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杰
世界真奇妙,妙就妙在很多看似沒有聯(lián)系的事物不但有聯(lián)系,而且一旦你看到了這樣的聯(lián)系,會幡然猛醒,在對事物的認識上,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有的書本來沒有什么意思,但是當讀者們趨之若騖,這樣的現(xiàn)象就有點意思了,因為它會引起我們深入思考。但是,這樣的“深入思考”,卻與導致它的那本平庸的書,幾乎沒有任何關系,因為思考能力原本就具備的,思考力可以從任何相遇的東西中碰撞出火花,這絕對不是所閱讀的那本書的功勞。我的這種看法,肯定是一種偏見,因為它不公正——我太注意書的動機而忽略了書所描寫的過程,就像現(xiàn)在時興的“山寨文化”以各種惟妙惟肖的模仿為能事,卻也能給人帶來樂趣一樣。
我手里有一本新書《名博是怎樣煉成的》(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年出版),書的目的性非常明確——教給你如何能靠通過寫博客出名,創(chuàng)造出個人名字的品牌,“順便”會帶來各種榮譽,其中當然也就包括了經濟效益。順便說一句,我的意思絕對不是說這是一本內容平庸的書,它甚至是新奇的,因為至今為止,還絕少有教人如何靠寫博客出名的書。但是,這本書在寫作的目的方面是“平庸”的,缺少創(chuàng)造性,因為它與時下許多熱門的卻是平庸的社會現(xiàn)象非常吻合。我的意思是說,我們當下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與過去相比,不但沒有什么進步,而且越來越平庸,甚至是低俗,粗陋得令人難以忍受。
一
隨便翻開《名博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任何一頁。不看它的組詞造句,只統(tǒng)計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詞匯,都是告訴人們?yōu)榱四馨褌€人博客寫成“個人品牌”,也就是“應該如何”云云。這就像魯迅曾經批評過的“如何寫小說”,或者熱鬧多年而不見衰落的“如何寫高考作文”之類的書籍一樣。這些作者們幾乎是手把手地教人“如何寫……”——這樣的書之所以好賣,是因為想偷懶而又迅速獲得利益的人太多,就像時下流行打著各種投資的旗號去投機(比如投機股市與房市)一樣。投機或者走捷徑當然沒有什么不好,它可以事半功倍,但是我總覺得這種腦子動得有問題。
“應該如何……”的背后究竟暴露出什么問題呢?首先,告訴別人“應該如何……”的人,有一個不言而寓的前提,那就是他自己當然是知道“應該如何”的——這怎么可能呢?!從理論上講,這是不可能的,一切預言或者是老生常談(就像一個笑話:今年的股市趨勢只有三種可能性:漲、跌、不漲不跌),或者是事后諸葛亮,就像那算命一樣。
同樣非常奇妙的是,我甚至不能一般地斷言這樣的“投機取巧”會培養(yǎng)起一種令人不思進取的懶惰之風——盡管事情的實質是這樣的,但是,事情的效果卻不是這樣的,難道不是嗎?教人“應該如何”的書,也可以寫得頭頭是道,有板有眼,甚至玄妙無比,就像那教人算命的書一樣。我們民族精神遺產中最博大精深的著作《周易》,竟然就是一本與算命有關的書,這樣的觀念刻在我們民族集體無意識中的,幾千年來綿延不斷。
順便插一句,我這篇文章只是打著書評的旗號,其實卻根本不是書評,我只是想借著某個似乎固定其實卻根本無法固定的話題,說我任意想說的話,因為我在骨子里覺得任性很有意思,人是任性的。因為這就是人性——你教我怎么樣做才是正確的,我就偏不照著你的話去做,即使碰得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俺人性太多,沒有辦法!所以,我還要接著上面的話題往下說,無論遇見多么敏感的地方,也絕不打馬虎眼,因為那些地方有趣而不平庸,甚至還是重大理論的突破口,就像那老和尚告戒不諳世事的小和尚“女人是能吃人的大老虎”,但是小和尚出于人性,就是喜歡她這個“大老虎”——對這小和尚來說,當他終于知道女人不是“吃人的老虎”時,就相當于他“在理論上有了重大突破”。
