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華
年復(fù)一年,從孩提時代至今,歲時節(jié)日帶給了我們許多新鮮、欣喜,而節(jié)日里的娛樂活動,則使生活絢麗多姿……
從本期開始,為大家陸續(xù)介紹我國的傳統(tǒng)習(xí)俗與節(jié)日。
古人十分重視正月初一的元旦,并認(rèn)為一年的時日月歲皆從元日開始,故又稱之為“履端”。
祀神祭祖與拜賀
元旦來臨,古人首先要祀神祭祖拜尊長和家眾互拜。明清時代將元旦拜賀稱之為拜年、賀新年、賀節(jié)、賀年、賀正、賀歲、賀元旦。賀年不僅是民間的事,國家也要舉行朝賀,向皇帝賀年。元日慶賀始于漢高祖,唐代的朝賀儀式盛大。元旦期間官員要給假期三天,官員們以參加朝賀禮儀為幸。
元旦飲食
中國古代元旦飲食豐富多彩,除流傳至今的餃子和年糕外,還有很多,其各有其特殊含義。
椒柏酒。椒是花椒,古人說椒是玉衡星之精,氣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輕耐老;柏是柏樹葉,古人視為仙藥,可免百病。
桃湯。即取桃之葉、枝、莖三者煮沸而飲,古人以桃為五行之精,能厭伏邪氣,制百鬼,故飲之。
屠蘇酒。由大黃、花椒、桔梗、桂心、防風(fēng)、白術(shù)、虎杖和烏頭組成。初一早上,全家從小到大,依次各喝一些,一年沒有病。
膠牙餳。隋杜公瞻注釋《荊楚歲時記》膠牙的含義是“使其牢固不動”。實(shí)際上此俗寄托了長壽的美好愿望,因?yàn)檠例X堅(jiān)固,能吃能喝,自然身體健康。
五辛盤。五種有辛味的菜,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臺、胡荽?!讹L(fēng)土記》所說可活動五臟,是祈求健康的東西。
敷于散。是一種中藥,藥方出自葛洪《煉化篇》,用柏子仁、麻仁、細(xì)辛、干姜、附子等粉碎成末,用干凈井水飲服。
卻鬼丸?!肚G楚歲時記》隋注講的處方是:武都雄黃丹散二兩,用蠟調(diào)和,使之像彈丸一般,正月初一早晨,男的佩戴在左臂上,女的佩戴在右臂上。如此鬼便會逃避的。
各人吃一個雞蛋的習(xí)俗,在吳晉間的《風(fēng)土記》中已出現(xiàn),并認(rèn)為生吃雞蛋是為了長生。
從初一到初五
自古以來官府的元旦假期一般為三天,同民間“閉市”時間一樣。初四、初五也是拜賀的時間,是元旦高潮的余緒。
初一出門,人們講究選擇方向和時辰。華中地區(qū)將元旦初出叫做“出方”或“出天方”,如湖北宜昌府“男子出門行禮,謂之出天方”。
初二仍以拜年為主,主要是夫婿給岳父母拜年,嫁出去的女兒回門。此外各地還有一些風(fēng)俗,北京“初二日致祭財(cái)神,鞭炮甚伙,晝夜不休”。
初三,又稱小年朝。各地風(fēng)俗不一。許多地方要將祭祖供品和一些裝飾物撤掉。而浙江則流行卜筮占年。
初三也是將除夕井上所封紙多揭去的日子,謂之“開井”,江蘇、安徽、浙江有此風(fēng)俗。
初四,南方盛行接灶。即把臘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三日)送上天的灶神接回來。北方河北、河南等地在初四則有拜墓的風(fēng)俗。
初五有送五窮的風(fēng)俗。即初三以前不掃除,初四或初五始做衛(wèi)生,而于初五天未亮將塵土垃圾以及紙作婦人倒出……
當(dāng)然,元旦的另一重要特點(diǎn)是娛樂。人們心情愉快,利用休假和親朋團(tuán)聚的時間從事各種趣味活動,綜合性地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的游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