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國
摘要:文章基于非正式組織在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事實,分析了新時期高職院校非正式組織的組成及其不可忽視的作用和影響,并就新時期高職院校非正式組織的管理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非正式組織;高職院校管理;信息傳遞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45(2009)-02-0193-02
為大力發(fā)展高職教育,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決定》,并啟動實施了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yè)院校建設計劃,通過重點建設100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帶動全國高職院校深化改革,提升高等職業(yè)教育的整體水平。此舉對促進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又好又快地發(fā)展具有重大的戰(zhàn)略意義。目前,高職院校面臨發(fā)展史上的絕好機遇。面對新時期的新的發(fā)展環(huán)境,高職院校如何在教學、管理等方面脫穎而出,做到出類拔萃,決定著每所高職院校的發(fā)展前景。本文從非正式組織的管理人手,提出了新時期高職院校非正式組織的管理對策。
一、高職院校非正式組織概述
非正式組織的概念最早是梅奧提出的。他通過霍桑實驗得出結論:組織中存在非正式組織,并對組織成員在組織中的態(tài)度和表現起著決定作用。非正式組織被看作是不良管理的必然結果,指人們在共同工作中以情感或非正式規(guī)則為基礎形成的群體。高職院校是正式組織,但也毫不例外地存在著各式各樣的非正式組織。和其他非正式組織一樣,這些非正式組織的特點有:利益性、規(guī)則性、聚集性、依附性和排他性??蓜澐譃榉e極型、中間型、消極型;也可分為顯性型和隱性型;還可分為垂直型、水平型和混合型;甚至還有興趣愛好型、理論學習型、地域親緣型和利益型等不同類型。
二、高職院校非正式組織的作用
(一)積極作用
非正式組織對組織及其個人都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從學校這一組織來看,首先,它有利于增強學校的靈活性,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它能增強學校內部各成員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提升學校的凝聚力;最后,它還能促進校內的信息溝通,能在正式溝通之外開辟第二條信息溝通渠道。從組織內的個人——廣大教職工來看,第一,它能對教職工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第二,它能為教職工提供一個“維持個性”的場所和機會。增強教職工間的溝通;第三,它還可以給廣大教職工提供社交機會,增加教職工的心理滿足感,減輕生活、工作壓力等。
(二)消極作用
1.影響學??傮w目標的達成。實踐證明,非正式組織的目標或價值取向與學校總體目標之間有時是相一致的,有時卻表現為部分或完全的對立。當兩個目標一致時,對學??傮w目標的實現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當兩者發(fā)生沖突時,非正式組織成員往往會有消極的表現,如無所事事、閑聊等,這樣則會嚴重影響正式組織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氛圍,從而影響組織目標的實現。
2.影響學校的變革。目前,高職院校都在普遍推行人員聘用制和職務聘任制以及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都想通過改革,引入競爭觀念和優(yōu)勝劣汰機制,從而實現組織和個人的更好發(fā)展。而受一些因素的影響,并不是所有的非正式組織成員都希望變革和競爭。這樣,改革的推行無疑會威脅到非正式組織的穩(wěn)定性及其存在。為保持原有的組織優(yōu)越性,大部分人將不得不成為學校變革的阻力。
3.容易形成利益集團,甚至導致腐敗現象的產生。非正式組織中的意見領袖往往有積極進取的精神或鮮明的處世風格,或擁有出色的業(yè)務經驗,或擁有過人的技術專長,甚至可能是正式組織的領導成員。他們背后往往有大批追隨者。長此以往,一些利益集團便會應運而生。當學校利益和非正式組織的利益產生沖突時,意見領袖們會在集團成員的慫恿、威脅或支持下做出維護該利益集團的舉動,尤其是當意見領袖和正式組織的領導成員合一時,此種行為更易發(fā)生。久而久之,腐敗現象也就在所難免。
4.容易造成信息傳遞的失真,不利于學校穩(wěn)定。非正式組織與學校的目標不一致時,它會成為信息流通的阻礙。非正式組織成員在傳遞消息時,往往傾向于傳遞有利于自身的消息。這樣,在信息傳遞過程中,他們可能對信息進行加工甚至歪曲處理。這種不準確、遭歪曲的小道消息甚至流言蜚語一經傳播。很容易使組織人心渙散,造成很多不穩(wěn)定的因素。
5.形成創(chuàng)新阻礙,不利于教職工的成長和培養(yǎng)。非正式組織能為其成員提供利益保護,但其成員的行為也會受到非正式組織規(guī)范的限制。因此,當其成員提出的對組織發(fā)展有利的創(chuàng)新性建議有悖于非正式組織的規(guī)范時,該成員則可能面臨來自非正式組織內部的巨大壓力,要么受到嘲弄和孤立,要么受到嚴重的個人安全、社交和尊重的威脅。長此以往,非正式組織成員的創(chuàng)新性必然得到遏制甚至扼殺,從而使學校難以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人才,不利于學校的發(fā)展。
三、新時期高職院校非正式組織的管理對策
(一)正視非正式組織的存在
要認識到非正式組織在高職院校存在的客觀性、普遍性和一定的合理性。在接受它客觀存在的同時,不能將其視為洪水猛獸,要認識到其積極的一面,給予充分的理解,因勢利導,以疏導為主,既不強行拆散,也不下力氣扶持。要把非正式組織當成管理的“鏡子”,通過對非正式組織的研究,發(fā)現自身工作的不足或學校體制的缺陷,尋找改善管理的突破口。
(二)區(qū)別對待不同類型的非正式組織
要合理利用甚至積極支持積極型、興趣愛好型和理論學習型組織,爭取、引導甚至關心中間型組織,通過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的教育限制消極型、利益型組織,根據情節(jié)輕重和態(tài)度好壞堅決取締和打擊破壞型組織。
(三)重視核心人物
通過多種途徑與非正式組織的核心人物溝通和交流,及時收集和了解非正式組織的動態(tài)信息。通過委以核心人物一定的職位和權力,借核心人物之力將非正式組織成員逐步納入到正式組織中。
(四)加強學校內部管理,限制非正式組織的影響力
1.建設健康向上、風清氣正的校園文化。管理學家研究發(fā)現:人們有相互結合的需要,倘若不能從正式組織或領導措施上獲得需要的滿足,則非正式組織的結合就愈加增多。健康向上、風清氣正的校園文化是激勵和鼓舞廣大教職工將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學、管理等工作中去的主要動力。廣大教職工在教學、管理中得到的滿足越多,則他們參加其他非正式組織的可能性就越??;反之,則越大。
2.實行真正意義上的校務公開,讓廣大教職工更多地參與到學校的重大決策中,做到民主管理。在制定學校的各項政策時,應廣泛聽取學校所有與之相關的部門和員工的意見,鼓勵和支持他們參與學校的決策和管理。要重視和合理采納廣大教職工的意見。要實行真正意義上的校務公開。這不但有利于增強員工對學??傮w狀況的了解,而且能促使教職工主人翁意識的增強,從而減少對非正式組織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