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資訊卷

      2009-04-29 00:44:03
      青年作家 2009年1期
      關(guān)鍵詞:廣陵散傷痕嵇康

      “圖書塑封”已成環(huán)境新污染源

      編者按:今年6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限塑令以后,許多書店紛紛改用環(huán)保袋甚至恢復以繩扎書,取代塑料袋。但是,去書店看看,有一個很不環(huán)保的盲點卻被大家忽視了:琳瑯滿目的書架上,越來越多的圖書身著塑料包裝的“透明外衣”;一些報刊也無一例外地有塑料封套“護駕”。薄薄的一層圖書塑封已成為新的環(huán)境污染源,它所帶來的環(huán)保問題需要引起關(guān)注。

      出版社:“穿”外衣為減污損

      在上海書城底樓的新書暢銷書區(qū),記者發(fā)現(xiàn),除了面上幾本拆開的樣書方便讀者閱覽外,幾乎一半以上的圖書都穿上了透明外衣。書店營業(yè)員告訴記者,以前只有大型畫冊、進口圖書有塑封,因為這類書定價比較高,怕讀者翻閱時損壞書頁,增加銷售成本。國內(nèi)大多數(shù)出版社逐步仿效,給書“穿”塑料外衣成了行規(guī)。就連上海譯文出版社闡述環(huán)保理念的書《崩潰》,也由于采用難以降解的塑封包裝而招致環(huán)保人士的質(zhì)疑。

      為什么要給圖書“穿”塑料外衣?上海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郟宗培告訴記者,現(xiàn)在書店都是開架銷售,圖書很容易被污損,影響銷售,書店把污損書退還給出版社,這無疑增加了出版社的成本?!侗罎ⅰ芬粫呢熑尉庉嫺嬖V記者,《崩潰》是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院、國家科學院院士賈雷德·戴蒙德的作品,這位普利策獎與英國科普圖書獎得主在書中分析了環(huán)保與國家社會發(fā)展、種族文明興衰的關(guān)系。由于開本大、頁數(shù)多,在運輸與銷售途中容易產(chǎn)生損耗。出于保護圖書和降低紙張資源消耗的目的,出版社還是對《崩潰》采取了塑封包裝。

      讀者:塑封成書的新舊標識

      對讀者而言,一本書有沒有塑料外衣,已成了這本書是新書還是舊書的識別標記。書店營業(yè)員表示,相比于有塑料包裝的書籍,那些裸裝書籍常常被購書者翻得遍體鱗傷,無人肯買。而沒有薄膜的,顧客也會覺得這本書不是新的。在接受記者隨機采訪時,正在選書的黎先生認為,“書有塑封后不太會臟。買書我就是拿有包裝的,沒有塑封的書,我肯定不要?!蓖跣〗銖囊淮筠麜刑袅吮舅芊馔旰玫摹对徫?,紅塵顛倒》,她說,總覺得塑封的是沒人翻過的新書,也可能是心理作用吧。

      在書報攤,一些攤主正忙著為剛到的報紙?zhí)姿芰洗?jù)他們反映,顧客樂意購買有塑料袋的報刊。有些讀者覺得看了報紙還能用塑料袋裝垃圾,比較實用。

      專家:愛護圖書是支持環(huán)保

      據(jù)業(yè)內(nèi)人士介紹,圖書外包裝的成本與印刷數(shù)量掛鉤,印刷量不大的圖書加膜成本約在1角錢,只有達到一定印數(shù),才能降低到幾分錢。但無論如何,相比讓出版社大為頭痛的圖書流通過程中的污損而帶來的額外成本,很多出版社還是愿意多花這筆錢保護書頁整潔。

      專家建議,要真正做到圖書環(huán)保,關(guān)鍵在于減少圖書的受損程度,只有這樣出版社才能放心讓圖書脫掉透明外衣,“素面朝天”上架。這需要書店和讀者共同努力和配合,擺書翻書的時候不妨小心輕放,人人愛護圖書的同時,也是在支持環(huán)保,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解放日報)

