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財務大臣中川昭一出席G7會議,喝醉酒鬧笑話而被迫辭職。知各作家劉黎兒解析,為何日本的飲酒文化,居然能成為讓財長下臺的背后緣由?
日本財務大臣中川昭一,在2月底的七國集團記者招待會上,因為酒醉而精神恍惚、胡言亂語,丟盡日本顏面,因此辭職下臺。
不過,日本社會里“不喝酒不行”的場合還真不少,所有的集會都要干杯,從政、做生意,似乎沒有三杯下肚就沒法開始,連政治籌款晚會也都不能沒有酒。平常生活中動輒就是“喝酒去”,職場聚餐說是“喝酒會”,聯(lián)誼也說是“喝酒會”,不喝酒很難混。所以中川一事,不少人分析說這跟日本社會的飲酒文化有關(guān)。
中川算是長得還比較帥的政治家,日本女作家林真理子等都對他迷戀不已。女人多少覺得他可憐,但事實上中川因酒失態(tài)不僅一次:從2000年在家鄉(xiāng)選區(qū),2004年出任經(jīng)產(chǎn)大臣時的首次內(nèi)閣會議,2006年出席朝野會談,到去年10月日本推出“安定市場緊急對策”的記者會,都再三因為喝酒而丟了丑。對他,日本媒體一再包容,這次終于栽了大跟頭,他下臺也表示“暫時不想喝酒了”。
事實上日本不只中川或自民黨有許多政治家愛喝酒,甚至這次不斷追究中川的在野民主黨自己,也曾在東京新橋開設居酒屋“民酒黨”,以做據(jù)點,與市民喝酒談政治。民主黨大呼“在居酒屋更易親近民主黨”為口號,就是把“酒”跟“民”跟“民主”結(jié)合在一起。
日本人靠喝酒拉近距離,沒酒不行,許多企業(yè)年終年初的津貼稱為“酒肴料”,三句不離酒,無怪乎被說是“酒精主義”社會。職工下班后到居酒屋或媽媽桑開的小酒店喝兩杯才回家,的確是日本人生活的基本節(jié)奏。或許是日本的企業(yè)文化還是充滿了組織或集團特有的荒謬、不合理,因此上班族格外壓抑,不喝兩杯,說說上司壞話很難平衡;或是男人有些話回家沒法說,只好去酒店說給專業(yè)的女人聽,讓媽媽桑等摸頭一下,以獲得抒解。職場里現(xiàn)在也有許多女人,因此不僅男人,連女人也會喝兩杯,最近喝酒女人還比較豪放,一進餐廳都先喝一大杯啤酒才開始點菜,反而年輕男人還比較羞澀些。
日本人表里分得很清楚,但三杯下肚后,表里疆界線就模糊化,酒后吐真言,因此日文里也說“酒中有真”或“酒后見本心”。男女的告白借酒力促成,一夜情也都常以“喝醉了”為借口;甚至大學里新生加入社團都會遭強灌一升的瓶裝米酒,稱為“一氣喝”。因為平常不大喝酒的學生短時間內(nèi)灌入大量酒精,造成急性酒精中毒常會灌死人,有的大學因此禁止,也有因此喪失愛子的父母成立防止協(xié)會抗議,但屢勸不止。
近幾年,因為酒駕連續(xù)剝奪無辜人命,日本政府在2007年終于修法嚴厲懲處酒駕以及一起喝酒、提供酒的餐廳,企業(yè)以及社會也開始唾棄酒駕者。不過,喝酒者并未見少,不過是帶動了代駕業(yè)的盛行而已。
日本人對酒的愛好有增無減,近年來繼紅酒之后,又流行了各種燒酎,許多與釀酒、品酒相關(guān)的漫畫、日劇等相繼推出,讓喝酒的形象有升無降,每個人都有一套喝酒經(jīng)。但或許有中川昭一出丑的例子,日本人今后喝酒的場面會比較注意些吧!
摘自臺灣《天下》
責任編輯王克峰
海外星云 2009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