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芳 張建平
習慣上,我們都以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形象越突出,越有感召力。為此,班上的尖子生往往被教師塑造成了學生心目中的榜樣,也成為學生家長要求自己孩子看齊的對象。毋庸置疑,榜樣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具有激勵、引領作用。但榜樣示范作為一種教育方法,如使用不當,也會產生諸多負面效應。為此,樹立榜樣時應注意榜樣的幾個特性。
一、 榜樣的相對性
榜樣,大多情形下為某一方面表現(xiàn)較突出的學生。過多的塑造榜樣的形象,往往會“以點蓋面”,易導致榜樣生忽視自身不足,滋生出自我感覺良好的心理。兒童的年齡特征決定了大多小學生往往“愛屋及烏”,對榜樣接受的是其全部,效仿的是其言行舉止,因而,容易出現(xiàn)全盤“同化”的現(xiàn)象,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二、 榜樣的普遍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睂W生作為生命個體,各具秉性,各有所長,都具有成為榜樣的潛質。而實際上,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榜樣始終是“極少數(shù)”人的專利,榜樣生也成了家長、師生眼中關注的“焦點人物”。反之,大多數(shù)學生渴望尊重、表揚、鼓勵以及被關注的心理需要被忽略了。他們因缺少別人的肯定和認同,而感到受冷落,長此以往,易于產生自責、抱怨的心理和消極行為。
三、 榜樣的層次性
俗話:跳一跳摘桃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師生公認的榜樣均是學科拔尖的學生。在一部分學生看來他們是望塵莫及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教師力促學生向榜樣靠近,這無疑是不明智的。此外,部分同學在考試后,面對自己父母的埋怨,說:“我還比某某多些分呢!”其實,這是一種積極的、客觀的說法。但往往引得父母勃然大怒,因為孩子沒有“向前看”。其實,榜樣僅是一個“參照物”,超過了前面的同學對他來說就已經(jīng)是進步了,無端的吼責,無疑嚴重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進取心。
對榜樣的過多關注,體現(xiàn)的是部分家長、教師追求最好的心理,是一種缺乏理性的教育?!安磺笞詈?,只求更好?!敝挥羞@樣,我們才能把著眼點從榜樣的身上移開,才能更多、更客觀地關注相對弱勢的學生的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