      王蒙評30年世道:多數(shù)知識分子放棄西化幻想

      “一個年逾七旬的寫過點文字也見過點世面的正在老去的人”,這是十九歲寫小說轟動全國、一九五八年被錯劃右派、改革開放后任過文化部長,創(chuàng)作半個多世紀,面世一千五百余萬字,直到七十四歲仍堅持每天四五個小時寫作的文學大家王蒙對自己的描述。

      有著不凡經(jīng)歷、卓越才華、過人思辨和洞察力的王蒙,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對三十年中國改革開放中世道人心的浮沉,給出了極富智慧、充滿寬容的人性觀照與評說。

      “我的一生當中,或者說在二十世紀,最大的一件事就是翻天覆地的革命。這場革命喚醒了中國人民,也帶來了歷史的高潮化和生活的高潮化。但在革命勝利后,不可能永遠保持高潮。我們遇到了一個從高潮化向正?;霓D(zhuǎn)變。正?;皇堑统被?,而是有高潮有低潮,大部分時候是平常化,人需要過平常的生活。這中間也有各種各樣的高潮,像二零零八支援災區(qū)、舉辦奧運會、神七飛天,但不可能都是高潮?!痹谠u說世道人心變化時,王蒙用他的高潮與正?;碚搧韺ふ疑顚釉颉?/p>

      “在高潮化中,世道人心有很大的變化,改天換地創(chuàng)造歷史的時刻,使個人人生達到高潮,進入巔峰狀態(tài)。但是,一旦不處在革命高潮期,而處于以經(jīng)濟建設(shè)為中心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的時候,人性的另一面就會浮出來,比如貪欲、淺薄、精神生活的萎縮化、庸人化。”王蒙承認三十年間中國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社會病,但他始終寬容樂觀地面對。

      自詡是“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的王蒙說:“凡事都有一個發(fā)展變化過程,把現(xiàn)在的世道人心說成漆黑一團,并不公道。中華民族是偉大民族,同時也是饑餓的民族。饑餓了那么久,見到物質(zhì)的東西有股往上撲的勁兒,情有可原?!?/p>

      王蒙不贊同“問題都是改革開放造成”的說法:“我不認為是改革開放使道德墮落,世風日下。我寧可把這些問題的理解轉(zhuǎn)為對權(quán)力的監(jiān)督,對核心價值的重建和確認。這個確認不是說通過領(lǐng)導的一次會議一個文件,而是在人心里得到重建和確認?!?/p>

      歷來被視為社會良心的知識分子群體,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也發(fā)生了很多轉(zhuǎn)變,也有不少追逐個人名利的現(xiàn)象受到外界非議。但在王蒙眼中,這三十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的狀態(tài)主流積極而正面。

      “我從沒見過像現(xiàn)在那么多的知識分子在謀求官職和級別?!钡趺刹⒉缓唵慰创@一現(xiàn)象,“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墮落嗎?”

      “在改革開放之初,知識分子的想法并不一樣,有人認為會有一個非常大的改變,就是相當?shù)奈骰?,這些知識分子占一少部分。進入到九十年代以后,中國知識分子面對體制的有效運作,大多數(shù)的人放棄了全盤西化或基本西化的幻想,開始思考在現(xiàn)行體制下如何做出對社會、民眾有利的事情,也可以說,實現(xiàn)或部分實現(xiàn)了與社會體制的和解或一致。 ”

      王蒙說:“中國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并沒有如某些人所希望或想象的那樣,采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勢不兩立的立場,這是國家之福。中國再也經(jīng)不起折騰,它需要的不是新的暴力革命和分裂,而是改進、改革和改良?!?/p>

      “中國已經(jīng)動蕩了一百六十八年,國人對社會批判得已經(jīng)夠狠了,現(xiàn)在的人們渴望一種建設(shè)性。歷史給中國知識分子提供了一個建設(shè)性的基礎(chǔ)工作,就是在相對穩(wěn)定的情況下、在現(xiàn)有基礎(chǔ)上來尋找更好的社會?!?/p>

      王蒙認為:“中國在特殊的局面下,暴露了許多問題,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在這樣的現(xiàn)實下,中國的知識分子采取漸進改革和務(wù)實建設(shè)的姿態(tài),參與精神生活的拓展、參與中國文化的提高、弘揚。所以,中國的知識分子用不著自亂陣腳。 ”

