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凌 饒智
在日前原深圳市長許宗衡案件帶來的網(wǎng)絡震動中,一宗“作家?guī)煐|兵討伐許宗衡”事件意外成為焦點。在此焦點背后,連帶出一宗更富有意味的事件,即中共數(shù)位前領導人子女不約而同對作家?guī)煐|兵的“紀實文學”和政要訪談錄提出強烈質(zhì)疑,指其編造訪談情節(jié)、虛構(gòu)歷史內(nèi)情,影響了這些前領導人的形象,干擾黨史權(quán)威性。
這些前領導人親屬包括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長子胡德平、中共中央副主席葉劍英的侄兒葉選基、中共中央副主席汪東興的女兒汪延群、國務院副總理紀登奎的長子紀坡民,以及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的親屬等。
此前,前中共高干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的親屬亦自行通過海外網(wǎng)站發(fā)表了否認師東兵訪談文章真實性的聲明。
質(zhì)疑的焦點除了師東兵的著作《政壇秘聞錄——前中共政要訪談》中虛構(gòu)訪談情節(jié)以及在《短暫的春秋》、《早逝的英華》等多部“政治內(nèi)幕文學”著作中“歪曲史實”外,對其“編造歷史”的指責集中在師文中披露的胡耀邦對華國鋒“不忠不孝”、“當代王莽”之類評價上。爭端從華國鋒逝世后開始,恰在許宗衡案發(fā)前后達到焦點,適逢胡耀邦逝世20周年。相關人士稱,“他造謠誹謗的領導人可以組成一屆政治局”。按照胡德平的說法,爭議關系到中共黨史和重要歷史人物真實性的問題。觀點可以多樣,但歷史事實不能編造。黨史專家更認為,此種爭議牽涉到多年來大陸及本港“政治文學”的背景,師東兵并非孤例。
“胡耀邦對華國鋒的評價”爭議緣起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慶祝集會,時任黨和國家領導人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左起:紀登奎、李先念、華國鋒、葉劍英、陳錫聯(lián)、汪東興、許世友。
根據(jù)師東兵博客的自我介紹,師東兵是一名政治文學作家,出版有40余部、2000多萬字的作品,大多在香港出版。師東兵自稱是中國作協(xié)會員,本刊通過中國作協(xié)求證了這一身份。
關于師東兵是否采訪過胡耀邦的爭議,起自師東兵在90年代出版的兩本書《政壇秘聞錄》和《早逝的英華》。2008年華國鋒逝世后,有網(wǎng)友將師東兵《政壇秘聞錄》中胡耀邦對華國鋒的評價傳播開來,主要內(nèi)容是胡稱華“不老實”,“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王莽,謙恭在外,奸詐在心”,并稱“四人幫”干的壞事華都有份。而在華國鋒逝世的官方報道中,給與了華較高評價,肯定了其在粉碎“四人幫”和撥亂反正中的重要作用。師著作的相關內(nèi)容引發(fā)了網(wǎng)友質(zhì)疑。
此后,胡耀邦史料信息網(wǎng)出版的網(wǎng)刊《耀邦研究》登載了高勇、林京耀等人的一組文章,對師東兵書中內(nèi)容提出批駁,其中胡耀邦原秘書高勇的文章《師東兵寫的東西太離譜》一文,比較詳盡地對師東兵采訪胡耀邦的真實性和師東兵著作的嚴肅性提出質(zhì)疑和否定。2009年3月,香港《開放》雜志刊登一組名為“一場有關華國鋒的論戰(zhàn)”專題文章,登載了師東兵的《胡耀邦對華國鋒的看法》和署名江海河的文章《究竟是誰在歪曲歷史》,而此文來自師東兵博客《究竟是誰在捏造和歪曲歷史?——評高勇等人對師東兵的攻擊及其政治觀點》一文,并配發(fā)師東兵與胡耀邦兒子劉湖夫婦合影。另一篇署名“馬寧東”的文章《胡耀邦的所謂秘書究竟要干什么》則來自江海河的博客。
