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富春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技能性的課程,學習的目的不僅僅表現(xiàn)在學生認知性知識的積累與深化,而且表現(xiàn)在技能的掌握、體能的增強和行為態(tài)度的轉變,還有給學生心理上帶來的體驗。在這個體能、技能與心智鍛煉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品嘗酸甜苦辣,領略艱難困苦,觸摸成功與挫折,體味喜悅歡笑,上一堂課就像是參加一次心靈的旅行——胸懷渴望,踏過茫茫的旅程,在每一處景點的短暫駐足都能帶來心靈的觸動。
為了讓每一處景點更有吸引力、更有回味,我認為在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中要著力求新、求“險”、求智、求“愛”、求實。
一、求新
21世紀教育的人才觀、質量觀的核心問題是培養(yǎng)和造就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因循守舊、步人后塵、照搬老舊教案必定教不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生。教師要敢于質疑教材,思索教法,推陳出新,時有突破,同時,要鼓勵學生敢于向老師提出不同意見。有時學生的創(chuàng)意雖然前人早有定義,但對學生個人來說,卻是新的發(fā)現(xiàn),仍然具有價值。
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是幾代體育工作者的心血結晶,其教學目標雖與新課程的要求不同,但實踐性很強,有一定的實效性,所以不能全盤否定。根據課程教學目標的需要來進行取舍,組合優(yōu)化,帶著問題來設計教學方法與教學步驟,是求新的首要條件。
例如,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做老鷹抓小雞的游戲,對此學生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興趣,因為他們從小到大,從生活到影視,見得太多、聽得太多了,即使沒有玩過,也都沒有了想玩的念頭。但如果教師先告訴學生“我們今天的老鷹抓小雞游戲與傳統(tǒng)的老鷹抓小雞游戲有三個方面的不同,即分組與人數(shù)規(guī)定上不同,角色輪換上不同,道具使用上不同”,那么學生可能就會有興趣。傳統(tǒng)的老鷹抓小雞游戲分組按體育課堂一列橫隊為單位,常常人多隊長,“老鷹”與“母雞”的運動量最大,后面的“小雞”一不小心脫節(jié)容易被甩出,存在安全隱患,而且“小雞”一被抓就晾一邊了,體驗不到游戲的真正樂趣?,F(xiàn)在讓學生自由組合,四五人一組,組合更隨意,隊伍更靈活。規(guī)定“老鷹”“母雞”“小雞”在新一輪游戲中角色互換,讓參與者感受不同角色帶來的不同體驗。為了限制“老鷹”個體活動的靈活性,要求“老鷹”背上一塊小體操墊作道具,雙手握住墊子拉手來充當翅膀,既形象,又滑稽。當“老鷹”扇動著“墊子翅膀”逼近“小雞”時,“母雞”與“小雞”都會神情緊張,拼命地掩護與躲閃。這樣,生動活潑的景象就會在操場上出現(xiàn)。
在“堅持學生健康第一”的原則下,我們要以讓每一個學生都受益為前提,精心改造教材,拓展教學形式,延伸教材的內涵,力求改出新意。這是成功課堂的有力保障。
二、求“險”
這里的“險”不是指“危險”,而是由磨難帶來的“驚險”,是指教師通過精心設計與準備,經過有序組織,抓住良好的教學時機,讓學生體驗由體育活動帶來的“驚險”與“刺激”,培養(yǎng)他們對困苦磨難的無畏精神,加強團隊合作精神,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2003年冬,一場多年未見的大雪悄無聲息地降落在我們的校園。那天剛好有我的體育課。學生在寒冷的教室里煎熬了幾節(jié)課后,引頸盼望著我的體育課。上課鈴響后,我走進教室,滿以為學生只會透過玻璃窗凝望雪花飄灑的痕跡,抖擻地呵著熱氣,但當我注意到他們一雙雙急切而企盼的目光時,我豁然明白了他們更需要什么:他們正渴望著與漫天的雪花共舞,與凜冽的寒風同飆速。剎那間,我回想起自己學生時代的渴望,聯(lián)想到日本小學生的磨難課程,遙想起當年紅軍歷經萬難過雪山的故事。這不是一次很好的磨難教育的機會嗎?