      在近兩個小時的訪問中,年過七旬的王蒙文思如飛,幽默睿智,顯示了過人的記憶力。他的日常生活被寫作、讀書、巡回講演占得滿滿,“生活得很忙碌也很充實”。

      王蒙笑著對記者說起曾有人向他問起是否恐慌文思枯竭:“我想了想,怕如果答沒有,有點‘裝嫩,只好回答說‘暫時還沒有,也許明年吧?!?/p>

      這位“暫時”不老的老作家僅今年間就出版了三部著作,發(fā)表了兩篇愛情小說。最近,王蒙還接受了一個挑戰(zhàn),用七十歲開始學的英語接受半個小時的英文采訪。他要“爭取在明年智力萎縮之前做好這些事情”。

      (中國新聞網(wǎng))

      ■盧新華:《傷痕》30年的記憶

      回顧改革開放30年的歷程,盧新華無疑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一個標志性的人物。

      1978年8月,《文匯報》以一個整版的篇幅,獨家發(fā)表了復旦大學中文系新生盧新華的小說《傷痕》。讓歷經(jīng)“文革”浩劫的中國人,痛痛快快地釋放出郁積在心中整整10年的冤屈、苦悶和眼淚。盧新華也由此為中國當代文學史增添了一個新名詞——“傷痕文學”。

      上個世紀70年代的中國剛剛從“文革”浩劫的惡夢中蘇醒,面對不可知的未來,人們在思索,盧新華也在尋找自己的答案。1978年4月初的一個周末,剛剛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復旦大學中文系的盧新華,趴在未婚妻家小閣樓的縫紉機上,寫下了小說《傷痕》的第一句:“除夕的夜里,車窗外墨一般的漆黑……”從此盧新華的命運緊緊地與它連在了一起。

      30年后的今天,從記錄著《傷痕》原稿的黑色筆記本上依稀還能看到當年被淚水模糊了的字跡,那個傍晚,盧新華的思緒猶如天啟,8000多字的作品就那么真真切切、自自然然地一如溪水般汩汩流淌,那種感覺不是創(chuàng)作,是記錄。截稿時,淚流滿面的盧新華早已被自己筆下的情節(jié)、人物深深打動,那一刻盧新華覺得,即便死了,只要能留下這部作品,也值了。

      遺憾的是這篇小說被老師認為難以發(fā)表,盧新華只好把它當墻報稿交了差。幾天后的一個清晨,他發(fā)現(xiàn)在宿舍外樓梯拐角處的墻報欄,位于頭條位置的《傷痕》已被絡(luò)繹不絕前來觀看的師生們圍得水泄不通,很多女生流著淚默默地看著、抄著。連續(xù)數(shù)周,校園都沉浸在爭論與思考中。

      《傷痕》在復旦大學的轟動很快引起了《文匯報》的注意,那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還沒有發(fā)表,“兩個凡是”的藩籬尚存,發(fā)表這樣的作品其風險可想而知。盡管報社大多數(shù)領(lǐng)導贊同發(fā)表,但為了慎重,還是打出了小樣在上海各界廣泛征求意見,經(jīng)過3個多月的醞釀,文章改動了16處。1978年8月11日,《文匯報》終于以一個整版的篇幅刊登了小說《傷痕》。當天的報紙被搶購一空,最終加印至150萬份,盧新華和同學騎著自行車跑遍了學校附近的所有郵局,還是空手而歸。

      追溯30年前的記憶,盧新華說:其實真正意義上的《傷痕》不是我寫的,是千千萬萬的中國人用他們在“文革”中遭受的苦難、血淚和生命體驗共同完成的一部作品。《傷痕》的轟動是眾緣所成。幸運的是,命運選擇了我來執(zhí)筆。

      《傷痕》的發(fā)表使盧新華一夜成名。1978年他榮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不久成為“文革”后首批加入中國作協(xié)的會員中的年輕作家并獲得了很多榮譽。頻繁的會議演講、接待外賓讓年輕的盧新華開心過,但他很快就清醒了。畢業(yè)分配時盧新華盡管機會很多,但是經(jīng)過一番思前想后,最終還是選擇了去《文匯報》當一名記者。

