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微
要寫回憶文章,實在感覺慚愧。生活平淡如水,時間卻毫不煽情,洋洋灑灑如梭般穿行,算來已整六年。在“80后”作者中,我實在算是晚輩,既無石破天驚的才華,也無引領時代的宏愿。只是憑借自小對于現(xiàn)代文學的敬重,才努力學習至今。我想一直以來,我受文學的恩惠甚大。并不能說,寫作改變了我的命運,沒有外力能夠改變命運,想要實現(xiàn)夢想,只能依靠自己的踐行。但是,寫作是一個平等的舞臺,至少在曾經(jīng)迷茫的日子中,它曾是我奮斗的希望。它在我最失意的時候,給予我鼓舞:又在我艱難跋涉的時候,給予我復歸平靜的理性。但如今想來,寫作已經(jīng)成為我的年少歲月中無法略去的一筆。從蒙昧青澀的2004,手捧著所謂夢想,一路踉踉蹌蹌走向未來。我想,停留在我記憶中的,不僅僅是感激這樣單純。
2004·庸言庸行
去年參加魯迅文學院的調(diào)研,在萌芽的會議室。第一次見到周嘉寧。那時每個人都要做一個自我介紹,輪到我的時候,我說:“我高一的時候,曾經(jīng)對好朋友說,如果有一天,我能像周嘉寧一樣,出版自己的小說集,還可以在復旦讀書,我一定什么煩惱都沒有了。”那時她笑著看了我一眼,那一眼令我有些失神。忽然間,興奮已經(jīng)不再是單純的興奮,交織著一些只有我才明白的傷感,無法言說的,在那棟古老的洋房里,在午后溫暖的陽光中,我霎時感覺,就連我的年代,也蹣跚著要過去了。
2004年冬天,在青松城意外地拿了一等獎,和應屆的一等獎獲得者們在貼著復旦大學標識的房間里。汪涌豪教授平靜地介紹了他們的招生政策,提問的時候我說:“老師,我今年高二,我需要做什么呢?”汪教授說:“什么做什么,繼續(xù)好好讀書呀!明年再參加比賽,然后想考復旦,就考過來?!倍笏D了頓說:“那你還想做什么?”。那個小房間頓時爆發(fā)了一陣笑聲,笑得我有些不好意思,但卻并沒有絲毫不悅。
沒有人承諾我一定可以寫作,沒有入承諾我可以寫書,更沒有人承諾我能進大學。什么都沒有變,我坐著89路公共汽車回了家,繼續(xù)做令我頭疼的數(shù)學作業(yè),繼續(xù)因為化學不好而被老師叫到辦公室默寫方程式。當不了班干部,與任何獎學金無緣。全年級180個人,若我能進復旦,那至少我名次前130個人都能進復旦。
渾渾噩噩的2004,我終于隱約有一絲感覺,也許我不必畢業(yè)后直接去賣盜版碟,也許我還能做些別的。3月,我對媽媽說,我想寫一本書。媽媽不同意,讓我好好讀書。于是我開始在她看不見的時間寫小說,那時幾乎完全放下了物理、化學的學習。物理課的時候,老師說:“下面看道題,一滴油帶正電……”“哈?哈哈”全班人霎時都看著我,我還以為他們會和我一起笑的。我桌上還鋪著寫了一半的小說,我記得是《青春禁忌游戲》。我以為老師在講笑話,怎么可能有帶電的油。而后我發(fā)現(xiàn),我不僅離科學很遠,就連離正常的學習生活,似乎也遠的很。
5月,我寫完了20萬字共6個中篇小說和6個影評,在萌芽上發(fā)表過的有《帶傷的豆蔻悵然的年華》《青春禁忌游戲》《殘酷的留白》《宋宋》。之后投入了忙碌的會考,幾乎像打仗一般,將那些聞所未聞的科學體系統(tǒng)統(tǒng)混到及格?;斓郊案褚埠懿蝗菀?,老師說,會考這種東西,要考不及格,實在太難了。
我將書稿交給周佩紅老師,她仔細閱讀之后覺得可以嘗試做書。但7月,她告訴我,當時只需要長篇。那時,我即將進入高三,我沒有時間再寫長篇了。便把書轉到了東方出版中心,回復是,試試看但是不確定能不能出。
2005·微言慎行
1月、2月,《萌芽》連續(xù)發(fā)了我的兩個小說,那個原本作為書名的“新影客”,成為屬于我的欄目名。
記得那年冬天第七屆的比賽因故推遲時間舉行,最終我獲得了二等獎。周佩紅老師給我寫e—mail,說我寫得很好,離一等獎只差一點點。我心里很溫暖,雖說那天我哭了,我知道不能這樣功利地看待我的寫作,但我更清楚的是,從大學的角度來講,這個二等獎無法給予我更多機會了。
