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曉萍
[編者按]海拉爾二中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唯一一所用漢語授課的自治區(qū)級重點高中。這里的經(jīng)濟條件比不上發(fā)達城市,但在教學質(zhì)量上,海二中沒有輸給發(fā)達地區(qū)的學校。海二中高質(zhì)量的教育成為草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校長不是“當”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草原上的風,情最濃,你吹醒了草原沉眠的夜空,你吹開了母親封凍的笑臉……”草原上,世代歌頌著水與風。只有風調(diào)雨順,才能水肥草美,逐水而居的牧民們才能牛羊滿圈。
在王廣學看來,校長和教師就是草原的水與風,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這片草原更綠更美。
“這些年,我們常說‘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卻淡略了對教師的重視。水和風怎樣才能永恒?如果教師都離開了,孩子們就失去了成長的水和風。”
由于地處邊疆,氣候惡劣,加上經(jīng)濟相對落后,并沒有多少大學生愿到呼倫貝爾工作,還有不少成長起來的教師“孔雀東南飛”,一走就是一個學科。
但在海二中,近年來除因隨家人工作調(diào)動而離開海拉爾之外,二中教師無一人離職。
在海二中,教師上下班不用簽到,學校從不在中間突擊檢查。王廣學給予老師們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為了讓教師更好地成長,王廣學竭力搭建平臺,把老師送出自治區(qū)、送出國去培養(yǎng),這對一個經(jīng)濟欠發(fā)達的地區(qū)來說,意味著校長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有時教師和家長難免會產(chǎn)生矛盾,王廣學從來不讓老師出面,而是親自協(xié)調(diào)。他說:“老師也需要保護。”
海二中的老師們這樣評價王廣學:“他不僅懂教育,他還懂教師,懂學生。”回望54年的人生經(jīng)歷,王廣學說,這一切都源于經(jīng)歷和思考。
王廣學是2002年3月4日來到海二中的。在此之前,普通教師、教研組長、教務處主任、副校長、校長,他都一一經(jīng)歷過。
直到今天,王廣學也始終沒有離開過教學一線,只要沒有特殊情況,王廣學每周都聽3節(jié)課,一個學期下來,至少能聽60節(jié)。教師每周的教研活動,王廣學也一定到場,他說:“一個校長,如果遠離了課堂,用不了兩年,在管理上就跟不上了?!?/p>
在王廣學看來,校長不是“當”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只有走近教師,才能了解他們需要什么,需要校長為他們做些什么;只有走近學生,才能知道學生需要什么,需要什么樣的老師來提高教學質(zhì)量;只有走進課堂,才能知道怎樣的管理更有效。
不僅要有愛,還要學會表達愛
王玉梅給記者講述了發(fā)生在自己班里的一個故事。
2008年9月9日,在高二(4)班講桌上放著5個紙杯,杯中分別盛有酸(醋)、甜(糖水)、苦(咖啡)、辣(辣椒水)、咸(鹽水)5種液體,杯口分別蓋著一小張紙片。
臺上5名參與者,自選一杯,喝完后點臺下一人猜,猜對,臺上人表演節(jié)目,猜錯,臺下人表演。
這是高二(4)班今年教師節(jié)主題班會上的一個游戲,名字叫“酸甜苦辣咸”。
同學們起哄,大聲喊著班主任王玉梅的名字,邀請她參與。王玉梅欣然加入,這更激發(fā)了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
輪到王玉梅了,同學們屏住呼吸,認真地觀察著。
王玉梅隨意拿起一只杯子,一飲而盡,然后含笑地看著大家,表情非常鎮(zhèn)靜。
同學們私下里商量著。
王玉梅笑著叫起一名女生,這位女生邊思考邊自言自語:“首先,這肯定不可能是辣椒水,如果是的話,人都會條件反射地有點反應……”
話音未落,王玉梅哈哈哈地笑了起來,原來她喝的就是辣椒水。
這位女生甘心認輸,為教師節(jié)獻上了一首《魔力》。一屋師生,其樂融融。
但3年前,王玉梅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可謂劍拔弩張。那時候,2/3的學生見了王玉梅都躲著走,不敢親近她。一想到這里,王玉梅就忍不住掉眼淚。
有一次,班級出板報,主題是“18歲的天空”,同學們把自己最滿意的照片貼到板報上。王玉梅年輕時的照片被貼在了板報的最中央。
一天,王玉梅偶然發(fā)現(xiàn),自己照片的嘴上被學生用圓規(guī)打了個“×”。
王玉梅尷尬,生氣,又委屈:“我滿腔的愛都給了學生,學生們卻這么對待我。”
但她當時沒吭聲,悄悄地把照片撕了下來。
晚上回到家,王玉梅流著淚把照片拿給丈夫看。
丈夫的一句話點撥了王玉梅:“你肯定是說話不小心,傷學生自尊了?!?/p>
原來,在軍人家庭長大的王玉梅,平時對學生要求特別嚴格,說話非常嚴厲,被同事們稱為“半軍事化管理”,一些學生也埋怨:“二中的管理都是開放式的,沒想到攤上個班主任,比小學老師還嚴?!?/p>
此刻,王玉梅頓悟:這個“×”是要我閉嘴,不要再說他們啊。王玉梅心里產(chǎn)生了一絲絲的愧疚。
之后,王玉梅對學生說話時都特別注意,事先在家尋思好了,再到班上說。
王玉梅說:“‘嚴師出高徒,但是嚴厲過了頭,學生就會有逆反心理。” 一個學期后,師生關系慢慢好了起來。王玉梅所帶班的學習成績也越來越突出,2006年、2007年連續(xù)兩年獲得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先進班集體?,F(xiàn)在,新學期伊始,很多家長都慕名來找王玉梅。
“現(xiàn)在學生見了我,都會遠遠地打招呼,走近了還會故意挨著我走,他們跟我親著呢!”王玉梅像個小姑娘一樣害羞地笑了起來。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師愛也是一種藝術,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教師還要學會表達愛。
傳下來的不僅是教學藝術,還有對學生的責任感
2002年,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教學技能大賽上,海二中數(shù)學教師曲樹河精彩的一課博得了評委的一致好評。
比賽結果出來了,曲樹河得了一等獎的第一名,而那位參加同場競技、各方面曾與自己相差無幾的大學同學,卻只得了三等獎。這位同學在另外一所中學任教。
怎么會產(chǎn)生這么大的差距?