于是,我從講故事開始,讓學生知道日本小朋友如何在冰天雪地里赤足跑行,以鍛煉他們的意志。講述了紅軍過雪山,是堅定的意志讓他們忘卻死亡的困擾,磨礪出中國革命的精英一代。說得學生熱血沸騰,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接下來,我們走出教室,喊著響亮、整齊的口號,深一腳、淺一腳地跋涉在溜滑的雪地上,那神情,那勁頭,儼然是中國年輕的精英一輩從這里誕生。短短的600米雪地慢跑,卻讓學生體驗到了頑強拼搏的內涵,品嘗到了克服困難后的成功喜悅。
三、求智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來到學校里,不僅僅是為了取得一個知識的行囊,更主要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在體育優(yōu)先的體育課堂里,把學生變得聰明,也應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追求。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不僅能有效地鞏固與深化學生已有的知識,又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究的能力。
在教學鄉(xiāng)土教材內容“拔河比賽”時,學生一般都會著力考慮哪一組的組員塊頭大、力氣大,對拔河的技巧與注意點卻不怎么關心。有些學生雖然知道拔河時要蹲低重心,要注意腳底的摩擦面積,要配合統(tǒng)一口號勁往一處使等等,但由于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往往不會在比賽中好好運用。鑒于此,我在教學中不急于講解這些技巧,而是在活動前先拿出物理實驗器具——摩擦力小車,開始演示起摩擦條件的不同對小車活動距離的變化起到的作用。做完小車實驗后,不急于說明理由,接著拿出了不倒翁與圓規(guī),讓這兩種器具在平坦的木板上站立,比較誰更容易站穩(wěn)。學生看了若有所思。經我稍作點撥,馬上就有學生在自己比賽站位地點上刨坑,有的在處理地面上的沙子,還有的拔來一把干草墊在地面上……比賽開始后,學生們一個個都壓低了身體重心,喊著整齊劃一的口號,使出全身的勁來感受團結的力量。看我面露微笑,學生都明白他們這樣做是對了。
四、求“愛”
韓愈在《師說》里提到:“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苯處熓紫纫錆M愛心,對所有學生應一視同仁,幫助他們從各自不同的起點更上一層樓。這既是教師的責任,也是師道存于世的前提。“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的愛心與鼓勵,會觸動學生的心靈,感染課堂里的每一位學生,使學生對老師產生親近感。這樣就容易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報老師的“知遇之恩”,從而會付出加倍努力。
我的徒弟小吳是新來的體育教師,教研組安排新教師上一節(jié)公開課。為了能在上級領導與同事面前露露臉,我協(xié)助她精心準備了一堂實踐課。上課前,小吳從班主任那里了解到,班里有一女生天生下肢肌肉萎縮,考慮到她行動不便,有礙安全與隊伍整齊,于是打算叫她不要上課了。公開課那天,陽光和煦,微風輕拂。隨著上課的音樂聲,學生配合默契,做到了“快、靜、齊”??粗鴮W生著裝統(tǒng)一,隊序井然,報數(shù)口令響亮清脆,我的心情也挺放松。突然,我聽到一聲怯生生的女聲報數(shù),一眼瞥見那個女生排在第二排末尾,我頓時心里一緊:怎么搞的?小女生什么時候也溜進隊伍里了?教學游戲的設計是讓學生成雙數(shù)搭配的,多出了一個豈不壞事?而且她又腿腳不便,練習“前滾翻”時豈不要出洋相?
