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修改是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和環(huán)節(jié)之一,更是作文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常言道:“文不厭改?!币馑季褪钦f,文章要不滿足于修改,要不厭其煩地修改。正所謂“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筆者在作文教學的實踐中,始終咬定修改環(huán)節(jié)不放松。長此,痛癢自撓半遮面,孤芳自賞;如今千呼萬喚始出來,與同仁商榷交流。作文修改要“三通”,即作文修改的三個步驟。做法是:當學生把作文草稿打成后,首先要求學生自己改,然后清抄在作文本上呈給同學改,在各小組內(nèi)評出大家喜歡的三篇文章后,最后以組為單位,將全部作文本交與老師批閱、講評,選出優(yōu)秀篇目,在《周末講堂》宣讀或推薦發(fā)表。
我常問:“人為什么要寫作?”回答是:因為寫作是一種可以修改的工作。唯其如此,這不同于一個人的出身、容貌,很難修改,也不容修改,改也改不出好結(jié)果。而寫文章正適合修改之道,越改越來勁兒。那么怎樣修改呢?我的主張是:作文修改要“三通”。
一通文氣自己改。我們常說寫文章要“一氣呵成”,這里的“氣”就是“文氣”,也稱語氣?!拔臍狻敝傅氖俏恼碌倪B貫性,文章的脈絡,文章的氣勢等。自己修改文章,要做到文章全篇連貫,脈絡清晰,語氣可人,語感無礙。這是寫作時須正確表達的起碼要求。根據(jù)主題或話題要求,或開門見山,卒章顯志;或開宗明義,
烘云托月;有過渡有銜接;不忸怩,不廢話;結(jié)構(gòu)合理,層次分明。修改之后,達到上下一氣,首尾一貫,讀來順口,聽來入耳,這便是“通氣”之法也。此法解決“文氣暢不暢”的問題。我給學生強調(diào):“氣不通則文不暢,文不暢則意不達。行文不暢達這是我們要不得的?!?/p>
二通文意同學改。我們經(jīng)常給學生的作文寫這樣的點評語:“該篇文章的語言表達很準確,中心意思很清楚。”這里的“意思”即“文意”?!拔囊狻笔侵肝恼碌脑~語意義或思想內(nèi)容。文意是文章的血肉之軀,是文章活的靈魂。學生改別人的作文,要通曉這樣一個道理:像建筑工人建造房子一樣,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規(guī)定,精心選材、嚴謹配置、嚴密施工。這樣按規(guī)則建造的房子,肯定經(jīng)得起檢驗,是合格或優(yōu)質(zhì)的工程。修改疏通文意,就像驗收房子建筑是否合格一樣,所有遣詞造句(包括詞性詞義的組合),段落安排,詳略取舍,呼應對照。標點使用,規(guī)范書寫,行款格式等等都在推敲之列。修改之后要達到:消滅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詞語為語境服務;文從字順,語感好;沒有歧義,準確表達。這便是“通意”之法也。此法解決“文意對不對”的問題。我還要求學生在眉批欄或文中用鉛筆標明修改痕跡并在文后寫上簡短的感言或評語,向組長推薦優(yōu)秀習作。
三通文味老師改。我們常聽有人抱怨說:“這篇文章(或講話)枯燥無味?!贝颂幹拔丁币嗉础拔奈丁??!拔奈丁笔侵肝恼碌母腥玖Α⑽蚍Q表現(xiàn)力。我們知道,高明的烹調(diào)師,是用味道來適合人的,麻辣酸甜,五味俱全。成功的作文,一定是氣暢、意達、味足的。在前“二通”的基礎上加工潤色五味文章,就要考慮語言的感情色彩,行文的節(jié)奏韻律,言語的雅俗合度,修辭的恰切運用,文面的整潔美觀等等的亮化措施。借助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給學生平淡的習作加入諸如聲音,顏色,氣味,情調(diào),文采,禮俗等因素,使文章讀來
繪聲繪色,有情有味,個性鮮明,起到既畫龍又點睛的作用,這便是“通味”之法也。此法解決“文味美不美”的問題。別忘了:作為小作者的大讀者——老師,還要給學生習作寫上總評語。我時時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大自然,體驗社會生活,努力積累素材,堅持練筆(如寫日記、周記等札記),使自己的文章逐漸達于巧慧,形成特色。情于衷,喜于形,言于文。
作文修改是一件很棘手的工作,費時耗力,收效不快,時人多有疲于應付之差。筆者喜歡約文會友,暢談寫作之甘苦,特別注重作文育人的效果,對學生習作樂修善改。認為修改學生的作文,是促成生生互動,師生交流的平臺;是溝通了解,分享寫作快樂的窗口;也是促進閱讀與寫作不斷提高的良性漸進的過程。筆者鐘情于文章之修改,遵“三通”是也。
徐守琛,教師,現(xiàn)居甘肅會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