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本瑞
王益同志與世長辭,出版界一顆巨星隕落了!噩耗傳來,人們無不為之震驚、痛惜!
王益同志是我們十分崇敬的出版界老前輩,老領導。他十八歲投身于革命,從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到新中國的建立,就一直在出版這一神圣的陣地上辛勤耕耘、艱苦奮斗七十多個春秋,直到生命的終結。
王益同志是功在歷史的人。他一生做出版,對書刊出版、印刷、發(fā)行等業(yè)務都門門精通,深諳此道。他長期在出版領導崗位上肩負重任,堅持不懈地進行開拓性工作,為創(chuàng)建、振興、改革和發(fā)展新中國出版事業(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王益同志一身正氣,光明磊落。他的獻身精神,他的高尚人品,他的道德文章,歷來受到大家的尊崇和敬仰。我們對王益老人家一直以長輩待之,以師長尊之。
在已經逝去的悠悠歲月里,我們揮不去對王益同志的深深眷念。誰也不會忘記,王益同志是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的創(chuàng)始人、奠基者。早在1984年,他就敏銳地指出,我國作為有悠久歷史的出版大國,至今還沒有一個出版學院;沒有一個出版發(fā)行研究所;沒有出版過出版專業(yè)學術著作;沒有公開發(fā)行的討論出版發(fā)行工作的學術性刊物;沒有社會公認的出版發(fā)行專家學者。他說,這五個“沒有”,對于出版事業(yè)的發(fā)展,出版工作質量的提高,出版人才的培養(yǎng)成長,都非常不利。而這五個“沒有”中,出版發(fā)行研究所又處于關鍵地位。于是他高瞻遠矚,就出版發(fā)行科學研究所的組建,設計了一個發(fā)展藍圖和規(guī)劃,對科研所的任務、機構以及人員組成等問題,提出了實施的具體方案和意見。爾后經過報批,獲得了上級領導部門的正式批準。從此,在中國出版界開始有了自己的科研機構。25年來,出版科研所有了長足的發(fā)展與壯大,中國出版科研事業(yè)蒸蒸日上,王益同志功不可沒。
王益同志對科研所辦的幾份刊物的成長,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和熱心扶持。特別對《出版參考》這個刊物,情有獨鐘。他有文章投稿,首選的刊物是《出版參考》。他說過,《出版參考》像老朋友一樣,我信得過,有文章我首先供你們發(fā)表。
1994年他去美國探親,放棄休閑和游覽,花了4個多月時間,從美國東部飛到西部,拿著一份美國交通圖,一本英漢辭典,到出版社、書店、圖書館了解情況,收集資料?;貒蟾鶕莆盏拿绹霭姘l(fā)行工作的第一手材料和數據,撰寫了47篇“旅美雜憶”的文章,還詳盡地列出對照表,對中美兩國出版進行了比較。這些文章在《出版參考》等報刊上連載后,立即在出版界引起了熱烈的反響。
王益同志是位求真務實、不尚空談、喜歡做實事的人。他不僅經常為《出版參考》寫稿供稿,還事無巨細地為刊物編輯部做實實在在的工作。他在紀念《出版參考》創(chuàng)刊十周年的一篇文章中曾坦誠地說:“我本人可以說是《出版參考》的熱心支持者,不僅為之寫稿,偶爾還情不自禁地為之組稿、審稿、改稿?!笨芍^此言不虛。他為了給《出版參考》推薦一篇介紹國外出版業(yè)的稿子,親自查找原外文資料,同時約請一位友人翻譯,還自己動手進行加工縮編,直到一一謄清后,將稿件完整地寄到《出版參考》編輯部。稿件刊發(fā)之后,他主動寫信給編輯部,要我們將稿酬全部寄給譯者,而他自己卻分文不要。此事雖小,卻反映出一位老出版家的高風亮節(jié),這是值得我們后輩敬仰和學習的。
為了提高刊物的質量, 王益同志還經常給刊物提意見,出主意。他曾經寫信給我,希望《出版參考》傳播信息要做到“新、準、短、快”,真正辦出自己的特色。當時上海有一份叫《書業(yè)行情》的刊物,每期有選自國內外和港臺報刊的大量密集的信息,文字簡短,一目了然。他對這個刊物贊許有加,建議《出版參考》也能加大報刊傳媒的文摘力度,及時向業(yè)界提供新鮮、準確、實用的信息。他說,在我國各大報刊常常報道有關出版的重要新聞、消息和議論,但在出版系統工作的人,不可能看那么多報刊?!冻霭鎱⒖肌啡绮杉@些消息予以發(fā)表,辦成“刊中刊”或“報中報”,則提供的信息一下子在數量和質量上便可超過《××××報》。
王益同志對于改進編刊的期望充滿著拳拳之忱。每當他看到有什么差錯,有什么數據不對,或哪篇文章科學論據不足,都會耐心地指出來,引起我們注意。有一次,他讀到一位發(fā)行專家一篇文章說,中國的批發(fā)折扣全世界最低,西方國家都在40%以上。王益同志認為這是似是而非的觀點。他為此專門給我寫了一封長信,從世界各國的圖書和教科書的不同批發(fā)折扣,及我國教科書與圖書實行同一發(fā)行渠道,因而采取同一折扣的歷史原因和實際狀況作了詳細說明和論證。既有翔實的數據,又有鮮明的觀點。這封信無異于一篇學術論文,讀之甚受教益和啟迪。
王益同志看《出版參考》也十分認真、仔細。有時看了一篇文章,覺得言猶未足,也會寫信來提示我們。比如有一期《出版參考》發(fā)表了《貝特斯曼書友會如何運作》的報道,他寫了一封信給我。信中說:“這是我看到的關于該會最具體的報道”,同時還針對這篇報道,提出了幾個問題,如圖書俱樂部推薦的書,是工作人員推薦的,還是社會名流推薦的?外埠會員購書,在價格上享有什么優(yōu)惠?郵費誰負擔?他認為這些問題在報道中都語焉不詳。于是建議我們,如有可能最好再補充報道一些情況。后來,他自己還特地從美國專業(yè)詞典上把圖書俱樂部標準定義和一般做法翻譯了出來,征詢我們是否需要?王老誠懇質樸、平和謙遜的態(tài)度,不免讓人頓生敬佩和感激之情。
王益同志勤奮刻苦,篤學不倦。他以執(zhí)著追求和不斷探索的精神撰寫了大量思維縝密、見解精到、文風樸實的文章。他用陸定一同志“不倦地追求”的題詞作書名,出版了4卷《王益出版印刷發(fā)行文集》,這是他多年含辛茹苦深入研究的成果,也是留給我們最寶貴、最生動的一部教科書。
王益同志走完了辛勞的一生,歷史已經翻過了那一頁,而他的不世功業(yè)永存,他的精神財富不朽。王益同志永遠活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