兩地書》。它讓我想起芥川龍之介的一個短篇——《橘》,在他的《羅生門》那樣的冰冷黝黑的小說世界里,《橘》里的情感像橘黃,在陰黑的底子里,明亮美麗。惟其寂寞,更顯溫暖。《兩地書》亦閃爍著橘色的光,信件里大都是魯迅和許廣平相互述說的一些親密的小閑事。在我們十幾年的學(xué)校教育里,幾乎每學(xué)期在書本里遇到的魯迅都是一樣的憤懣、憂慮——他在長夜里彷徨、內(nèi)心轟響著吶喊,四圍野草披靡,他孤獨踟躕,探尋微茫的光——皆是黑灰和冷。在我們完成了學(xué)校教育,漸漸長大并懂得了愛情以后,在這本溫暖的《兩地書》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意想之外的魯迅:他深情溫柔,有智者的寬厚和幽默、還有孩子的頑皮,他懂得女人、能給女人生動和可靠的愛。胡髭濃烈倔強的魯迅,親密地喚他的愛人“害馬”、“小刺猬”,他親切如我們的兄長。
趙瑜的《小閑事》就寫他在《兩地書》里看到的魯迅、戀愛中的魯迅。這是我讀到的第一本在兩地書里去探看戀愛中的魯迅先生的一本書。
英國哲學(xué)界羅素這樣談?wù)搻矍?“完美之愛給彼此以生命的活力;在愛中,每個人都愉快地接受愛,又自然而然地奉獻(xiàn)愛;由于這種相互幸福的存在,每個人便會覺得世界其樂無窮。”
愛情給予戀愛中的人無窮的生動。在《小閑事》一書里,我們能發(fā)現(xiàn)密布各處的愛的趣味和快樂。我為什么喜歡玩味這本書呢?一個大人物,年深日久,被沉重的殼子緊緊裹挾,而《小閑事》拿一些人之常情的“小閑事”一點點撬開了那個頑固的窠臼,一個被概念化的人,一點一點露出了真切的形象。趙瑜在竭力還原被幾十年意識形態(tài)打造得越來越僵硬越來越單薄的一個作家本來的形象,我覺得,這是《小閑事》的一個很緊要的意義,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
關(guān)于魯迅的文字大多不可信,因為,魯迅去世之后,大量的文字都失傳,而建國以后的一些回憶錄因為文化大革命等政治因素,幾乎所有的知識分子都忘記如何說真話了。即使說一些真話,也都像一個孩子藏壓歲錢一般,分別藏在不同的段落里,讓人讀來云霧不已。
在文學(xué)史上,寫魯迅先生的文字很多,但迄今,在我的閱讀范圍內(nèi),令我深深動情和動容的除了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便是《小閑事》這本書。這兩本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它們都從文字深處尊敬和愛著先生,把先生作為一個身邊的可愛的親人或者可敬可信的朋友,寫出他們真正的“人”的一面,而這,才是對先生最真摯的愛。
能彼此說一些知心閑話的人,必然是親近的人。趙瑜那么親近地去說這些閑事,他是把魯迅當(dāng)成了親近的人。我想,他起初大約并不想做文,但大約他太感觸了。他一遍一遍地讀《兩地書》,又在同時代魯迅先生的前后左右看著想著找著發(fā)現(xiàn)著,他可能覺得真的能說很多很多話了,于是,很快寫就了這本兩百多頁的《小閑事》。趙瑜從一個大大的硬殼子里出來了,他走進(jìn)了魯迅柔軟的日常里,那些溫暖的瑣屑的我們今天完全可以懂得的日常里,走進(jìn)那個著名的大先生的小閑事里去了。戀愛像橘子,甜蜜、柔軟、溫暖。趙瑜在《兩地書》里看到了魯迅的淘氣、牢騷、小小的無賴,書里寫魯迅的上廁所、喝酒、耍小性子、說的私密的小情話,還寫愛著魯迅的那個女人戀愛中的小心計、她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她時刻的想念、她給魯迅編織的毛絨小半膊、她對魯迅的曖昧的昵稱。
半夜悄悄地往郵箱里投遞郵件,放在任何一個年代,都是戀愛綜合癥的表現(xiàn)。
不僅僅在半夜投信箱,還在書信里放了糖果一樣的文字計算起來,我在此至多也只有兩個月了,其間編編講義,燒燒開水,也容易混過去。何況還有默念,但這默念之度常有加增的傾向,不知其故何也……”
(摘自《小閑事》)
要知道,這是《小閑事》一書為我們整理、標(biāo)識出的戀愛中的魯迅先生的樣子,就是那個用筆作匕首,寫出陰冷的叫人絕望的《祝?!贰端帯贰栋正傳》等那么多“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文字的又哀又怒的魯迅先生啊。
趙瑜動情地游弋,很多時候,我覺得他不是在給讀者講,而是在給自己的愛人說,他沒有做枯燥的僵硬的考據(jù),而是饒有情味地探究著感受著,這樣的探究即便因為他的過于喜愛而顯得有些固執(zhí),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我想定趙瑜在寫這本《小閑事》的時候,是滿心幸福的。
“畢竟有了一份較高的收入,和一份合適距離的思念。是啊,一想到去廁所尿尿時可以順便看一下許廣平的信來了沒有,便會感覺幸福。”《小閑事》的文字有著口語化的素樸,素樸里又不時跳躍出那么多的小黠慧,就像一面藏了很多很多魚兒的池塘,小魚兒是池塘的富足,但它們只調(diào)皮地閃現(xiàn)一下又一下?!缎¢e事》的文字又是蘸滿感情的。我想:一個男人,懷著濃郁的情感去感受另一個男人的愛,他心里大概也是有濃郁卻很恬靜的愛的。
《小閑事》每節(jié)文章簡短,一節(jié)一節(jié)加上可愛的小標(biāo)題,隨時都可以捧了去讀,又可以隨時放下它去遐想一會兒的。當(dāng)你合書而臥,回想著“(魯迅在廈門大學(xué))實在沒有什么積極的事情可做了,只好查樓梯的臺階數(shù)。一級,一級,一級,若是每一級都念一下害馬的名字,就更好了”的諸如此類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你臉上一直是留著笑意的。北方正值深秋,落葉紛飛,西風(fēng)凜冽,捧著《小閑事》,每每讀幾頁,夜晚總會溫暖起來,一直溫暖到睡夢里。
趙瑜在后記中寫到:每個知識分子都應(yīng)該談戀愛。這大約緣于他通過一再品讀《兩地書》和寫作《小閑事》時的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愛情能讓每一個知識分子真實、生動、飽滿、孩子氣。
我有時叫趙瑜“小憂傷”,因為他還寫過一本散文集《小憂傷》。他好像偏愛碎小的東西,他可能喜歡用碎小拼貼出很大的大來。他在說一個他想念的人時,說那人是“一枚人”;他說一些小樹,說那是“一群樹”。他把人弄成細(xì)小的物,像郵票一樣可以夾在書本里,它把樹弄得像一群孩子,仿佛可以聽到它們的喧嘩。而他寫他厭嫌的人,也說是“一枚”,仿佛輕薄到?jīng)]有,這也是他的小黠慧?!缎n傷》是一本散發(fā)著青草氣息的書,在很多作家刻意讓文字深刻的時候,他讓文字顯現(xiàn)青嫩、干凈和純真,我覺得那是一種能力。這本《小閑事》亦是,他沒有刻意去深刻和玄奧,但只要打開這本書,很快就把人深深地陷進(jìn)去了。
(作者簡介:習(xí)習(xí),蘭州市文聯(lián)三級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