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平
1
按照《圣經(jīng)》的記載,上帝是用泥土造出人類的始祖亞當?shù)模骸吧系塾玫厣系哪嗤猎烊?,將生氣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靈魂的活人,名叫亞當。”在中國神話傳說中,女媧也是用泥土造人的:“女媧摶黃土作人?!边@些相似的傳說,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土地是人類的生命之源。
2
現(xiàn)在,我們與土地的接觸愈來愈少了。磚、水泥、鋼鐵、塑料和各種新型建筑材料把我們包圍了起來。我們把自己關在宿舍或辦公室的四壁之內(nèi)。走在街上,我們同樣被房屋、商店、建筑物和水泥路面包圍著。我們總是活得那樣匆忙,顧不上看看天空和土地。我們總是生活在眼前,忘掉了永恒和無限。我們已經(jīng)不再懂得土地的痛苦和渴望,不再能欣賞土地的悲壯和美麗。
這熟悉的家、街道、城市,這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時候我會突然感到多么陌生,多么不真實。我思念被這一切覆蓋著的永恒的土地,思念一切生命的原始的家鄉(xiāng)。
3
“家鄉(xiāng)”這個詞提示著生命的源頭,家族的繁衍,人與土地的血肉聯(lián)系。一種把人與土地隔絕開來的裝置是不配被稱作家鄉(xiāng)的。被陽光和土地放逐是最悲慘的放逐。擁擠導致人與人的碰撞,卻堵塞了人與自然的交流。人與人的碰撞只能觸發(fā)生活的精明,人與自然的交流才能開啟生命的智慧。
4
一個人的童年,最好是在鄉(xiāng)村度過。一切的生命,包括植物、動物、人,歸根到底來自土地,生于土地,最后又歸于土地。上帝對亞當說:“你是用塵土造的,你還要歸于塵土?!痹卩l(xiāng)村,那剛剛來自土地的生命仍能貼近土地。從土地汲取營養(yǎng)。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長的時期。而鄉(xiāng)村為它提供了充滿同樣蓬勃生長的生命的環(huán)境,農(nóng)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單,它有許多同伴,它與樹、草、野兔、家畜、昆蟲進行著無聲的談話,它本能地感到自己屬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體。相比之下,城里孩子的生命就十分孤單,遠離了土地和土地上豐富的生命,與大自然的生命共同體斷了聯(lián)系。在一定意義上,城里孩子是沒有童年的。
5
人類的聰明在于馴服自然,在廣袤的土地上為自己開辟出一個令自己愜意的人造世界。可是,如果因此而沉溺在這個人造世界里,與廣袤的土地斷了聯(lián)系,就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自然的疆域無限,終身自拘于狹小人工范圍的生活畢竟是可憐的。
6
土地是潔凈的,它接納一切自然的污物,包括動物的糞便和尸體,使之重歸潔凈。真正骯臟的是它不肯接納的東西——人類制造的工業(yè)廢物,以及人類那些肆意踐踏土地的惡念與丑行。
(選自《經(jīng)典雜文匯編》)
雜文包
土地,更確切地說是鄉(xiāng)土,總讓我們魂縈夢繞,正是在原始潔凈的鄉(xiāng)土世界里,我們的生命才會像野菊花一般綻放,古老的童謠才會在風中飄蕩。相對于鄉(xiāng)土,置身在逼仄的都市的人們生活得那么不真實,孩子們沒有真正的童年,成人們在處心積慮中使靈魂傷痕累累,對人冷漠,對己殘酷。節(jié)假日,你會在震耳欲聾的鼓點中,看到廉價的廣告?zhèn)鲉武佁焐w地地撒滿了熱鬧的街道,一種繁華后的荒涼之感就會油然而生。這時,你就會想起那樣的詩句“你問我為什么總是戴著那頂草帽/ 因為它是故鄉(xiāng)的屋檐”,你就會渴望回到原鄉(xiāng)本土,穿著納底的布鞋走在松軟的泥土上,喝一口地下涌出的泉水,聞到槐花被陽光炙烤后散發(fā)出的陣陣清香。在這篇文章里,作者沉痛地指責現(xiàn)代人對鄉(xiāng)土的疏離與戕害,熱衷現(xiàn)代都市文明而背棄著本土的文化,呼吁大家回歸土地,他認為人親近土地,就是親近本色自然的生命的自由狀態(tài),就是接近永恒的神性。其實,只有在你經(jīng)過長年的無根的漂泊后,頓然發(fā)現(xiàn)家就是泥土的顏色,你所到之處就是你的家,它已把你的心染成了土褐色,它已使你像大地一樣胸懷寬厚,不爭不吵,不悲不怨。
——方 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