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彬
(永靖縣婦幼保健站,甘肅,永靖,731600)
【摘要】衰老和死亡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生理過程。其中,腎中精氣是決定人生命活動的主要條件。主宰著人的壽命和生命質量。老年病的特點是多臟氣虛損,而腎虛是致病之本。在此基礎上,多因邪侵,出現因實致虛,因虛致實、虛實夾雜的一系列病理表現。因此補腎精益腎氣是祛病延年的基本法則。把補腎精與調養(yǎng)五臟相兼顧,辨證要準,立法要穩(wěn),審因論補,扶正固本,慎施戕伐。并且要注重養(yǎng)生,通過機體調攝,動靜結合,適度飲食,慎因寒暑,補攝營養(yǎng)來延緩衰老。
【關鍵詞】腎虛;老年病;腎精;腎氣
【中圖分類號】R2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8517(2009)02-0118-02
隨著超過60歲的老年人口的增長,今年我國的老年人口突破1.3億,約占人口總數的10%,我國將成為一個老年型國家。因此,加強和完善對老年病的研究已成為一個十分迫切的課題。衰老既是一種病理變化,又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生理過程。長期以來,一直有許多醫(yī)家在探討衰老的原因與機制,并提出了100多種不同的衰老學說,眾說紛云,雖各有其理,但究其根源,腎虛是人體衰老的根本原因。
1腎中精氣,主宰人生
腎為先天之本,腎中精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它與人體生命過程有著密切的關系,《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生之本也。”人出生后,由于“先天之精”得到“后天之精”的充養(yǎng),腎中精氣不斷充盛,促進著幼兒骨骼及智力的發(fā)育,進而化生出促進性腺發(fā)育成熟的物質“天癸”,男子產生精子,女子月經來潮,具備了生殖力。因此,當腎中精氣充足時,精力充沛,骨堅牙固,耳目聰明,毛發(fā)潤澤,二便自調,從而提高了生命質量。以后隨著腎中精氣由充盛逐漸轉向衰退,“天癸”的生成減少直至耗竭,生殖能力下降,以至消失,人也就從中年而轉入老年,出現骨枯髓減腦空,身矮背駝、腰酸耳鳴、齒搖發(fā)白等老態(tài),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云:“腎臟衰,形體皆極”。由此可見,腎中精氣是決定人的生、長、壯、老、死生命活動的主要條件,主宰著人的壽命和生命質量。故虞摶曰:“腎元盛則壽延,腎元衰則壽失”。(《醫(yī)學正傳》)
2多臟虛損,腎虛為主
人的臟腑、經絡是一個有機整體,通過五行生克掛鉤,腎與其他臟腑緊密聯系,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維持機體的平衡調節(jié)。腎陽的溫煦,腎陰之化生是各臟腑經絡生理功能與血液化生、循環(huán),津液輸布的重要保證。人到老年,腎精漸衰,精不足則化氣無源,無力溫煦、激發(fā)、推動臟氣;精不化血或陰血不充,可致陰虧血少,諸臟、四肢、百骸失其濡養(yǎng),使三焦氣化不利,氣機升降失常而致病,造成多臟器功能失常,氣血陰陽虧損。五臟之傷,窮必及腎。正如金元許叔微曰:“腎經虛則乃至五臟六腑衰極而漸至腎”。因此腎衰是致病之本,而多臟虛損是老年人發(fā)病的重要因素。現代醫(yī)學觀察亦表明,中老年臟腑辨證屬腎虛者可高達80.4%。調查自然人群中醫(yī)虛證中發(fā)現,其腎虛患病率排在首位。不僅如此,老年人腎精逐漸衰竭,真氣逐漸耗散,五臟日益虛弱,各種虛損性疾病紛至,氣機衍滯,升降失司在所難免。如若再受外邪侵襲,精神刺激,飲食不當,勞累過度等,則會使臟腑功能衰退加快,氣血陰陽失調,從而發(fā)生因虛致實,虛實夾雜等一系列病理表現。導致臟腑組織器官功能活動異常,耗傷機體的正氣,加速機體的老化。臨床上可見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高血壓、高脂血癥、老年性癡呆、腫瘤等疾病,有些疾病發(fā)展到后期甚至會釀成危重癥情威脅生命。
3補腎益精,延年祛病
人體生死的生命過程是腎氣盛衰的演變過程。進入老年,體質狀況發(fā)生顯著變化,諸臟腑功能多較脆弱,表現為抗病能力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低下,易于發(fā)病,易于傳變,臟腑精氣易損而難復,其中以腎中精氣衰少為根本。因此,對于老年病的治療應重視護養(yǎng)正氣,“老衰久病,補虛為先”,使臟腑機能振奮,體質增強。但單純滋陰填精,不僅藥之甘味難以化成腎中精血,而且精血不生,反易成陰凝之邪傷伐元氣。若純使用壯陽之品,或獲一時之效,但勢必耗損精血,使虛損益甚。故必須采取補腎填精,助陽化氣之法,使精生氣,氣生精,精氣充足,從而推動臟腑功能,達到神聰形健,益壽延年之目的。然而,老年人的特點是“五臟俱虛”,因此,對于臟腑虛損的治療既要立足于老年人腎虛精虧之全局,又要著眼于臟腑病變之局部,只有把補腎法與調養(yǎng)五臟相兼顧,才能更好地發(fā)揮的作用。由于腎與五臟是一種相互資生的關系,所以通過調養(yǎng)五臟氣血,可以達到治腎之目的。
4扶正固本,慎施戕伐