據(jù)胡耀邦史料信息網(wǎng)人員介紹,此后網(wǎng)站致函《開放》雜志提出批評,并收到了《開放》雜志主編金鐘的回函。金鐘稱,將師東兵的文章刊登出來,并不等于肯定他。而在今年第五期的《開放》雜志上,卻又刊登了師東兵的文章《哭皇天》散曲,其中有“自從祖爺歸了天,遺老遺少哭皇天”、“頭戴‘秘書冠,身披‘機要衫,—文一武兩羅漢”等詞句,并配發(fā)了師東兵與胡德平的合影照。此后,《耀邦研究》2009年第5期編發(fā)了一組文章“事實還是謊言——與《開放》和師東兵的一場爭論”,包括《師東兵造假涉及的前領導人夠組成一屆中央政治局》以及《李漢平、高勇談胡耀邦和華國鋒》兩篇文章。第一篇文章中包含了胡耀邦秘書李漢平、高勇的揭露及劉湖對合影的說明,還集納了華國鋒親屬和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親屬聲明師東兵造假以及“師東兵對趙紫陽、汪東興、紀登奎、楊成武也進行了誹謗和傷害”的內(nèi)容,稱這些被誹謗和傷害過的人加起來,足以組成一屆政治局。
與此同時,師東兵在其博客中發(fā)表了《小談作證兼回應“胡網(wǎng)”的近期攻擊》、《捧腹大笑中的無情歷史》、《對付陰謀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公開》系列文章,對胡耀邦史料信息網(wǎng)的相關批評文章作出回應和反駁,稱自己采訪情節(jié)真實,無一虛構(gòu),反駁中有“骯臟黑手”、“攪屎棍”等不雅字眼。博客中還發(fā)表“師東兵與華國鋒”、“師東兵與華國鋒夫人”的合影。而江海河的博客也刊載了署名江海河和師東兵的系列文章,對相關批駁文章進行反批駁。
胡德平否認師東兵采訪過胡耀邦
胡德平近影。
《政壇秘聞錄》自述:“1988年春天,我兩次在朋友的陪同下到中南海附近的一條胡同里,敲開了耀邦同志的院門,在他的客廳里和耀邦同志談了兩次話?!?/p>
胡耀邦前秘書、中央文獻研究室前秘書長高勇和胡耀邦秘書、負責胡耀邦生活和警衛(wèi)的李漢平都稱,在當時的情況下,師東兵不可能采訪到胡耀邦。李漢平稱,胡耀邦退下來之后,凡是要見胡耀邦的人都必須通過他聯(lián)系作出安排,因胡“主要任務是休息”,除了一些領導人及熟悉的老中青朋友們經(jīng)常登門拜訪外,完全不認識的人,都被他拒絕,“師東兵這樣的作者根本不允許他來”。
高勇對本刊記者回憶了胡耀邦1988年的行蹤,指出春節(jié)到4月胡耀邦一直在住院,出院后于5月中旬外出考察,就此質(zhì)問師東兵是“1988年春”哪天去訪問的。
“父親沒有見過他,”胡耀邦長子、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前副部長胡德平接受《鳳凰周刊》記者采訪時說,“當時我父親下來后,也不是隨便什么人按個門鈴,要見胡耀邦就能見。多么親民的官員,生人要與之見面,也要一個介紹人吧?平常百姓之間也應如此吧?”胡德平本人接受過師東兵短暫采訪,師東兵稱先見到胡德平然后見到了胡耀邦,胡德平稱這是師東兵的故意混淆,因為兩人見面是在90年代末,其時胡耀邦已經(jīng)去世。接受師東兵采訪的動機,是胡此前已經(jīng)聽說過師東兵的名字和看到其作品。二人見面后,胡德平主要說明胡耀邦和華國鋒還是關系很好、很合作的,并不像他書中所說那樣。胡德平說:兩人見面之后,再無來往。其交泛泛,可見一斑。
