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年輕的共產黨人帶著“耕者有其田”的信念,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進入北平,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人民共和國,同時也點燃了一個飽經憂患的古老民族對于平安富裕生活的美好憧憬。
建國之初開始的土改運動,讓世代貧窮的農民一下子均衡地擁有了夢寐以求的土地財富;緊接著,在城市工商業(yè)界展開的公私合營運動,也讓昔日的底層雇工們突然有了當家做主的感覺。新的社會、新的財富分配制度,極大地激發(fā)了每個國人的熱情與激情。
然而,接下來,從“大躍進”開始的極左思潮日漸膨脹,全民所有制漸漸演變成了全民清貧化,個人擁有財富成為一種政治上受歧視、受審查和受批判的理由,以致“文革”中出現(xiàn)“寧要社會主義草,不要資本主義苗”的極端口號,真的一點都不奇怪。對財富的恐懼,成為那個特殊歷史時期人們普遍而自然的心靈反應。
30年前改革開放,國人帶著對“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夢魘的余悸,從財富的陰影中搖搖晃晃地走了出來,再次喚起了內心對財富的渴望。追求財富、享受財富帶給生活的幸福與快樂,逐漸成為時尚。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下海、創(chuàng)業(yè)、投資、富豪榜等詞匯日漸升溫,炙手可熱。這從一個角度折射出時代觀念的巨大變化。這個時期,財富成為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熱點話題,創(chuàng)業(yè)成為許多不甘平庸的年輕人的第一選擇……
透過60年的歷史跨度,可以說,從沒有一個詞能像財富一樣糾纏著中國人如此復雜的情感。
中國人在獲得財富、失去財富、恐懼財富、追求財富和擁有財富的喜悅、驚恐、忐忑或坦然中艱難騰挪,走到今天。
而今天,中國已經以經濟總量排名第二位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我們有理由相信,下一個60年,將是中國人真正躋身于世界富裕民族之林的黃金時光。
現(xiàn)在就是開始,僅僅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