賽后,大學同學來找他取經(jīng):“你確實比我講得好,你是怎么做到的?”
曲樹河說:“在海二中,校長倡導教師要孜孜不倦地做學問,學生也會逼著我去研究,如果想糊弄過日子,學生就讓你下不了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責任感,絕對不敢懈怠?!?/p>
要想在海二中的學生中站住腳,是不太容易的。對此,曲樹河本人有過一次教訓。
有一次,曲樹河覺得課前準備得差不多了,但又感覺有什么地方不是很充分,上課前有點心虛。
果然,上課時,學生的一個問題把他問蒙了。當時,曲樹河特別尷尬,“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教學相長,學生給曲樹河敲響了警鐘:學生的求知欲望得不到滿足,也是一種師德的失落。
在以后的教學中,曲樹河再也不敢大意了。
不知不覺之間,曲樹河在教學上有了一個又一個新的突破。
現(xiàn)在,曲樹河已是高二學年組組長,自治區(qū)級的教學能手和高級教師。他說:“我特別感謝二中的學生,也特別感謝二中老一輩教師的言傳身教。”
曲樹河初到海二中時,他的幫帶老師是當時數(shù)學組的組長王東方。“他對數(shù)學的熱愛,對海二中的熱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鼻鷺浜诱f。
現(xiàn)在,曲樹河也開始帶新教師了,他又將那份對學生的責任感傳遞給了新教師。
從去年開始,曲樹河帶了一名大學生,這個小伙子進步很快,但他自己老不放心,怕留不下來,就來找曲樹河。
原來,海二中有一個規(guī)矩:新教師來校1年后,要進行一次學生考核,過不了關的,不能留在教學崗位上。
曲樹河說:“我留你沒用,得學生留你。如果在教學上不鉆研,學生不認可,想留下來就很困難?!?/p>
學生的求知渴望,前輩的示范,是教師的壓力,更是動力。日子久了,年歲長了,無愧于學生,無愧于教師之名,成為海二中校園文化的積淀,就這么一代代地傳了下來。
引導學生繞過暗礁,渡過激流
十幾歲的學生犯錯誤是難免的,關鍵是教師如何去引導學生面對錯誤。
有一件事情,讓王曉丹至今印象深刻。
住宿生小強(化名)和小良(化名)在宿舍因吃飯占位子打了起來。原來,宿舍里有一張飯桌,貼墻橫擺在窗前,可供3個人吃飯。宿舍共8個人,每次吃飯總得有人站著吃。這次,為搶占位子,小強先出手打了小良。
這本來不是件大事情,但對當時剛剛接班的王曉丹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
王曉丹聞訊,急忙趕到現(xiàn)場,所幸兩個孩子都沒受傷,但見三四個大人正訓斥小良。原來小強的父親來了,還從工地上請了幾個農(nóng)民工來幫忙。
小良的家庭情況很特殊,從小就沒有母親。對此,同學們并不知情。王曉丹一看這架勢,擔心會對小良產(chǎn)生大的傷害。
于是,王曉丹對小強的父親說:“我是班主任,希望您支持我的工作,讓我來處理吧?!比缓笸褶D地把他請了出去。
在這件事情上,小良受了委屈。王曉丹先坐下來跟他聊:“人的一生有時難免會受委屈,越委屈,就越要容忍。如果產(chǎn)生怨恨,并發(fā)生怨恨的轉化,就不對了。你有委屈,但也還手了,不然,這架就打不起來。你是不是該向他道歉?”
王曉丹又轉向小強:“你先出手打人,本來就不對,你還把家長叫來,對另一方施壓,又是你的不對,你是不是應該先向小良道歉呢?”