老年病以本虛為主,“兩虛相搏”之機遇甚多,最易招致邪侵。老年病又以慢性、危重病癥多見,臟腑功能虛弱,氣化不力,血行不暢,痰濕凝滯,邪易聚而難去,出現正虛不能勝邪,虛實夾雜之證。正虛遭邪侵,邪滯更傷正,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因此邪結不祛則正氣難復。但治療之法不可與年青體壯之人同日而語,老年疾病無論何證,都難以承受攻伐。此時治療上尤以重視正氣,老年人之正氣,皆刻刻固護。因損之極易,培補甚難,但不可過。一般應在扶正的基礎上進行祛邪,如活血化瘀,化痰利濕,通腑泄?jié)岬?,這樣有利于病邪的消除,有利疾病的轉歸和預后。但補時必須結合老年人的體質,針對病因,審因論補,切忌濫補,最忌廣絡原野,以求中的的做法。治病用藥以防攻邪傷正,扶正戀邪,稍有偏差,使虛者更虛,實者更實,遺禍無窮。正如《靈樞.本神篇》所說的要“知其氣血虛實,謹而調之也”。宜緩緩調補,長期漸進,抓主要矛盾,中病輒止。有些老年慢性病也不可急于求功,認準貴在守方,切忌變法、變方過頻。年邁之體,辯證要準,立法要穩(wěn),選方要精,用藥要輕,寧可再劑,不可重劑,對癥下藥,多可起力拔千斤的作用。
5注重養(yǎng)生,延緩衰老
《素問.上古天真論》稱人的壽限為“天年”,指出“終其天年度百歲而去”。《尚書.洪范》亦曰:“一曰壽,百二十歲也”。然人到中、老年時期,由于腎氣衰退,精氣內虛,出現了無法抗據的生理性衰老過程,許多老年病在此基礎上發(fā)生發(fā)展,進而促進衰老過程。要延緩衰老的過早到來,就要平時注重養(yǎng)生。盛如《類經》所說:“善養(yǎng)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當益壯,皆本于精?!?/p>
5.1調攝機體人體臟腑機能活動常受精神意志影響,孫思邈說:“老人之性,心恃其老,無有藉在,率多驕恣,不循軌度,忽有所好,即須稱情。”情志過激,能引起臟腑氣機逆亂而產生種種病變,因此要十分注重調神(心理衛(wèi)生)?!端貑?上古天真論》指出:“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而有時,恬詹虛無,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故“凡治身者,太上養(yǎng)神,其次養(yǎng)形也”《類經.卷三》)。同時要陶冶自己的性情,例如要丹青書畫,習書楷字,或引吭高歌,使精神安逸行暢,如孫思邈所云,“善養(yǎng)性者,性即自善,內外百病皆悉不生?!?/p>
5.2動靜結合動是指運動、活動,靜是指休息、放松。進入中老年,由于臟腑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虛邪賊風乘虛而入”,極易發(fā)生各種疾病。因此“養(yǎng)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備急千金要方》),應注意勞逸結合,尤其需要進行一些適度的體育鍛煉活動,活動肢體,流通氣血,例如晨操、打拳等活動。做到以靜為主,兼以運動,動靜結合,使我們人體各組織細胞得以整復,延緩細胞衰老,保持腎之精氣充實,卻病延年。
5.3適度飲食人之壽命與腎氣關系密切,但腎氣乃“先身生之精氣也,非胃氣不能滋”。(《脾胃論》)老年脾胃虛弱更為突出,由于胃腸功能的減退,不宜暴飲暴食,不宜偏嗜五味、生冷、肥甘之品,不宜食用不易消化的硬性食物(如油煎食品)。清.曹慈山《老老恒言.飲食》中說:”大饑傷脾,大飽傷氣。益脾借于谷,饑則脾無以運而脾虛;氣轉于脾,飽則脾過于實而氣滯。故先饑而食,可以給脾;食不充脾,所以養(yǎng)氣?!端貑?生氣通氣論》也云:“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5.4慎應寒暑寒暑是四時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既是人體賴以生存的條件,又是導致疾病的一大因素。人上了一定年紀后由于腎氣衰退,對外界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性、應急性較差,極易受到外邪的侵襲,更傷腎氣,引發(fā)疾病?!鹅`樞.本神》曰:“故智者之養(yǎng)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養(yǎng)生不逆其時,真氣內守,腠理致密,邪無由傷人。”
5.5補攝營養(yǎng)營養(yǎng)之補因人因時而異,孫思邈說:“四十歲以上須服補藥,五十歲以上四時勿缺補藥,如此乃延年得養(yǎng)生之術爾。”即用藥物補益腎之精氣,延緩衰老就成了與積極保健方法相輔相成的重要方法之一??顾ダ纤幬锍司哂兄委熂膊∽饔猛?,還有針對老年人氣血虧損,肝腎不足和陰陽容易失調的特點,分別用補氣益血、調補肝腎、滋陰壯陽藥物以達到強身保健、益腎固精之功。值得一提的是,中藥不僅可作補藥,也是很好的營養(yǎng)食品,如補肝腎,強筋骨的杜仲,補肺健脾、固腎益精的淮山藥等可做菜吃,具有良好的開發(fā)價值。
總之,衰老是一個很復雜的生理退化過程,其根本決定于腎精氣之盛衰。近年來,對腎虛和中藥(如人參、黃芪、鹿茸、杞子、巴戟天等)抗衰老機理作了大量的實驗研究,認為中藥具有抑制導致衰老的“酶”,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和調節(jié)微量元素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可在細胞和分子生物學方面作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彭銘泉.中國藥膳大典[M].四川科技出版社,1988:116-130
(收稿日期:200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