高三。每日5點45分起床,1點睡覺,風雨無阻去到學校,一遍又一遍訂正錯題。從清晨的校園寧謐安然,直至夜晚華燈一盞一盞亮起。我已經(jīng)記不清當時的勇氣,想是那個年紀,每個人都差不多的吧。我找到了校長,請他給我寫推薦信,這樣我可以自薦參加復旦的自主招生考試。他看著我,笑著說,“你倒是很勇敢的嘛”。經(jīng)過文史哲和英語的筆試,由于沒有考數(shù)學,我順利獲得了20分的專業(yè)加分??捎捎趽目疾坏綇偷┚€,我仍然下不了決心填報復旦。決定志愿的最后時刻接到了復旦招生辦的電話,讓我參加自主招生面試。面試后,我拿到了虛擬錄取的通知。
20萬字被拆成了兩部分,《悵然年華》于2005年出版,成為我第一張名片。不太響亮,不太流行,卻是我整個中學歲月最為真誠和稚嫩的情感記錄。我如今去看,明知有煽情偏頗之處,甚至想不清為何要如此用力,但也不忍心過于責怪。對這之后的作品我都帶有批評與挑剔的眼光,獨獨對于它,網(wǎng)開了一面。
6月,我與尋常的應屆生一樣,坐人考場。天道酬勤的是,一年的辛苦沒有白費,甚至沒有沾到虛擬錄取的恩惠。我的分數(shù)沒夠,沒有考入第一專業(yè),我進了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從此踏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同樣要感激命運。
2006—2007·樂言樂行
我想,當一切周折都皈依平靜,能夠激起波瀾的,也唯有內(nèi)心的情緒而已。那日在會議室中說的話,實則源于內(nèi)心,雖然聽來調(diào)侃的很。我還記得她曾經(jīng)的小說集《流浪歌手的情人》,中間提到哲學課上老師講述“終極關懷”,而直至我也坐在同樣的課堂,聽到同樣的詞匯,才知道,時過境遷,唯有那些不需要想起的記憶,才永遠不會忘記。
之后的生活一直非常平淡,我很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因為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總是在差一點點灰心,差一點點放棄的時候,能透過寫作看到生生不息的希冀。而之中地跋涉,也只能透過一點點少帶情感色彩的記錄,略略給予自己安慰。2006年7月,在上海書市舉辦了我第二本小說集的簽售,要謝謝認識我的同學們,謝謝他們假扮的全國各地,和暖人心脾的“很喜歡你”。此小說集,標志著我中學生活的終結,也標志著,我新的成長,漸漸展開。
我和一同參加比賽的參與者聯(lián)系不多,卻在漫長的寫作過程中結識了一生受益的老師和朋友??邕^18歲,就仿佛跨過一個世界。曾以為很重很重的東西,并不是分量減輕了,而是生活的容量變大了?;叵胍宦芬詠恚译m走得很辛苦,但總體還算順利。能告訴大家的經(jīng)驗,也不過是一句簡單的話,不要相信任何看似華麗的東西能改變命運,能改變命運的,恰恰是當下并不完美的自己。
2008·且行且珍惜
2008年年初,通過《上海文學》的中篇小說創(chuàng)作大賽,我獲得了新人獎,這是我第一次邁出萌芽,向著更高的階梯做出的堅實地努力。此后,我又先后在《小說界》《芳草》等雜志發(fā)表中短篇小說。并于當年出版了個人第一部長篇。在面對新選擇的時候。我不是沒有過猶豫,在經(jīng)受生活殘酷檢閱的時候,我也不是沒有過動搖。只是,我依然堅持了自己的理想,于2009年考上了復旦大學中文系的寫作學研究生,繼續(xù)我所熱愛的小說事業(yè),并在不斷地探索中躑躅前行。
在這樣浮躁的年代,我深深地知道堅持創(chuàng)辦一本高質(zhì)量的純文學雜志,是多么艱巨的工作。這,不僅需要對于當代文學信念的監(jiān)守,更需要一大批扶植青年作者的編輯老師們的關切和照顧。因而,也要感謝《美文》雜志給予我和我的朋友們這樣好的平臺,讓我們能夠在文學的世界中尋找到自己的舞臺。
最后我想引用我博客的題引,表達我這些年來一貫的真誠,并由此祝福這四年來所有幫助我的人,關心我的人,熱愛我的人以及傷害我的人——“寫作者的宿命,便是把整個人的生命寫進作品里,并且在生命中,繼續(xù)寫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