      但是,此后發(fā)表的幾部小說就像被《傷痕》的光芒遮住了似的,都不曾引起特別的反響。有一天,工、農(nóng)、兵、學都干過的盧新華突然向報社遞上辭呈,毅然“下?!苯?jīng)商;不久他又告別妻子女兒遠赴大洋彼岸,開始了他留學美國的生涯。

      1986年,盧新華懷揣僅有的500美元來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報到。敢于放棄榮譽和安逸,在盧新華的履歷上不是第一次,但是人生真的一切歸零,僅靠勇氣,遠遠不夠。交完300美元注冊費,盧新華明顯感到底氣不足。有段時間,他甚至幻想著上學路上能撿到一張百萬英鎊的支票,以解燃眉之急。

      那時每當周末,人們在洛杉磯西木區(qū)那璀璨的街燈映照下,經(jīng)??梢钥吹揭粋€穿著白襯衫、打著黑領(lǐng)結(jié)的東方青年,與一群載著觀光客的白皮膚學生打工仔一起歡快地蹬著三輪車,瀟灑地甩著手招攬生意,那樣子十分引人注目,他就是盧新華。盡管第一天出車沒開張就吃了警察的罰單,盡管一連等了幾個小時才拿到第一單生意,但在一陣汗流浹背的付出后,盧新華拿到了25美元的工錢和20美元的小費。講起在美國蹬三輪車,盧新華全然沒有國內(nèi)所傳的“傷痕作家”在異國以蹬三輪潦倒度日的悲情苦態(tài);相反,那段多姿多彩的生活至今還讓盧新華興奮不已。

      盧新華羅列著蹬三輪的好處:“晚上打工不會影響上課,還能免費練習英語口語;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掙到小費;最重要的是,它能幫助我卸下曾經(jīng)的光環(huán),一切從零做起。”

      就這樣憑著蹬三輪掙來的錢,兩年后盧新華拿下了碩士學位,并把妻子、女兒接到了美國,有人說盧新華不識時務(wù),也有人說他不夠安分。但千舟競過,盧新華始終保持著寵辱不驚的微笑。其實,盧新華心中早有規(guī)劃,當初他的離開,就是為了今天更好地回來,回來圓冥冥之中的那個文學夢。

      1998年,有人在書攤上聽到一聲驚呼:“哎呀,這是盧新華嗎?他還在寫書呀!”那年盧新華的小說《細節(jié)》問世,內(nèi)容描寫了一個詼諧、通達、善良、關(guān)注生命細節(jié),最終魂斷美國的留學生故事。2004年,他又一部力作《紫禁女》出版,故事講述了女主人公“石女”與三個戀人的情感糾葛,揭示了中西方文化在碰撞中對本民族的影響。

      有媒體這樣評論:盧新華在人生道路上兜了一圈,看似回到原來的起點,卻是更上了一層樓。

      (中國藝術(shù)報)

      ■金庸誤讀《廣陵散》 李家安“解密”千古奇曲

      金庸在小說《笑傲江湖》中說,黃鐘公看到《廣陵散》琴譜時稱贊說“和平中正,卻又清絕幽絕”,金陵、廣陵琴派琴學專家、金陵琴社副社長李家安先生說,金庸先生其實誤讀了《廣陵散》,這首曾在蘇皖地區(qū)流行一時的琴曲并不“和平中正”,其之所以一度成為“絕響”,主要因為這是一首“犯上之曲”,難為被視音樂為“禮教政治”組成部分的封建“正道”所接受。近日在南京舉辦的“清玩Online·《廣陵散》雅集會”上,李家安先生為諸多古琴愛好者“解密”千古奇曲《廣陵散》。