至于師東兵與劉湖的合影,胡德平轉(zhuǎn)述劉湖的話說,劉湖在香港華潤集團工作,在朋友飯局中偶然認識,飯后合影,是近年的事。劉湖講,合影前,師東兵的名字,他都未聽說過。胡耀邦史料信息網(wǎng)提供的劉湖的相關證言說,“師東兵在父親生前不可能見過父親,我更沒有引薦過。李漢平同志最清楚?!焙缕胶蛣⒑Q,他們二人先后與師東兵的合影,都不足以證明師東兵采訪過胡耀邦。
對于師東兵訪談錄中的一些細節(jié),高勇在《師東兵寫的東西太離譜》—文中進行了諸多質(zhì)疑和分析,包括胡耀邦進“牛棚”后由家屬送飯、胡德平本人被打成“聯(lián)動分子”的經(jīng)歷、胡耀邦邀請鄧小平代表黨中央在團代會上致辭、胡耀邦與鄧小平電話通話討論批判《海瑞罷官》的意圖等,指出對于這些情節(jié)師東兵缺乏起碼的歷史常識,任意編排和張冠李戴之處難以枚舉。如鄧小平代表中央致辭不可能出自胡耀邦特別邀請,而師東兵文中所稱鄧小平祝詞中的中國與蘇聯(lián)建設的“汽車和毛驢”之優(yōu)劣的比喻,高勇當時在場,并未記得有此一說,經(jīng)查證為鄧小平同年初在清華大學講演中的譬喻。
師文中被批駁的一段關鍵情節(jié),則是描述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胡耀邦當選中共中央主席之后的當天晚上,胡耀邦和李昭的一次談話。師文中稱,李昭問胡耀邦,黨內(nèi)是中央主席大,還是軍委主席大。胡耀邦回答說是黨指揮槍,當然是中央主席大。李昭擔心胡耀邦的脾氣和性格不能勝任,胡耀邦笑稱小平同志都說我是黨的主席的合適人選,你敢說不勝任。
胡德平和李漢平稱,這種“活靈活現(xiàn)”的編造過于荒誕,編造者近乎是在自我神化采訪的本領。
葉劍英侄子葉選基親身經(jīng)歷過撥亂反正前后的一些歷史事件。
關于師東兵訪談錄中所稱胡耀邦對華國鋒的評價,胡德平說,這方面的歪曲是不可容忍的。耀邦同志認為領導之間可以有不同意見、觀點,但應尊重彼此的人格、尊嚴。他與人為善,無防同志之心,更無害同志之心。師文中稱胡耀邦說堅決不能再讓華國鋒進政治局,“我父親恰恰堅持應保留他做副主席啊。這在當時也是公開的。我們對華國鋒的評價都包含了正面的內(nèi)容?!睋?jù)胡德平日記記載,胡耀邦的追悼會之前的1989年4月18日上午9時,華國鋒到胡家吊唁,與胡耀邦夫人李昭的談話十分懇切。胡德平還提到,打倒“四人幫”之后,如果華國鋒對思想解放沒有一個容忍的態(tài)度,完全可以封殺《光明日報》和撤胡耀邦的職?!度嗣袢請蟆吩偩庉嫼儌サ幕貞浳恼拢瑥膫?cè)面印證了胡德平的話。胡績偉提到,當汪東興批評《人民日報》轉(zhuǎn)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時,華國鋒在場,但并未表態(tài)。
在高勇與李漢平的《談胡耀邦與華國鋒》一文中,李漢平表示,胡耀邦曾經(jīng)和華國鋒上下級共事,配合很好,華國鋒在“文革”中被選為接班人,胡耀邦也是擁護的。胡耀邦始終認為華國鋒是一個工作上優(yōu)秀、有魄力、忠厚老實的人。胡耀邦公開批評過的華國鋒的弱點主要是不應該接受“偉大英明領袖”和“萬歲”的吹捧,這項評價見于《胡耀邦思想年譜》1980年11月19日會議的記錄。
對于胡耀邦史料信息網(wǎng)、胡耀邦親屬和秘書的上述批駁,師東兵對本刊記者提出辯解,稱他當面采訪胡耀邦是通過“一位資格很老的政治家”引薦,無需通過秘書或警衛(wèi),也不需要子女知道,僅憑秘書和親屬,不足以證明他未采訪過胡耀邦。他手頭有與胡耀邦合影的照片,到了關鍵時刻會拿出來。他與胡德平和劉湖的交往也不是泛泛,“一桌人吃飯,有人闖了來,大家就一起照相,這可能嗎?”