讓我斗膽猜測一下,權當做一回小和尚——還是接著《周易》與喜歡“算命”的民族精神的關系這個敏感話題,這不應該算是我的什么發(fā)現(xiàn),但卻由于這樣的現(xiàn)象太普遍,反而被我們熟視無睹。我們民族的思維習慣中,不習慣于懷疑各種告戒我們“應該如何才是正確的”觀念,因為這樣的懷疑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事實也是如此,直到現(xiàn)在,我們社會的主流媒體提倡過這樣或那樣的“應該如何才是正確的”,但是絕少提倡或者鼓勵獨立思考、言論自由。有太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都是與獨立思考和言論自由對著干的。當然,現(xiàn)在沒有人愚蠢到敢于公開地說我們就是不要什么“虛假的”言論自由,因為這顯得太沒有人權,等于自己打自己嘴巴。但是,長期以來的經驗教訓,似乎已經教會了人人懂得言論自由或者獨立思考的界限在哪里。這與算命有什么關系呢?大有關系,因為算命也是預先就告訴你“應該如何才是正確的”。
既然獨立思考、言論自由的效果很不好,于自己和社會都很不利,更不利于眾多可憐的考生們金榜提名,我們民族的精神風俗就這樣漸漸養(yǎng)成了——凡事都要講究一個“后臺”,這遠比“獨立思考”有用、實惠、可靠。當然事實就是如此。有靠山的不用什么獨立思考,沒有靠山的,獨立思考也沒有用,當然事實又是如此。這對于我們的社會有什么危害呢?沒有什么危害,因為沒有人看出有什么危害。
我們的文化,就這樣漸漸成了考試的文化、口號的文化,它們的共同特點,都是事先就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才是正確的”的。這種“應該如何才是正確的”的文化,甚至影響了學者文人們的寫作風格、電影電視的風格、新聞報道的風格。當然,只有一種風格,等于沒有風格,或者叫真正的思想個性無處藏身,長此以往,也就沒有什么真正的思想,因為思想沒有用。當然,任何事情都是有代價的,那就是我們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大思想家、大藝術家、甚至大科學家。
二
當我說,我們的民族,時下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大思想家、大藝術家、甚至大科學家,我的衡量標準是世界性的——如果別人與我爭論,給我扣上一大堆大帽子,說什么我是自輕自賤,甚至是什么漢奸之類,我是不屑與之辯論的,頂多只哼三個字:愛國賊!當我寫出這三個字時,大腦卻一下子完全空白,我為自己的想法而震驚,甚至是目瞪口呆,我來到了思想的邊界,經驗教訓告訴我再也不能往前想了,因為再往前想有異常的風險??墒牵疫@人只是表面上老實,骨子里的性格,卻是上串下跳的——我只是動動心眼,也有罪嗎?什么強大的權力也管不住我的心思啊!
我所謂“上串下跳”,也就是心思不順從,管不住自己,就像害羞的少年見了漂亮姑娘管不住自己的心情一樣。這當然不像那些財大氣粗的“愛國賊”一樣,腦子被清洗的就剩下“應該如何才是正確的”了。
我的精神是如何“上串下跳”呢?以上面為例,本來我想探討一下我們的民族為什么時下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大思想家,可是突然想到人家會給我扣帽子,一時氣極冒出“愛國賊”的念頭,靜下心來一想,所謂“原因”,所謂“愛國賊”,都與腦子里充滿了“大家一致認為”什么才是“正確的思想方式”或者“應該如何才是正確的”有關。
規(guī)矩多,并不一定會妨礙精神自由,要看是什么性質的規(guī)矩,比如古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個規(guī)矩就很不錯。但是,有些暗中帶著威脅的“潛規(guī)矩”就不太好,它暗示我們聽話——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要聽阿姨的話,上學了,要聽老師的話,工作了,要聽領導的話,如此等等。其中有什么“潛規(guī)矩”呢?那就是“如果你聽話,就會……”,或者“如果你不聽話,就會……”云云。
我很討厭“大家一致認為”這樣的表述方式,因為根本就沒有什么“大家一致認為”,它距離每個人的心情都是“上串下跳”的這種實際情形太遠。于是,我的心情又開始“上串下跳”了: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潛在的精神壓抑無所不在。當然,也有釋放方式,比如說我們互相用手機傳送的那些“段子”,或者是無所不在的“搞笑”。但是,以這些“低俗”的方式抵抗“一板正經”,畢竟不是真正的抵抗,這些“段子”或者“搞笑”的寫手,也永遠做不了真正的思想家或作家。為什么呢?因為他們不過與我們大家想“不正經”的發(fā)泄一下的欲望不謀而合??墒?,發(fā)泄過后,一切照舊,無聊與煩惱依舊。
嗚呼!什么時候才沒有這樣多的“大家一致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