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習
摘要《紅字》,是美國小說家霍桑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現(xiàn)在對比的是1995年黛米摩爾主演的電影版本。同樣是《紅字》,故事框架似乎差不多,《紅字》的電影表現(xiàn)的是比較現(xiàn)代的東西,而由于小說作者本身的時代局限性,和電影有很多不同。
關(guān)鍵詞《紅字》區(qū)別
影片《紅字》是根據(jù)霍桑名著改編的愛情電影。這部影片不再僅僅只是一部普通的愛情悲劇。而是揭示了17世紀宗教制度對人性的迫害,特別是教會、夫權(quán)對女性的壓迫。導演為影片注入了新的社會內(nèi)容,在批判舊制度的同時,對當代社會的道德淪喪。人權(quán)低下,人性泯滅亦帶有相當?shù)慕衣逗椭S刺。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影片以新英格蘭殖民時期信奉加爾文教的清教徒的移民生活為背景。著重插寫了當時在嚴酷的政權(quán)統(tǒng)治之下人民的苦難生活。宗教在人們思想和生活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社會道德平庸低下。面對肆意的惡勢力。人們不敢反抗。這種對心靈的摧殘和對人性的壓抑,通過女主人公的堅定反抗而更加突出,兩者互相映襯。但是電影的表現(xiàn)與原著還是有區(qū)別的:
從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上看,原著主要討論的是人的罪,即人皆有罪。而通過贖罪和將罪行袒露出來,可以使靈魂得到升華。這和作者本身是清教徒身份以及對家族以前犯下的罪過產(chǎn)生的宿命感分不開的。而且,作者雖然覺得當時對人思想的禁錮是不對的,但是。他對變革也抱有懷疑態(tài)度。但是電影就不一樣了。時代向前推進了不是一點半點?,F(xiàn)在思想解放已被公認,所以在影片中,海斯特的言行就更加堅定?;羯V皇窍蛭磥砀Q探。而導演卻是回望,自然占了很大便宜。因此,再在電影中單純的表現(xiàn)人皆有罪的思想便會顯得不合時宜甚至怪異晦澀了。是以海斯特的丈夫的戲份被明顯減少了。那么用什么來填補思想的空白呢?電影中表現(xiàn)海斯特和牧師間的愛情的戲份增加了,印第安人的戲份也明顯增加了。特別是后者,甚至帶來了影片結(jié)尾的大規(guī)模戰(zhàn)斗場面,也許導演想為沉悶的全局制造一個高潮吧。
小說中海斯特是迷茫的,她為了愛人而拒絕說出情夫的名字,又因為愧疚和恐懼發(fā)誓不向他人透囂自己丈夫的身份。電影中海斯特是堅定的,從不認為自己有罪,也完全站在愛人的一邊。在影片中她去警告了牧師約瑟,而影片剛開始海斯特乘馬車去找房子的時候,鎮(zhèn)上的人都在看她,說明到鎮(zhèn)上的人不多,每個新人都很受關(guān)注。約瑟不可能不知道海斯特的丈夫的身份。事實上,從后面的情節(jié)中可以知道,他知道的。海斯特的不同表現(xiàn)表明,霍桑對愛情和教義本身就存在迷茫,他既肯定兩人之間的愛是偉大的,是上天的賜予,又認定通奸是罪。電影導演明顯是將“愛情”這種人性需求放至第一位。他在為兩個人的行為辯護。
電影對“女巫案”的映射部分還是保留的很好,也算是忠于原著了。但是小說中描寫紅字被海斯特裝飾的異常美麗在電影中幾乎沒表現(xiàn)出來,更別提原著結(jié)尾海斯特是又回到這里,自愿帶上紅字,度過余生:而海斯特因為善良能干逐漸被眾人接受也絲毫沒有提及,這恐怕是因為要為引出影片結(jié)尾的戰(zhàn)斗而不得不舍棄了吧。基于以上兩點,我認為,電影在表現(xiàn)海斯特的堅韌善良方面比原著差遠了。
影片中還有一個意象分擔了紅字的重量,那就是一只紅色的小鳥。紅色的小鳥出現(xiàn)過兩次,后來在女奴的描述中又出現(xiàn)過一次。都是在影片的前半部分。第一次是在海斯特勞作時,小紅鳥引她看到了牧師裸泳的情景。這無疑是給海斯特心湖投下了一塊巨石。按現(xiàn)在的話說,大概是哎呀媽呀,太震撼了!第二次則是海斯特終于和牧師在一起的時候,小紅鳥飛進了海斯特的房子里,女奴看著紅鳥忘情地沐浴。第一次海斯特想捕捉紅鳥卻終沒有抓到,第二次紅鳥自動飛到她的房間里但最終又飛走。紅鳥可以說既是海斯特的媒人又是她和牧師間幸福愛情本身的象征。又因為它是鳥,也象征著海斯特甚至可以說眾多婦女的精神解放。說道它的人性解放含義,它在影片中還間接地出現(xiàn)了一次。即海斯特的女奴被騙去審問時。女奴表達出來的。對于這個我將其理解為,人性一旦嘗到了解放的滋味。就會給人深刻的影響,再想將其束縛起來。是很難的。而小說中的紅字A,顧名思義是紅色的A字,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便是耀眼的紅色。紅色是一種能引起人們無限聯(lián)想的顏色,于是小說中紅色展示出了各種豐富的內(nèi)涵:紅色是血與火的顏色,是熱烈情欲的象征,海絲特和丁梅斯代爾抑制不住青春的沖動和對對方的愛慕,最終成為上帝的罪人,一個婦女喪失了貞節(jié),一位牧師辱沒了自己的使命。受到懲罰。紅色是生命、力量和熱情的象征。海絲特與丁梅斯代爾之間的愛情是純潔的,美麗的,熱烈的,然而在嚴峻的清教思想的統(tǒng)治下,象征愛情和生命之源的紅色被愚昧的社會當作恥辱的標記戴在海絲特胸前,以示懲戒。讓大家覺得諷刺的是:海絲特胸前耀眼的紅字。就如同她心頭熊熊燃燒著的一團火焰,在嚴寒和冷酷的社會環(huán)境中帶給她溫暖:在死一般地孤獨和寂寞中給她以生的希望和勇氣。雖然遭到社會的迫害,世人的唾棄。她卻沒有屈服,她幾乎是昂首挺胸走出層層困境,以無聲地沉默和堅強的信念反抗著令人感到窒息的精神壓迫。她堅定地相信。一個更光明的時期一定會來臨,人們將會獲得真正的愛情和幸福。兩者還是有區(qū)別的。
電影雖沒有小說的獨特韻味,但這部電影中光影的運用和明暗的處理,是它獨特的藝術(shù)技巧。影片采用陰暗色調(diào)。以冷色為主,造成沉重,壓抑的氣氛,即使是晴空萬里,也采用背影光處理。造成一種單調(diào)、灰暗的生活氣息,烘托影片的主題。