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華
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劉、關、張三位同國異姓的兄弟之外,還存在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和躬耕中立的諸葛鈞等四位同姓異國兄弟??傮w而言,兩大兄弟集團的關系是先精誠合作,后貌合神離;瑾與亮的關系則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隆中對”是戰(zhàn)略中的戰(zhàn)術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闡述的戰(zhàn)略主要分兩步:一是先取劉表的荊襄為家,后取西川建基業(yè),橫跨荊、益,形成三足鼎立;二是待天下有變,聯(lián)吳抗曹,從荊州和秦川同時進兵北伐中原。但最后為什么沒能實現(xiàn)呢?一是諸葛亮壓根兒就沒想讓劉備兄弟完全實施;二是諸葛兄弟也沒有預料到會有高人半路殺出。
實際上,“隆中對”是諸葛亮戰(zhàn)略中的戰(zhàn)術,他無非是想以表面的“赤誠”和“智慧”先贏得劉備的信任,再借他的力量為自己打天下。諸葛亮早就料到劉備不會直接取荊州,必定從曹操手中反奪荊州和天下。所以,當劉備不采納他的意見時,他順勢將第一步戰(zhàn)略做了調(diào)整:首先放任曹操占領荊襄,再聯(lián)吳抗曹,最后與東吳公平競爭,拿下荊州。調(diào)整后不但迎合了劉備的“新儒家”思維,還將他和劉備從“雙死”盤成了“雙活”。如果照搬原定的方案,就不會有赤壁之戰(zhàn),不會有三足鼎立。
兄弟暗中聯(lián)手
由于第一步改良型戰(zhàn)略對劉備和諸葛亮都有利,所以不僅劉、關、張三人密切合作,諸葛兄弟也竭盡全力。孫、劉聯(lián)合就得益于諸葛亮和諸葛瑾的隱性合作,且看他們是如何暗中相助的。
周瑜薦魯肅,魯肅薦諸葛瑾,但實際上諸葛瑾無論智謀還是權謀都高于魯肅,赤壁之戰(zhàn)吸引了天下所有的謀士,諸葛瑾為何單單要坐壁上觀,是為了回避諸葛亮嗎?不是,他沒閑著。試想,魯肅乃一“凡品”,他是怎么想到捐棄世仇新怨為劉表吊喪,并借機聯(lián)合劉備的?而諸葛亮遠在荊州,又是如何精準預測他這一次意外行蹤的?毫無疑問是諸葛瑾私通情報。魯肅由于有自己的野心,也就很愿意來回調(diào)停于孫權、周瑜和諸葛亮之間。諸葛亮相信哥哥對魯肅的操控能力,所以明明廁身于周瑜的刀光劍影之下,還敢對劉備說:“亮雖居虎口,安如泰山?!濒斆C死后,諸葛瑾果然頂替魯肅,從幕后走到了幕前。此間微妙,稍加意會,即可言傳。
第二步戰(zhàn)略
諸葛瑾能操縱魯肅,卻操縱不了孫權,魯肅死后沒有人幫助他左右孫權的意志了。雖然諸葛瑾是討回荊州的首功之臣,但孫權卻偏偏委派新人陸遜擔任鎮(zhèn)西將軍、荊州牧。諸葛瑾竹籃打水一場空,沒能得到荊州兵權,與諸葛亮在秦川形成伐魏的犄角之勢。這就是說,諸葛亮第二步戰(zhàn)略的本意是想以自家兄弟取代劉備兄弟完成兩路伐魏。
由于在第二步戰(zhàn)略上諸葛兄弟與劉備兄弟的矛盾不可調(diào)和,所以諸葛亮要舍棄戰(zhàn)略要地荊州,并搭上關羽,這樣,不僅破掉了劉備兄弟,還成全了自家兄弟。如果諸葛亮真心幫助劉備,他就不會讓關羽一人長期而對兩方虎狼。況且他后來也明知關羽與孫權的關系鬧僵,出現(xiàn)了與“北拒曹操,東和孫權”八字方針不相符的變化,隨時可能導致他所說的“荊州危矣”的局面。
然而在危急關頭,諸葛亮既沒有按照第二步戰(zhàn)略設想去秦川牽制曹魏,也沒有派人去支援關羽,只安坐在西蜀評選五虎大將、封官賜祿。原來,他正在與諸葛瑾悄然實施對關羽東恩兩惠的兩面夾擊:一個告誡關羽千萬要“東和孫權”;另一個則在暗地里挑撥關羽和孫權的關系。當初囑咐關羽千萬不要想著“分兵拒之”的諸葛亮,后來卻要劉備放心,說關羽定能威震華夏。而另一位殷勤幫助關羽招婿東和的諸葛瑾卻在孫權殺關羽時不見了蹤影??梢娭T葛兄弟的迷魂陣并非沒有破綻!