師東兵還說,關于胡耀邦對華國鋒的評價,他是多年以前寫的文章,當時胡家人并未提出質(zhì)疑。華國鋒逝世之后,相關文字也并非他本人貼到網(wǎng)上,何以引出如此風波,使他感到不解。這應該與華國鋒身后評價上升和胡耀邦逝世20周年都有聯(lián)系。
關于胡耀邦和李昭夜談情形,師辯解說,他雖未目睹二人夜談,卻曾聽耀邦講敘過他和李昭夜談情形,其中的語言、觀點是真實的,表情和語氣則出于文學的加工,是紀實文學合理的手法。但在記者追問之下,他又稱自己的訪談錄全然是真實的記載。同時師東兵承認,自己的作品雖然追求真實,但并未達到百分百的真實,受制于材料和寫法。
華國鋒和其他領導人親屬的證偽
1980年,華國鋒、葉劍英與胡耀邦在北京出席五屆全國人大會議。
師東兵的前政要訪談錄還涉及華國鋒、趙紫陽、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等人。而其紀實文學《短暫的春秋》也以華國鋒“文革”前后的經(jīng)歷為主題。對此,這些前高干的親屬也——予以否認。
師東兵的《政壇秘聞錄》中有一篇《歷史需要有膽識的人來寫——訪原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對此,華國鋒的家屬今年3月12日在華國鋒紀念網(wǎng)站上發(fā)表聲明,稱師東兵從未采訪過華國鋒,文章的全部內(nèi)容系師東兵編造而成。并稱依法保留對師東兵偽造所謂“訪談錄”造成的不良影響的法律訴訟權(quán)。這項聲明也在胡耀邦史料信息網(wǎng)站上發(fā)表。
此外,《政壇秘聞錄》中還發(fā)表了師東兵與華國鋒的合影。對此汪東興的女兒汪延群女士向本刊介紹說,父親汪東興曾詢問華國鋒是否接受過師東兵訪談,華國鋒說根本沒有見過師東兵。汪延群說,師東兵與華國鋒的合影是偽造的,照片中的陳設不是華家客廳的布置。
師東兵對此辯稱,他不止一次見過華國鋒,照片也是真實的。關于照片的真實性,旁人的說法不足為憑,可經(jīng)科學鑒定。至于華國鋒親屬的否認,師東兵說,他的書出版多年,華國鋒生前為什么沒有出來辟謠,而在華逝世后由他的親屬提出質(zhì)疑?為應答批評,師東兵在其博客上張貼了據(jù)稱是與華國鋒夫人的合影,稱“這位善良的老人還健在,可以辨別一下真?zhèn)位颉薄?/p>
為辯護自己《短暫的春秋》一書的史料真實性,師東兵在其博客上張貼了據(jù)稱是沒有公開的他與華國鋒的一段談話,主要內(nèi)容是一份《華國鋒、王洪文、江青、紀登奎、吳桂賢、蘇振華、倪志福1976年7月28日深夜接見全國計劃工作會議部分成員時的講話》的文件。師博文稱,文件顯示華國鋒在毛澤東逝世前一個多月傳達了毛的“按既定方針辦”的指示。公開的黨史認為,“按既定方針辦”是毛逝世后江青等人偽造的所謂毛的“臨終遺囑”。師東兵在這段文字中稱,華國鋒當權(quán)時收回和銷毀了這份文件,并在受訪時囑托師東兵不要對外講。師東兵稱“這是事情的一段真相”,并以此作為華國鋒“不老實”、“當代王莽”的論據(jù)。
本刊查證,關于此段公案,存在諸多疑點,其中閻長貴、萇江在2008年第三期的《文史精華》發(fā)表文章稱,華國鋒確實曾在計劃工作座談會期間提到毛“照過去方針辦”的指示,擔任記錄的陳斐章錯抄成了“按既定方針辦”,被江青等人利用,華國鋒發(fā)現(xiàn)錯謬后要求停止傳播。閻長貴表示,毛澤東說過“照過去方針辦”,并不能改變江青等人偽造毛澤東“臨終遺囑”的事實,更不能由此得出華國鋒“不老實”、“不忠不孝”之類結(jié)論,因為毛身后的打倒“四人幫”是出于歷史需要和人民意愿,并非華國鋒個人的行為。對這段歷史的斷章取義恰恰說明了師東兵在掌握材料和理解歷史上的片面,其歷史和政治觀念是非常陳腐的。而將胡耀邦等領導人牽扯進去,則是此次爭議的導火索。
葉劍英元帥的侄子葉選基親身參與過“粉碎四人幫”前后的歷史事件,他對本刊記者稱,以華國鋒違背毛的某個指示為由稱其為“當代王莽”,實際是將華國鋒、葉劍英等領導人集體完成的“粉碎四人幫”這一歷史轉(zhuǎn)折定性為篡黨奪權(quán)的政治陰謀,完全否定了這一歷史轉(zhuǎn)折。