兩名同學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后,互相致歉,言歸于好。王曉丹說,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是一種成長,為自己的錯誤學會道歉,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
王曉丹趁機也給小強的父親上了一課。“您關心孩子是應該的,但是您沒弄清楚應該關心的是什么。您第一時間該想到的是孩子有沒有受傷,再就是責任在誰。責任在自己的孩子,您不批評孩子,卻對小良施加壓力,這既不利于小強的成長,也不利于他將來與同學的人際交往。您說呢?”
小強的父親感覺到了自己的魯莽,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最后,王曉丹還給大家出了個主意:“既然桌子橫放在窗臺那里,頂多能坐3人吃飯,那為什么不在吃飯時,把桌子抬到兩張床中間,這樣足足可以供6個人吃飯,也就不至于出現(xiàn)因為吃飯沒地方而打架的事兒了。”
同學們恍然大悟:“嗨,我們怎么就沒想到呢?”
“所以,遇到事情的時候,要先動腦,之后,可以動嘴,魯莽的人才會動手。而人魯莽沖動的時候,往往就是犯錯誤的時候?!蓖鯐缘ふf。
這樣的教育,讓學生們心服口服。從那以后,面對問題,同學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解決,班里再也沒發(fā)生過打架事件,互敬互讓的班風由此形成。
教育,是有規(guī)律的。海二中的老師們就是這樣小心地拿捏著,繞過暗礁,護送學生渡過每段激流。
適合學生的就是最好的
曾經(jīng)有人對王廣學說,海二中發(fā)展得這么好,不如擴大規(guī)模,把學校做大。
但王廣學認為,優(yōu)質(zhì)資源不能“牛奶兌水”,如果規(guī)模過大,優(yōu)質(zhì)的資源就會被稀釋。
王廣學對學校如何發(fā)展,很清醒,也很理性。他覺得,學校保持在3 000人規(guī)模是合理的,
不要攀比爭大,要先把學校做成品牌,打造精品。
為了提高教學質(zhì)量,王廣學瞄準了課堂主渠道發(fā)力,他提出了“有效教學”的理念。
海二中從不規(guī)定課應該怎么教,不應該怎么教,在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前提下,每位老師都可以自由使出自己的絕招。王廣學說:“不要強求一致,適合學生的就是最好的?!?/p>
每節(jié)課前,語文老師盧盛欣都會組織學生進行3~5分鐘的課前演講。高中3年間,不同時段有不同的話題:自我介紹、評廣告語、精彩片段賞析,等等,花樣繁多。
每個話題新鮮出爐,總能在學生中制造出新的興奮點。
就高一入學時的自我介紹來說,同學們推薦自我的方式就很獨特,有的拉馬頭琴,有的當堂揮毫潑墨,有的吟詩抒懷……
一節(jié)課1~2人,兩個月就能輪一圈兒。幾輪下來,學生初次登臺的羞澀沒有了,個個落落大方,漢語表達能力提高了,師生間的距離也拉近了。最關鍵的是,學生們不懼怕語文了,每次課前都對語文課懷揣了一種期待。
在海二中,王廣學堅持一個原則:絕對不辦重點班。
“按照學習成績分成重點班和非重點班,對孩子是一種傷害。而且,你怎么能把老師分成重點班的老師和非重點班的老師呢?這對老師也是一種傷害?!?/p>
海二中是按照成績平均分班的,一直這樣做,成績不但沒有下降,還在穩(wěn)步上升,每年都有10名左右的學生進入清華、北大讀書。
對此,海二中的老師們眾口一詞:“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更多的是學困生的轉化?!?/p>
學習好的學生,往往已掌握了適合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他們無論在哪個學校,都學得不差。
而更多的是成績偏下的學生,因為一時找不到有效的高中學習方法,雖然基礎不錯,也有上進心,但成績就是上不來,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關注。只要對他們稍加點撥,并恰當?shù)貙㈥P愛傳遞給他們,就會產(chǎn)生無窮的力量。
從2004年起,海二中各學年組悄悄地進行著一種新的教學嘗試——“補弱導師制”。
老師們從班里自主選擇幾名學困生,由班主任協(xié)調(diào)。以后的一兩個學期內(nèi),每位老師就固定地對兩三名學生進行個體點撥,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
“補弱導師制”完全出自教師的愛心,不向學生收任何費用,也不占用其他課的時間。
學年組會定期找這些學生溝通:老師是不是真的帶你了?有沒有影響其他課的學習?有沒有借機收費?
補弱的方式是多樣的,不一定非要加班加點額外輔導,有時候只是對這個孩子多一點鼓勵的眼神,多一點關注。越來越多的學困生從學法上受益,成績上見效。
現(xiàn)在,海二中即使學習困難的學生也沒有一個人輕言放棄,都會主動與老師溝通,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因為他們相信只要努力了,就會有進步。(摘自《人民教育》2008年第23期)
□本欄責任編輯 周瑜芽
E-mail:jxjyzy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