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鵬 何文英 劉美麗
馬鈴薯是糧、菜、飼及工業(yè)原料兼用作物,具有營養(yǎng)豐富、高產高效、生育期短的特點。在當前大力發(fā)展高效農業(yè)、調整農業(yè)種植結構的進程中,馬鈴薯生產發(fā)展迅速,但由于選種不當及栽培不配套等原因,致使經濟效益不夠理想。為提高農民種植馬鈴薯的收益,促進農民增收、農業(yè)增效,我們據近幾年來的生產試驗,總結出一套比較有效的春季馬鈴薯早熟高產栽培技術,每667m2產量在3500kg以上,效益達4000元。其主要措施如下:
一、整地施肥
要求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地面平整、排灌良好、前三茬未種過茄科作物的地塊。每667m2施人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5m3,尿素20kg,過磷酸鈣40kg,硫酸鉀30kg用作基肥,普施深翻、精耕細耙。
二、選用良種
選擇早熟脫毒良種,如脫毒津引8號、早大自,中薯2號、鄭薯5號,東農303等,一般每667m2用種量120—150kg。
三、播前催芽
(一)時間選擇:一般在播前25天左右開始催芽,豫北地區(qū)在2月初進行。
(二)切塊或整薯催茅:通常用切塊催芽方式,這樣出苗比較整齊。(1)切塊大小:每塊重量不應低于20-25g,即每500g種薯可切20-25塊,切塊過小,影響早出苗,甚至出現缺苗現象,切塊過大不經濟;每塊應有1-2個充實芽眼。(2)切塊方法:50g左右的種薯,可從頂部至尾部縱切成2塊;80g左右的種薯切成3塊,可先從基部切下帶2個芽眼的1塊,剩下部分縱切成2塊;100g左右的種薯縱向切成4塊,這樣可增加帶頂芽的塊數;對于大薯塊,可從種薯尾部開始,按芽眼排列順序螺旋狀向頂部斜切,最后將頂部一分為二。(3)注意事項:切刀要鋒利,這樣切面光滑易于愈合,切口要貼近芽眼,促進早出苗,出壯苗,最好用兩把小刀放于0.5%的高錳酸鉀溶液或75%酒精中輪換使用,這樣效果更好。
有條件的可利用脫毒小薯整薯播種,這樣能充分利用頂芽優(yōu)勢,防止切刀傳染病毒,增產效果明顯,一般比切塊播種增產20%。
(三)催茅方法:薯塊切好后,用0.1%的多菌靈浸泡約10秒鐘(這樣可以殺死部分病菌,并洗去切面上的淀粉顆粒),為促進出芽,可用濃度為5mg/kg的赤霉素浸種5-10分鐘。之后將薯塊平攤在15-20℃、相對濕度80%-85%的條件下晾3天,并使之產生木栓層,可避免催芽時爛薯。
催芽在溫度大柵或室內進行,溫度保持在15-25℃之間。用磚砌一方池,寬l米,長度視種薯數量而定,先把地面噴濕;然后鋪上5cm厚-的干凈濕沙,沙的濕度以手握成團、手松便散為宜;在沙子上均勻攤一層薯塊,芽眼朝上,然后在薯塊上蓋濕沙,厚度以蓋沒薯塊為準,依次攤放3-4層,拍實床面后在上面蓋革簾或麻袋保濕;催芽期間,應保持沙土濕潤。
催芽期間,應每隔5-7天檢查一次發(fā)芽情況,若發(fā)現爛薯應及時挑出,若有薯芽長到1.5cm左右,則將其置于室內散射光下使其變綠、變粗有韌性。
四、開溝播種
于2月底,在平整好的土地上,按一壟雙行播種方式開溝播種,大行距80cm,小行距20cm,溝深5-8cm;每667m2用30kg三元復合肥均勻撒入溝內與土拌勻,按25cm的株距將備好的種薯播于溝底,之后每667m2用3%的辛硫磷顆粒劑2-3kg兌細土15kg順溝均勻撒施,以防地下害蟲。然后培土起壟,鎮(zhèn)壓平整后每667m2用50%乙草胺100ml兌水45kg均勻噴霧防治雜草,鋪上地膜后,立即加蓋小拱棚覆蓋兩窄行,用土壓實棚膜周圍。
五、田間管理
(一)破膜放苗:3月下旬苗出土后,選擇無風的晴天,將小拱棚揭開一邊后,破地膜放苗,用濕土封嚴膜孔。苗出齊后,若白天小拱棚內氣溫達到28-30℃則打開棚的兩頭通風,以降低棚內溫度,以后天氣轉暖,逐漸加大通風量,使棚內溫度維持在28℃左右?!扒迕鳌鼻昂螅滋炜砂压芭锬そ议_,晚上再蓋好,終霜期過后,把小拱棚完全去掉。
(二)中耕培土:為滿足塊莖膨大的需要,一般在馬鈴薯生長期需培土1-2次,即在現蕾初期匍匐莖頂端開始膨大時進行(在4月下旬),同時結合中耕培土將地膜揭去,由壟溝起的土需培到植株基部和壟的兩邊,以增加土層厚度,促進塊莖膨大,避免匍甸莖和塊莖鉆出地面而影響商品率。以后根據塊莖膨大情況,可再培土一次。
(三)化控:由于春季馬鈴薯播種早,生長期氣溫較低,加上選用脫毒種薯,因此病蟲為害較少。若發(fā)現晚疫病,在發(fā)病初期及時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者25%瑞毒霉6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是傳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若發(fā)現蚜蟲應及時噴灑10%吡蟲啉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500倍液防治。在現蕾期每667m2噴灑15%的多效唑粉劑25g,兌水45kg,可起到控上促下的作用盛花期每667m2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45kg,促進薯塊膨大。
(四)灌水:馬鈴薯應小水輕灌,否則積水過多造成土壤通氣不良,易誘發(fā)晚疫病和導致爛薯。根據降雨情況,一般澆水3—4次。若播種時墑情較好,則出苗前一般不需灌水;幼苗至發(fā)棵期,根據土壤及降雨情況可灌水一次,澆后及時進行中耕,進入現蕾期后,應保證土壤見干見濕,一般7天左右灌水一次,收獲前5—7天停止灌水。
六、適期收獲
在5月下旬至6月初視薯塊膨大情況和市場行情及時收獲。收獲時選擇晴天,收刨后把薯塊在田間攤晾1-2小時,使表皮晾干再行銷售,這樣可減少損傷,提高商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