2008年8月5日,在海外的華夏文摘網(wǎng)站上,發(fā)表了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親屬聯(lián)名的聲明,聲明稱,師東兵《政壇秘間錄》中“對四位原中共政要的訪談”子虛烏有,“該‘訪談錄純屬捏造”。本刊記者就此發(fā)郵件向華夏文摘網(wǎng)站核實,得知該聲明確實為相關當事人授權(quán)發(fā)布。
對這些聲明,師東兵仍以“當事人親屬子女不能代表其本人”以及“當事人在世時為何不出來質(zhì)疑”作答,稱當時采訪時這些政要即使“不知道師東兵的名字,但是看了那些訪談的文字,他們也會恍然大悟:原來那個某某就是師東兵”。
葉選基對此認為,就訪談錄寫作來說,即使是采訪了當事人,一個負責任的采訪者應該忠實地傳達受訪者意思,經(jīng)受訪者審閱后方能發(fā)表訪談錄。而偶然見面的只言片語,更不可與正式的訪談混淆。
紀坡民、汪延群否認師東兵曾采訪其父親
師東兵《政壇秘聞錄》一書中收有一篇原國務院副總理紀登奎訪談錄。此外,尚有一部著者為“師東兵”的《汪東興傳》,標注為內(nèi)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胡耀邦史料信息網(wǎng)在批駁文章中,引述了紀登奎和汪東興子女否認師東兵采訪過其父親的證言。
本刊記者就此采訪了紀登奎的長子、原社科院工業(yè)經(jīng)濟研究所研究員紀坡民,以及汪東興女兒汪延群,二人均對本刊否認了師東兵有采訪其父的可能。
師東兵《訪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紀登奎》一文記載,師在80年代最后一個秋高氣爽季節(jié)的幾天里,和紀登奎談了幾次,每次“都由他給我念一些毛澤東的講話和指示開始”,類似于共同學習文件,同時紀也講了若干的歷史片段。文中主要內(nèi)容是前述講話的摘抄,包括1972年3月17日發(fā)出的中共中央12號文件,內(nèi)容為毛澤東巡視南方的談話紀要,其中涉及毛澤東通過安排紀登奎等人到軍隊任職對林彪集團軍事政變的防范;另一份是1976年3月3日發(fā)出的4號文件,主要內(nèi)容是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
紀坡民說,他看過這篇訪談錄之后,明白文章其實是撮合兩份文件的內(nèi)容,加上師東兵的一些個人敘述,其中師東兵個人敘述,如許世友和林彪的關系,是非常靠不住的。而兩份文件當時并非是機密文件,都下發(fā)到了基層黨員一級。師東兵對紀登奎神情的描述、采訪中一些動作的描寫,如“笑瞇瞇地”、“扶了扶滑下來的眼鏡”純屬向壁虛造,他的父親是一個嚴肅而有個性的人。
紀坡民說,師的訪談錄在時間上有硬傷,他的父親紀登奎于1987年心臟病去世,根本不可能在“80年代最后一個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幾次接受師東兵采訪。訪談錄中稱紀登奎隨身攜帶有兩份文件,并從抽屜中拿出一份文件給師東兵念,也是對紀登奎晚年生活狀況不了解產(chǎn)生的不合情理的虛構(gòu)。“我父親下臺之后,家里的文件都收走了,裝了兩卡車,這是按照中央領導離職的規(guī)定,我們家里沒有留下任何文件?!奔o坡民還委托本刊發(fā)表給師東兵的公開信,“以澄清事實”。
汪延群則對本刊記者稱,師東兵從來沒有見過汪東興,“我爸從來不接觸媒體”。她披露,她父親前中央副主席汪東興在看到《汪東興傳》后,曾于1988年以本人名義起訴師東兵,書面委托了律師,訴狀最后未被北京市二中院受理,原因是起訴書中的兩個被告內(nèi)蒙古文化出版社和作者師東兵,“一個不承認出過這本書,一個找不到”。為此事新華社當時發(fā)了內(nèi)參。
汪延群稱,在法院宣稱找不到師東兵之后,他們曾委托父親的戰(zhàn)友在師東兵的老家山西侯馬尋找?guī)煐|兵,見到了師家的老房子,人去房空。當時法院稱師東兵是香港人,找不到。最后有關方面動員汪家撤訴。