所以,諸葛亮之所以敢于孤身進入江東舌戰(zhàn)群儒,完全得益于兄弟的悉心關照??上У氖?,諸葛瑾遇到了后生可畏的陸遜,所以,統(tǒng)一天下還需要更加宏偉的戰(zhàn)略。
諸葛亮和劉備的蜜月結束
赤壁之戰(zhàn)有了諸葛兄弟的潤滑劑,有了劉備兄弟的鼎力配合,所以孫、劉兩家趕在隆冬第一陣東南風刮起之時就已“萬事俱備”。然而,戰(zhàn)爭結束后,隨著關羽違犯軍令狀放走曹操,諸葛亮和劉備的蜜月便戛然而止。
赤壁大戰(zhàn)之后,曹操敗走,原荊州之主劉琮也死去,劉備可以合情合理坐擁南郡等荊州之地了。然而,睹葛亮卻開始有意制造隱患,將荊州置于動蕩之中:讓周瑜取南郡、襄陽,然后從中搶食,讓東吳不服氣而總想著討同荊州;節(jié)外生枝重新扶劉琦為荊州之主;以顧全聯(lián)吳大局的名義答應魯肅,在劉琦死后歸還荊州;用酒、色將剛剛在赤壁還驍勇善戰(zhàn)的劉琦整病。這一連串的手段幾乎將劉備噎死,讓他有口難辯。
諸葛亮算是掐住了劉備的“七寸”,不過劉備也不是老實人,盡管表面上喜怒不形于色,私下里卻想著如何擺脫諸葛亮。如第52回他就想自個兒征伐南部荊州,“遂用馬良為從事,伊籍副之”,去取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但未等他拿下一寸地盤,孔明就主動請纓“自引一軍到來”,讓劉備再一次陷入了盛情難卻的無奈??酌饕环矫媸遣幌胧デG州問題的話語權,另一方面是不想失去荊州降將的控制權。他這一次的熱心與他后來在劉備東征時的冷漠形成了鮮明對照,前后雖然行為相反,目的卻相同——死死摁住劉備。
定時炸彈馬謖
劉備意識到諸葛亮甩不掉之后,便采用了“無為而治”的策略。他很清楚諸葛亮要的是整個天下而不是荊州或西蜀一隅,但自己人多勢眾,所以在定天下之前用不著擔心諸葛亮篡權。再者說,就算我做你的傀儡,可你畢竟還是我的臣子,終究越不過我的位次去。果然,當劉備準備作最后一搏,東征取天下時,就不想帶上孔明,讓他再奪功了。
劉備伐吳失敗之后,便徹底灰了奪取天下的雄心,只要偏安西蜀就萬事大吉了。臨終前他采取揚一抑——揚的方法堵住了諸葛亮的野心:第一,只要你不覬覦我成都之主,就給你開出“相父”的條件。第二,我要教你永遠奪不到天下,終生只能輔佐我劉家。劉備在用人方面向來信奉感化,從不預先下結論,但他這回卻提請諸葛亮疏遠馬謖。他這是用暗激將法逆向強化諸葛亮已有的選擇,讓他越加去重用馬謖。劉備知道諸葛亮向來藐視自己,而自己死后就更會反其道而為之!
諸葛亮果不其然就栽倒在馬謖手里。他“揮淚”斬馬謖,不是懷念劉備的先見之明,而是頓悟到馬謖是劉備有意送給自己的一顆定時炸彈。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劉備和諸葛亮始終是相互鉗制的鷸蚌關系,劉備盡管智謀比不上諸葛亮,但在韜晦之術以及用人的眼光和肚量上卻大有過之,這也是他能做到反手點穴諸葛亮,制勝于未來的法寶。
編輯趙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