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國輝
摘 要:目的:剖析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心理狀況,采取全面細致的心理干預和心理護理。方法:針對我院骨科2005年3月-2008年2月58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心理疏導與輔導,采取心理護理策略,促進患者身心早日康復。結果:本組58例,手術治療 38 例,保守治療20例,除3例術后發(fā)生下肢深靜脈栓塞外,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結論:適時的心理干預和心理護理,能有效解除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況,提高心理應變能力,減少并發(fā)癥,促進身心早日康復。
關鍵詞:骨折;股骨;老年;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68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197(2009)06-0170-02
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高齡股骨骨折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1],其中多為意外原因造成的股骨頸骨折和股骨粗隆間骨折。由于老年人心理、生理上的特點,身體遭受的突然打擊易使其產生一系列不良心理行為,影響其食欲及藥物療效,甚至導致其它病癥,從而不利于骨折的康復[2];同時由于臥床時間長,老年人合并癥多,伴隨而來的心理問題將直接影響疾病的預后。因此,了解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在疾病的康復中顯得尤為重要。我院骨科2005年3月-2008年2月對58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采取心理護理策略,取得了滿意效果,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58例,男36 例,女 22例;股骨頸骨折32 例,股骨粗隆間骨折 26 例;年齡61—82歲,平均72歲;住院天數28~70d,平均50d;手術治療 38例,保守治療20例,除3例術后發(fā)生下肢深靜脈栓塞,其余均治愈出院。
2 心理剖析及護理策略
2.1 緊張、焦慮、恐懼心理
2.1.1 心理剖析
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突然從行動自如到臥床不起,在短期內不適應健康人與患者的角色轉換,加之對醫(yī)院環(huán)境陌生,對疾病缺乏正確認識,害怕手術及擔心預后不良等,這些都會使患者產生恐懼、焦慮心理。部分患者擔心承受不了疾病的折磨以及得不到滿意的醫(yī)療護理,因而產生緊張煩躁心理。有的患者可因情緒緊張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原有的疾病。由于本病病程長,治療費用高,患者因擔心骨折后能否治愈而致情緒不穩(wěn)定,常因一些小事發(fā)脾氣而不能自制,出現焦慮不安的心理,影響正常醫(yī)療和機體康復。有些患者因擔心成為廢人,產生恐懼、痛苦心理,懼怕各種檢查、治療和手術,從而拒絕合作。
2.1.2 心理護理策略
首先要給患者有力的心理支持,主動熱情與患者交談,介紹主管醫(yī)生的技能;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和住院作息安排,使其盡快適應醫(yī)院生活,熟悉醫(yī)護人員,在精神上得到安慰,消除緊張心理,避免血壓升高引起的并發(fā)癥。正確引導患者發(fā)泄焦慮情緒,耐心細致地向患者及家屬解釋骨折的部位及程度,簡述治療方法及預后,詳細介紹特殊治療的注意事項;當需要進行手術時應向患者講清術前術后的注意事項,恰當的評估手術的安全性,介紹手術醫(yī)生的技術水平,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在與患得談話時,態(tài)度要和藹,語言要清晰,回答詢問要慢,對患者講的事情要耐心傾聽,了解其最擔心的問題,設身處地為老年患者考慮問題,解決問題,取得其信任,自然地消除了患者的恐懼心理。
2.2 自責與自卑心理
2.2.1 心理剖析
老年股骨骨折多為突發(fā)事件,常由患者疏忽造成。另外,由于病程長,臥床時間長,預后較差,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加之經濟收入下降,某些老年人甚至沒有經濟來源,外傷后醫(yī)療費和生活費均依靠他人,怕遭人嫌棄,因而產生自責、自卑、郁悶等心理現象。
2.2.2 心理干預與心理護理
護士要了解和理解患者,多關心與開導患者,對他們的遭遇深表同情,告訴患者既然不幸已經發(fā)生,就必須勇敢地面對現實,急躁、郁悶都不利于疾病的恢復,只有振作精神,配合治療,才能使疾病早日康復,減輕經濟負擔。
2.3 孤獨、自憐心理
2.3.1 心理剖析
患者因病住院,對周圍環(huán)境感到陌生,容易產生孤獨感。有的老年患者對自己的疾病認識不夠或意識到預后不好時,想到自己以后不能像以前一樣行動自如,需要在別人的幫助下生活,會產生一種無能為力、無可奈何的自卑、自憐心理,往往對一些小事大發(fā)脾氣,或向醫(yī)務人員發(fā)泄內心的怨恨。
2.3.2 心理干預與心理調整護理
護士應諒解、寬容患者,多與患者進行非醫(yī)療活動的接觸,以真摯的感情與患者交往,以晚輩愛長輩的態(tài)度取得患者的信任,時時關心體貼患者,當患者看到醫(yī)護人員以實際行動向患者所期待的方向努力,病情確有好轉時,將鼓舞他們與疾病作斗爭的勇氣。另外,要鼓勵親友探視,勸告親友探視時不講不愉快的事情,親友的關心、朋友的友情會激起患者對生活的眷念,從而保持良好的情緒,積極配合治療。
2.4 簡單與被動依靠心理
2.4.1 心理剖析
表現為心理和體力上簡單與被動依靠他人的倒退行為。老人一旦生病住院,自然受到家人和親戚朋友的關心照顧,人的依靠性在患病時較正常人要強。增強的依靠性使人變得更加被動,總認為自己是患者,什么都要依靠他人幫助,此時希望得到更多的關心和溫暖,否則就會心情沮喪。
2.4.2 心理護理
護士一方面在護理過程中把患者當親人,主動幫助患者解決其生活問題,更要注意鼓勵患者進行生活自理,以體現其自我價值。另一方面也要幫助患者提高戰(zhàn)勝疾病的主觀能動性,盡量從事一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工作。當患者不愿翻身時,應向其講解不翻身會引起褥瘡和其它并發(fā)癥,并幫助患者翻身,給予正確舒適的臥位,并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促使疾病早日康復。
2.5 抑郁悲觀心理
2.5.1 心理剖析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退化,常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或肝、膽、胰方面的慢性疾病;加之骨折后長期臥床,如護理不當,可導致腹脹、便秘、褥瘡、泌尿系感染、肺部疾患等,往往導致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產生悲觀失望心理,情緒波動大,不愿配合治療。
2.5.2 心理護理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關心和尊重患者,幫助患者認識骨折治療、愈合的過程,講清情緒與疾病的關系,指導患者學會控制感情。在執(zhí)行護理操作時,先講清道理,用建議和商量的語氣,用親切的語言與患者交談,幫助患者培養(yǎng)良好的樂觀情緒,使患者心情愉快,主動配合治療。對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療者,要做耐心、仔細的勸說工作,幫助和指導患者進行活動鍛煉,對體位和臥位姿勢不正確者,要認真耐心給予糾正。同時幫助患者建立不畏老、不怕病的健康自我意識,因為健康的心理、樂觀的情緒是戰(zhàn)勝疾病的重要支柱。
由于健康教育得到落實,幫助患者消除了顧慮,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58例老年患者隨著治療的進行,疼痛緩解,心理狀態(tài)趨于平穩(wěn),取得較好療效。
護理人員全面細致的心理干預、心理疏導、心理調整與心理護理,能有效解除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況,提高心理應變能力,使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保持身心愉悅,樹立戰(zhàn)勝疾病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減少并發(fā)癥,促進身心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王麗飛.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華當代醫(yī)學,2007(6):55-56.
[2] 魏曉春.淺談情志對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康復的影響及心理調護[J].湖南中醫(yī)藥導報,2003(12):38-39.
(責任編輯:曾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