至于《汪東興傳》中的失實之處,汪延群說,汪東興是在保護鄧小平,師書中卻說是監(jiān)視鄧,類似歪曲不一而足。她認為師的文章是拿到一些材料添加自己的杜撰和觀點。
有關與汪家子女的爭端,師東兵對本刊記者堅稱其采訪過汪東興,并在博客中稱“師某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在湖南九所的七號樓(現(xiàn)在分成蓉園賓館),曾和汪東興相見并談話”。此外,師東兵還稱他“沒有寫過訪談錄也沒有和任何人提起此事,更沒有寫過什么他的傳記”,稱他的親屬的聲明完全是無的放矢,沒有任何意義”。在師東兵提供給本刊的著作目錄中,沒有提到坊間流傳的題名為師東兵著的《汪東興傳》。師東兵否認自己是《汪東興傳》的作者,似乎與20年前內(nèi)蒙古文化出版利否認是該書出版者遙相呼應。
師東兵堅持說自己采訪過紀登奎,采訪的主要過程確實是紀登奎念文件,但這個過程是真實的。對于紀坡民所說的紀下臺后身邊已沒有中央文件,師東兵沒有具體解釋。
葉選基批評師東兵大量細節(jié)失真
作為“文革”末期和撥亂反正期間一些重要歷史場景的親歷者,葉選基就師東兵書中涉及的鄧小平、胡耀邦、華國鋒、楊成武等重要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以及歷史細節(jié)提出了否定和辯駁,認為師東兵在寫作歷史題材時缺乏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并有違基本的道德和法律原則。
師東兵在訪談錄中提到,胡耀邦說,“我是粉碎四人幫后第一個見到鄧小平的人”。葉選基說,胡耀邦不會這么講,因為胡耀邦與鄧小平打倒“四人幫”后第一次見面是1977年2月,當時胡準備就任中央黨校副校長,到西山15號樓見葉劍英,中間提出要見鄧小平,由葉劍英安排倒換車輛去25號樓,倒車過程之中葉選基在場。在此之前鄧小平住院期間,已有很多老同志去探訪過。胡不可能是打倒“四人幫”之后第一個見到鄧小平的人。
師東兵在《短暫的春秋》一書中稱,“四人”幫下臺后,師到北京醫(yī)院看到陳云,陳云說粉碎“四人幫”后,葉劍英讓葉選平開一輛買菜的吉普車去接陳云。葉選基說,接陳云的是他,開的是小臥車。葉選平和陳云從未有過接觸。多年以后葉帥病重期間,陳云看望葉帥,一見葉選基即呼其名,并未忘記此事。而且葉選基奉葉帥之命接陳云復出的事情,載于《陳云傳》下冊。這件事情上師的說法是完全靠不住的。
葉選基著重指出的是師東兵《政壇秘聞錄》其中一篇對延安時期毛澤東夫人賀子珍的描述。這篇訪談錄以受訪者的口吻說,賀子珍在延安時期對毛澤東態(tài)度非常不好,并且因為精神分裂在個人作風上不嚴肅,有種種乖張的情節(jié)和后果,造成毛賀之間的矛盾。葉選基稱,有關賀子珍的這種說法,為至今所僅見,僅根據(jù)賀子珍與毛澤東結(jié)婚和生女的時間即可確證訪談錄內(nèi)容之荒謬,尤其是一些描述涉及對賀的個人隱私編造和人身攻擊,既無起碼的歷史寫作道德,也無法律意識,對尚在世的毛澤東和賀子珍的后人也是極大的傷害。這樣的寫作對于被提及的當事人和歷史本身都極端不負責任。
胡耀邦
胡德平也對本刊記者稱,他和其他前領導人子女對師東兵的批駁并非出自個人意氣,而是要對黨史負責?!坝行v史問題的爭論,觀點可以不同,但是我們黨一定要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有一定的組織,對公開發(fā)表的東西事實是真是假、是黑是白進行審核,事實不能錯”。在黨的一個正式會議上,他早先已經(jīng)發(fā)表過這種意見,當時尚不是針對師東兵事件。至于類似師東兵這種“野史”現(xiàn)象的長期存在,有正史不透明等復雜原因,師東兵并非孤例。但“他確實比較突出”。
(實習生陳天白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