      古曲講述“刺王”故事

      作為十大古曲之一,《廣陵散》本是漢代流行于廣陵(今蘇皖地區(qū))地區(qū)的民間樂曲,故名為《廣陵散》(“散”是一種琴曲的名稱)。李家安說,此曲之所以能躋身十大古曲之一,還得部分歸功于“竹林七賢”之一嵇康。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對司馬氏的專政而慘遭殺害,在臨行前嵇康從容彈奏此曲以為寄托,彈奏完畢他嘆息道,《廣陵散》今天成為絕響。此后《廣陵散》名聲大振。

      李家安表示,《廣陵散》全曲共有45個樂段,描寫的是勇士聶政刺殺韓王的故事。當年聶政的父親給韓王鑄劍,違了期限,為韓王所殺。聶政聽說韓王喜歡聽琴,就想扮作琴師接近韓王。在山里,他請了位老師教他彈琴。為了通過關(guān)卡不讓人認出,他用漆涂臉頰,用石頭砸掉牙齒;為了改變聲音,他吞火炭把嗓子弄啞,年深月久他終于彈得一手好琴。一天,他在京城門樓下彈琴,“觀者如堵,馬牛止聽”,韓國人都被他琴藝征服了。韓王得知有這樣一位彈琴高手,就派人把他帶進宮里獻藝。進宮時,聶政把匕首藏在琴腹。他彈的琴曲博得韓王和群臣的贊揚。就在這時,聶政突然拔出匕首,把韓王刺死。然后他割下自己的眼皮、嘴唇、鼻子、耳朵,徹底毀壞了面容,自刎而死。韓人將他暴尸于街頭,懸千金,征聞這刺客的姓氏和籍貫。

      李家安說,從內(nèi)容上看,《廣陵散》可謂是直接表達了被壓迫者反抗暴君的斗爭精神,哪個封建統(tǒng)治者會喜歡呢?

      由于演繹的故事特殊,加上演奏中定弦特別,《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成為我國現(xiàn)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zhàn)斗氣氛的樂曲,與傳統(tǒng)的文人氣息濃厚、以高逸淡雅為尚的琴曲風格迥不相同。正是如此,激昂慷慨、“多殺伐之氣”的《廣陵散》,在過去被認為有失古琴的中正和平之旨。但嵇康也許正是看到了《廣陵散》的這種反抗精神與戰(zhàn)斗意志,才如此酷愛《廣陵散》并對之產(chǎn)生如此深厚的感情吧。

      “幽靈”傳曲詭異神秘

      在世人眼里,《廣陵散》在流傳中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李家安認為,這正體現(xiàn)了這曲宣傳“犯上”、不容于封建當政者的民樂在流傳中的艱辛。他舉了《太平廣記》中記載嵇康學《廣陵散》故事為例。傳說嵇康當年遠游途中下榻月華亭。有人告訴他,這里過去常殺人。嵇康為人瀟灑曠達,一點也不怕。一更時他在亭中彈琴,琴聲悠揚動聽。忽聽到空中有人叫好。嵇康邊彈邊問:“你是誰呀?”回答說,“我是一個古代幽靈,死在這里,聽你的琴彈得清新悠揚,我以前愛好琴所以來欣賞?!憋到又鴱椙伲撵`就合著琴聲打拍子。嵇康說,“夜已深了,你怎么還不現(xiàn)形見我,你的形象再可怕我也不會在意的?!庇撵`就現(xiàn)了形,和嵇康談?wù)撉偎嚪矫娴睦碚?,并向嵇康要過琴來,自己彈了一首著名的《廣陵散》。嵇康請求幽靈把這首曲子教給他,幽靈最后答應(yīng)了。

      嵇康從“幽靈”那兒學得《廣陵散》不容易,他自己更是不輕易傳授此曲。他臨刑東市時奏完《廣陵散》,嘆道:“我外甥袁孝尼曾向我求學此曲,我沒答應(yīng),《廣陵散》于今絕矣。”

      它不僅僅是古琴曲

      曾經(jīng)有許多人都以為《廣陵散》失傳了,但值得慶幸的是,明代琴學大師、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quán)將此琴譜保存了下來。此人多才多藝,是明代戲曲理論家、劇作家、琴學大師,除完成了許多戲曲論著之外,還廣集古代琴曲,加以解說。他的《神奇秘譜》,本著“無有吝諱,刊之以傳后學”的態(tài)度,將自己一生所得琴藝全部奉獻給世人,其中便有《廣陵散》曲譜,被列入“太古神品”。