從小吳緊張的神色中我知道她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小難題。她一邊講解游戲規(guī)則一邊朝我這邊看,我對著小吳伸出三個手指頭,像個“OK”的手勢,提醒她等會游戲時,三人一小組,把小女生也編排進去,同時也希望她能排除干擾,靜心施教。坐在一邊的班主任也看到了,趁學生在為分組游戲做準備時,班主任不停招手示意那小女生出列。當我看見那小女生怯怯地向我們走來時,我看見她那雙悻悻的眼神和滿臉的失望。我上前摸了一下那女生的頭,對她堅定地點了下頭,說了句:“回到隊伍中去吧,老師相信你!”剎那間,我看見到她眼睛大了、亮了,鼻翼一陣陣地抽動著??粗蝗骋还湛拷犖闀r的背影,我怔怔地站在原地忘了坐下來。那邊小吳已經找來了兩個較高大的女生,與她配成一隊,組成了一只“五腳狼”,而別組都是二人一組的“四腳狼”。一趟游戲下來,“五腳狼”這組一只羊都沒有抓到,但在“狼抓小羊”這個游戲中,這個組合搭配絕對是最惹人注意的,同學們也挺配合她們這個特殊小組,逗留在她們身邊玩耍的小羊特別多,游戲場面生龍活虎,氣氛熱烈。而接下來的“前滾翻”練習中,這位女生表現(xiàn)得非常勇敢,在同學們的主動幫助之下,每次都能勉強完成。最難得的是,她每完成一個練習動作,老師、同學們給她的掌聲特別響亮。
下課后,小吳跑來興奮地對我說:“老師啊,多虧了你的三個指頭提醒,怎么樣,還沒出丑吧?”呵,這個三人一組的提醒手勢真像“OK”,竟然成就了一堂愛心蕩漾的課。
體育新課程的理念“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在這堂課內得到了很好的詮釋。這堂課是成功的,可圈點的地方很多,而最大的亮點應該是那位女生的歸來。情感是人的意識對一定客觀事物的反應,它是學生智能、體力發(fā)展的內驅力,教師只有把情感留在課堂上,著力追求人性中最美好的愛,和諧之花才會在課堂內外處處綻放。
五、求實
人的認識來源于實踐。人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推動著人類向前進。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加強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操作活動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培養(yǎng)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與實效相結合、實效與優(yōu)質相結合。
有一個童話,說的是一個“圓”,在人類的悉心照料下,圓日子過得舒坦而省心,既沒有跌宕起伏,也沒有波瀾壯闊,只有平淡無奇、碌碌無為。有一天,人類不小心,把圓給摔破了,于是它就成了棄物。圓很傷心,它竭力想找回那一塊缺損,挽回過去那安逸的生活。它在尋找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天地是如此的寬廣,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美好,它有了與輕風舞動的機會,與鮮花對語的喜悅,與昆蟲齊唱的舒暢……當人類想起它,想要回它時,它卻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不想回到從前了,因為它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實,真實才是生活。
體育課堂不應該是一個圓,它不是一個沒有缺陷的設計規(guī)劃。如果課堂有一點驚喜、一絲遺憾可以留給我們去回味、去思索,或許我們的課會更加人性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會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xiàn),個體的差異與需求會更加容易把握。
有一次,我想上一節(jié)男女分組的活動體驗課,男生安排踢足球,女生安排跳長繩,目的是為培養(yǎng)學生自覺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感受由輕松的活動帶來的愉快體驗,增強耐久力,發(fā)展學生的靈敏、協(xié)調等素質。等我安排完女生再來巡視男生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們竟然沒有在踢足球,而是在玩類似橄欖球的游戲:兩批男生奮力奔跑爭搶著一只足球,雙方各有一位守門員,目的也是把球扔進對方的大門。我看了一會兒,發(fā)現(xiàn)他們居然還有同伴之間的配合傳球,有相互掩護,而這些都是我在課堂中沒有教授過的東西。他們沒有發(fā)現(xiàn)我在一邊觀察,仍然玩得起勁,一個個奔跑積極,大呼小叫,完全陶醉在游戲當中。我沒有去刻意打斷他們,直到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們看到老師沒有責備,倒反而有些不好意思,幾個平時膽大的也嚅嚅地說:“我們足球水平臭,踢不來,只好玩用手的橄欖球游戲。”我聽了,感覺很震撼,難道這不是體育課的真諦嗎?我們體育教師孜孜追求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樂于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不是活生生地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嗎?我頓了頓,一字一句地說了句:“目的已達到了,開心就好!”學生頓時歡呼雀躍,相互擊掌。
教師往往都希望自己集編、導、演于一身,精心準備的課堂教學能行云流水、精彩紛呈,該想的都想到了,該有的也都有了,該做的也都做了,應該沒有遺憾了。但就是這樣的課,往往沒有生命力,沒有感召力,它凸現(xiàn)了教師,卻冷落了學生,使學生喪失探究知識、發(fā)現(xiàn)真理的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如果學生的熱情被激發(fā)出來,那么學校所規(guī)定的功課就會被當做一種禮物來領受?!蔽覀兊膶W生每天到學校來,一個個都滿懷歡喜,想來學校領取老師們已經準備好了的禮物。我們就有義務滿足他們的渴求,把他們帶來的空行囊裝得滿滿的,讓每一個學生在求知的道路中不因知識的匱乏而餓著,讓他們在人生的旅程中行得更遠,看到我們所沒有看到過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