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俠
課前準備
增強新課改的意識,課前設計要體現課標精神當前,大多數教師積極實施新課標,進行新課改,但有些教師還沒有積極行動,從授課情況及教案,可窺見一斑。教案沒有創(chuàng)新,教案設計還是老一套,備課時還按“導入—講授—鞏固—小結—作業(yè)”的教學思路設計教學過程,教師講,學生聽。與其說這是教學技巧、方法的落后,不如說是教育觀念的落后。有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就有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改革備課方法先改革備課思想,更新觀念。教師要增強新課改的意識,要有新課改的具體行動,從自身做起,研究課程究竟如何改。把課標的理念融在教學設計之中,從目標設計、內容優(yōu)化及教學組織等各方面體現課標精神,新課程才能得以實施。否則,教師學習課標是一回事,備課又是一回事,教學還是老路子。教案是教學方案,是教學程序,并不是將課本知識按步驟羅列,而應該寫的是課堂上教師、學生該做什么、怎么做。所以教師要增強新課改的意識,將新課標融入備課各環(huán)節(jié),才能讓新課改的精神體現在課堂教學中。
改變備課方式,加強集體備課現在教師備課大多數自己的課自己備,可謂“關門教書”“閉門批改”。備課、上課主要憑自己的經驗,備課內容、形式、方法沒有多大的改進。新課程下備課就是教研,備課本身就是一種教研活動,從備課起就應該改革。教師的合作備課特別重要,靠集體的智慧可以大大提高備課質量。集體備課時,大家集中起來說說議議,對本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統一教學理念,統一教學思路,明確教學目標,一起分析哪是重點、難點,分析如何突出重點、如何突破難點,評議出教案框架,定出大體的方案。每位教師再對照課標,研究學生,鉆研教材,研究學法,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及本班學生情況,進行補充修改,寫出個性化的以學定教的教案。寫教案的過程恰是對課堂教學籌劃的過程,整理教學思路的過程。集體備課就是把“個人自備”“集體交流”“個人整理”等幾項工作結合起來。如果教師互相聽課、評課,進行教研活動,以老帶新,骨干教師跟蹤指導新教師,取長補短,還可以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課堂教學設計要“以學定教”,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從學的角度設計課堂內容集體備課,集體設計課堂教學,設計什么呢?筆者認為應該從怎樣讓學生學會和會學,怎樣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動手,怎樣真正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方面設計教學情節(jié)。
1)將需要學生“專心聽講”的內容設計成需要學生“多動多講多問”的問題。即把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操作、例題等基本知識中的句號變成問號,改編成學生探究的問題,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把話語權還給學生,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舊的課堂狀態(tài)。用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把教學重點放在知識的來龍去脈上,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guī)律上,組織學生討論,鼓勵學生回答問題,提出問題。
2)多設計實驗,以實驗來引導,克服說教。學生對做化學實驗有著特別濃厚的興趣。這一點,可以從學生反饋的小問卷得到證實,學生愿意看教師的演示實驗,更喜歡自己做實驗。因此,教師要認識實驗的重要性,實驗是任何學習方法都代替不了的首選方法,教師有實驗意識,才能帶動學生的實驗。
3)讓化學回歸生活,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和體驗。教師的教學應將課堂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社會生產等聯系起來,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活學活用,學生才會學得有趣,才能感覺化學就在身邊,化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準備工作做好了,教案寫好了,走進課堂之前,還應備思維教案,像放電影似的在腦海中過一遍,想象課堂上課的情景,做到胸有成竹。
課堂教學
讓學生享受學習注意營造民主開放、鼓勵個性、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以愉悅為中心教學。心理專家研究表明:愉快輕松的心境能使人心腦清醒,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理解力。反之,壓抑的心情會使人大腦受抑制,思維混亂,學習效率大減。如果教師上課充滿激情,循循善誘,激勵鼓舞學生,學生就樂意學。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就敢想敢說,有自信,自然能夠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如果課堂氣氛沉悶、呆板,教學效果肯定不好。
盡量做到“三不”學生自己能說出來的,教師不說;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自己能做的,教師不做。比如:小組討論后教師代講;學生實驗后,教師說出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這都沒有體現學生是學習主人。
做到“三允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不同的理解,產生不同的疑惑。教師除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提問題外,更要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一要允許學生有疑就問,大膽質疑,使學生認識到:不怕問題提得不好,就怕沒問題。二要允許學生暢所欲言,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使學生意識到:不怕見解錯,就怕沒見解。三要允許鄰近學生之間的討論,商討問題時的小聲說話,不能認為是課堂亂。
(作者單位:河北省遷安市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