      李家安說,根據(jù)保存下來的《廣陵散》古琴譜,今人能復原古琴曲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因為古琴譜不記音高,也無節(jié)拍,如此記譜會給演奏者留下極大的空間,打譜也因此被稱為“再創(chuàng)造”。其實在漢代,《廣陵散》除了可以用琴來演琴外,還可以用“筑”等樂器演奏。李家安表示,他根據(jù)出土文物及文獻資料記載,已經(jīng)復原了古代樂器“筑”。但如何用“筑”來演奏《廣陵散》,比恢復《廣陵散》的古琴曲更為艱難,因為目前連《廣陵散》的“筑譜”都還沒有發(fā)現(xiàn),要恢復《廣陵散》的“筑曲”尚是任重道遠。

      金庸《笑傲江湖》有關(guān)《廣陵散》片段

      第十九章打賭

      向問天道:“在下有一部《廣陵散》琴譜,說不定大莊主……”他一言未畢,黑白子等三人齊聲道:“《廣陵散》?”禿筆翁搖頭道:“自嵇康死后,《廣陵散》從此不傳,童兄這話,未免是欺人之談了。”

      向問天微笑道:“我有一位知交好友,愛琴成癡。他說嵇康一死,天下從此便無《廣陵散》。這套琴譜在西晉之后固然從此湮沒,然而在西晉之前呢?”

      禿筆翁等三人茫然相顧,一時不解這句話的意思。向問天道:“我這位朋友心智過人,兼又大膽妄為,便去發(fā)掘晉前擅琴名人的墳墓。果然有志者事竟成,他掘了數(shù)十個古墓之后,終于在東漢蔡邕的墓中,尋到了此曲?!?/p>

      第二十章入獄

      黃鐘公道:“聽說風少俠有《廣陵散》的古譜。這事可真么?倘若此曲真能重現(xiàn)人世,老朽垂暮之年得能按譜一奏,生平更無憾事?!闭f到這里,蒼白的臉上竟然現(xiàn)出血色,顯得頗為熱切。

      ……他(黃鐘公)隨手翻閱(廣陵散),說道:“唔,曲子很長啊。”從頭自第一頁看起,只瞧得片刻,臉上便已變色。他右手翻閱琴譜,左手五根手指在桌上作出挑捻按捺的撫琴姿式,贊道:“妙極!和平中正,卻又清絕幽絕?!狈降诙?,看了一會,又贊:“高量雅致,深藏玄機,便這么神游琴韻,片刻之間已然心懷大暢。”

      (揚子晚報)

      猜你喜歡
      廣陵散傷痕嵇康
      《廣陵散》,一曲琴音成絕唱
      楊劍橫“月到中秋”
      薩拉熱窩:一座美麗而充滿傷痕的城市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40
      再論“聲無哀樂”——嵇康筆下的聲音與受眾
      樂府新聲(2021年1期)2021-05-21 08:09:06
      嵇康 山濤 絕交于江湖,相知于內(nèi)心
      嵇康
      四川文學(2020年10期)2020-02-06 01:22:34
      絕版的竹林之二 嵇康的廣陵散
      看歷史(2016年7期)2016-10-18 13:03:18
      什么樣的《廣陵散》,什么樣的嵇康
      嵇康“自然和音”的美學意境
      《歸來》與“后傷痕”敘事
      電影新作(2014年4期)2014-02-27 09:12:22
      郓城县| 娱乐| 石林| 通许县| 宣恩县| 环江| 新绛县| 凤山县| 外汇| 松原市| 齐河县| 苗栗市| 长汀县| 香格里拉县| 崇义县| 百色市| 新河县| 封丘县| 马鞍山市| 临西县| 竹山县| 察隅县| 许昌市| 远安县| 平凉市| 扎鲁特旗| 米脂县| 山东省| 甘德县| 肇源县| 新巴尔虎右旗| 嫩江县| 洱源县| 弥渡县| 木兰县| 保山市| 千阳县| 渭南市| 静宁县| 衢州市| 息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